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作翔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法学博士 开设课程 法理学专题 学术成果 刘作翔法学专著 《法律文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出版) 《权利冲突:案例、理论与解决机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出版) 刘作翔法学文选 《我之法学观——刘作翔文章选》(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思想的碎片——刘作翔法学言论选》(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出版) 《思想的记录——刘作翔法学演讲选》(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思想的碰撞——刘作翔法学演讲与对话选》(方志出版社2014年出版) 《权利与规范理论——刘作翔法学文章与读书笔记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法律、政治与学术——刘作翔法学文选(2014-2019)》(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年出版) 主编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材《法理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论丛》第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等, 主编、参编其他著作、教材、辞书、论文集等110多部。 获奖情况 1、获人事部 “1996年度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1997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七部委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1995/1996年度第一、二层次人选等称号。2004年被中组部确定为"中央联系专家"。2004年入选首批“当代中国法学名家”。2017年被《今日中国》杂志社评为“影响中国法治建设的百位法学家”。 2、《论法律文化》获陕西省法学会颁发的“陕西省法学会第三届法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1年);被评为“司法部直属院校七五期间优秀论文”(1994年),荣获证书,并收入《司法部直属院校“七五”期间优秀论文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一书。 3、《廉政与权力制约的法律思考》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学术论文活页文选》摘登;被评为西北政法学院校庆35周年优秀论文,收入《西北政法学院校庆35周年优秀论文集》一书;获陕西省1996年度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4、《法律的理想》获西北政法学院第三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5年);获西安市委、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二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6年2月);1996年12月被评为“司法部直属院校‘八五’期间优秀论文”,荣获证书,并收入《司法部直属院校“八五”期间优秀论文集》(法律出版社1996年12月版)一书。 5、《法治社会中的权力和权利定位》获西安市法学会1996年度优秀法学成果一等奖;获1998年陕西省教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获1998年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获中国法学会1998年征文评比二等奖;获陕西省法学会1993—1998法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7月被评为“司法部直属院校‘九五’期间优秀论文”,荣获证书,并收入司法部直属院校“九五”期间优秀论文集《政法论丛》(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版)一书。 6、《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邓小平“民主法治”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肖周录合署)此文受邀参加了中国法学会1996年1月“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研讨会”;获陕西省法学会1995年“长安杯”优秀法学论文一等奖;1996年4月获全国“中国法治之路”青年法律论文评比二等奖(此是最高奖,一等奖空缺)。 7、《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此文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0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8、《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秩序结构及其模式选择——兼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论点的介评》 1999年,此文获西安市委、市人民政府颁发的“西安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9、《多元的时代与多元的法学——迈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走向》此文获西安市法学会1995年度优秀法学论文特等奖,并获1996年度全国法理学年会优秀论文奖及证书。 10、《法理学的定位——关于法理学学科性质、特点、功能、名称等的思考》此文2015年4月获“第三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论文奖一等奖”(第一名)。 11、《应当建立决策者的法律责任制度》(与张忍成合署)获陕西省机关工委“大家谈改革”征文二等奖。

研究领域

法理学、法社会学、法律文化理论、民主法治理论、法学发展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当代中国的规范体系:理论与制度结构》《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7期发表。《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10期转摘。 2.《权利平等的观念、制度与实现》《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发表。 3.《论法律文化》《法学研究》1988年第1期发表。此文获陕西省法学会颁发的“陕西省法学会第三届法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1年);被评为“司法部直属院校七五期间优秀论文”(1994年),荣获证书,并收入《司法部直属院校“七五”期间优秀论文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一书。 4.《廉政与权力制约的法律思考》《法学研究》1991年第5期发表,此文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学术论文活页文选》摘登;被评为西北政法学院校庆35周年优秀论文,收入《西北政法学院校庆35周年优秀论文集》一书;获陕西省1996年度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5.《法律的理想》《法学研究》1994年第6期发表。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学》1995年第2期全文转载;《文摘报》1995年1月12日简介;《法制日报》1995年8月30日作简介;《新华文摘》1995年第3期刊登目录;《法学研究》1995年第1期《1994年中国法学研究回顾》一文将此作为“1994年法理学研究新思维”予以简介。此文获西北政法学院第三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5年);获西安市委、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二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6年2月);1996年12月被评为“司法部直属院校‘八五’期间优秀论文”,荣获证书,并收入《司法部直属院校“八五”期间优秀论文集》(法律出版社1996年12月版)一书。 6.《法治社会中的权力和权利定位》《法学研究》1996年第4期发表。主要观点在《法学研究》1996年第3期综述文章中刊登,并被《新华文摘》1996年第7期转载。此文获西安市法学会1996年度优秀法学成果一等奖;获1998年陕西省教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获1998年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获中国法学会1998年征文评比二等奖;获陕西省法学会1993—1998法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7月被评为“司法部直属院校‘九五’期间优秀论文”,荣获证书,并收入司法部直属院校“九五”期间优秀论文集《政法论丛》(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版)一书。 7.《世纪之交中国法学研究问题前瞻》(与刘鹏飞合署)《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发表。《新华文摘》1999年第10期刊登目录。 8.《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之批判——兼论“司法权国家化”的司法改革思路》《法学研究》2003年第1期发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杂志2003年第3期“论点摘要”摘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杂志2003年第6期“热点问题”栏目转载。 9.《案例指导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徐景和合署)《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发表。中国法学会《法学文摘》2006年8月10日第13期转摘。 10.《现代法律观念的培植是实现法治国家的观念基础》(纪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十周年笔谈)《法学研究》2007年第4期发表。 11.《传统的延续:习惯在现代中国法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发表。 12.《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法理意蕴》(笔谈稿)《法学研究》2013年第2期发表。 13.《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邓小平“民主法治”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肖周录合署)《中国法学》1995年第2期发表。此文发表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毛泽东思想研究》1995年第3期全文转载;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国警官大学出版社大型丛书《中国领导科学文库》收入此文;中央党校出版社《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全文收入此文;中纪委纪检所、中国监察学会《研究参考》1995年第7期转载;由改革出版社1996年8月版的北京市“三五”普法干部必读书《学习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一书全文收入了此文;《新华文摘》1995年第8期刊登目录。此文受邀参加了中国法学会1996年1月“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研讨会”;获陕西省法学会1995年“长安杯”优秀法学论文一等奖;1996年4月获全国“中国法治之路”青年法律论文评比二等奖(此是最高奖,一等奖空缺)。 14.《关于几个法学问题的思考》《中国法学》1995年第6期发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理论法学·法史学》1996年第3期全文复印转载。 15.《追求科学、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笔谈)《中国法学》1994年第2期发表。《新华文摘》1994年第8期刊登目录。 16.《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发表。《新华文摘》2002年第7期目录索引。《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4期“论点摘要”摘登。被列入“中国法学类高影响论文评介前50”(1978—2008),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的《中国法学高影响论文评介》(1978—2008)一书中。此文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0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17.《法与社会公平的文化透视》《现代人报》1989年1月3日发表。《新华文摘》1989年第3期全文转载。 18.《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秩序结构及其模式选择——兼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论点的介评》《法学评论》1998年第5期发表。《新华文摘》1999年第2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第12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1999年第1期刊登目录;《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1期转摘。1999年,此文获西安市委、市人民政府颁发的“西安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多元的时代与多元的法学——迈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走向》《学习与探索》1995年第3期发表。《新华文摘》1995年第8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学》1995年第7期全文转载。此文获西安市法学会1995年度优秀法学论文特等奖,并获1996年度全国法理学年会优秀论文奖及证书。 20.《法理学的定位——关于法理学学科性质、特点、功能、名称等的思考》《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4期发表。《新华文摘》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8年第10期全文转载。《检察日报》2008年9月11日转摘。此文2015年4月获“第三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论文奖一等奖”(第一名)。 21.《案例指导制度的定位及其相关问题》《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发表。《新华文摘》2011年第21期全文转载。 22.《论“党纪与国法不能混同”》《北京日报》2015年8月3日第17版发表。《新华文摘》2015年第21期全文转载。《红旗文摘》2015年第10期全文转载。《湖北日报》2015年8月10日转摘。收入北京日报理论部编《理论新见》一书,北京日报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23.《案例指导制度:“人民群众”都关心些什么?——关于指导性案例的问与答》《法学评论》2017年第2期发表。《新华文摘》数字版2017年第15期全文转载。 24.《法律文化的结构层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未定稿》杂志1988年第1期发表。 25.《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条有效途径》《求是》杂志2003年第12期发表。香港《信报》2003年6月25日对此文有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论丛》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 26.《从陕西看经济不发达地区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对策》(研究小组集体撰写)《红旗》杂志1988年第6期发表。 27.《实践是滋养中国法学的生命之泉》《人民日报》(理论版·大家手笔栏目),2018年8月9日第7版发表。 28.《应当建立决策者的法律责任制度》(与张忍成合署)《光明日报》1988年7月28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学》1988年第8期全文转载。获陕西省机关工委“大家谈改革”征文二等奖。 29.《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光明日报》2005年8月2日第5版发表。

学术兼职

上海师范大学法治与人权研究所所长,哲学与法政学院光启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哲学与法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顾问。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