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宋晓冰

个人简介

毕业学校: 合肥工业大学 本科;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 硕士; 清华大学 博士  专业:结构工程 科研项目 在研项目: 国家重大专项:“抗震一类结构耐火性能及承载力机理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国家重大专项:“抗震一类结构平面外承载力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国家重大专项:“混凝土长期性能对钢板混凝土屏蔽厂房结构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国家重大专项:“核电站抗撞击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混凝土中临界氯离子浓度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0年完成国家攀登计划B:“重大土木工程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研究”中的子项目: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 国家973项目2002CB412709 2008~2010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混凝土中钢筋开始腐蚀条件的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0~2014年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混凝土中临界氯离子浓度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2年~今 国家重大专项:“抗震一类结构耐火性能及承载力机理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3年~今 国家重大专项:“抗震一类结构平面外承载力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4年~今 国家重大专项:“混凝土长期性能对钢板混凝土屏蔽厂房结构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4年~今 国家重大专项:“核电站抗撞击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1年作为方案主要创意人员和项目结构专业负责人完成我国第一个大型动态建筑:昆明世博园艺术广场加建工程。 其他参与设计的主要项目有:钓鱼台国宾馆开启式网球馆;杭州太平洋商业中心屋顶运动场膜结构;上海体育馆网球场;四川音乐学院运动场看台挑篷;浙江省体育训练中心游泳馆、跳水馆。 教学工作 指导交大代表队共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特等奖” 指导交大代表队共获得12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 指导交大代表队荣获第八届国际校际土木工程设计邀请赛“第一名” 主讲课程: 本科“力学基础”(荣誉) 本科“建筑力学” 本科“建筑设计与结构构思” 本科“混凝土结构原理” 本科“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 硕士生“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 研究生“工程规范应用” 软件版权登记及专利 国家发明专利6项 荣誉和奖励 宋晓冰教学获奖列表 集体奖 “寻本求源,守正出奇”—对土木工程教学体系的探索,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2013年) “基础与前沿结合,跨学科互动,校内外互补,构建研究型建筑学本科教学新体系”,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四)(2016年) “探索“寓教于做”教学方法, 全面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2017年) “跨学科交叉互动,校内外资源互补,高起点探索研究型建筑学本科教育新体系”,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2015) “结构设计竞赛指导团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2013年) “以结构设计竞赛为先导的创新人才培养”,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一)(2010年) “使命驱动的全链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3)(2018) 个人奖 上海交通大学首届“佳和”优秀教学奖(2022) 第二届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第一名”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突出贡献奖”(2018) 首届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三等奖)(2017年) 上海交通大学“卓越教学奖”(2017年)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特等奖”(2017年) 上海市“育才奖”(2016年)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特等奖”(2015年) 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邀请赛竞赛委员会“杰出贡献奖”(2014年) 上海交通大学“校园新星”(2011年) 上海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2009年) 上海交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2009年) 上海交通大学“烛光奖励计划”“二等奖”(2008年)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一等奖”(2007年)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新秀”(2006年)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特等奖”(2013年)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 钢结构、膜结构设计理论研究 动态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学术兼职

国际桥梁和结构协会(IABSE)会员 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CE)会员 英国皇家特许结构工程师(CEng)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