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罗先启

个人简介

1982-1986 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专业本科 1988-1991 武汉大学水工结构专业硕士 1998-2003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固体力学专业博士 2005.3-2005.5 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助理(RA) 1991-2006 三峡大学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土木与水电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 2006-2008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力学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2002.1 湖北省晋升为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 2008-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期间2012.3-2013.3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Western University 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018.7起兼任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科研项目 主持的纵向项目: 1. 2015年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碎石土内侵蚀演化特性及作用机理研究,项目负责人,起止年月:2015.1-2018.12,项目批准号:BC0100121 2. 2013年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降雨条件下岩质边坡变形破坏过程及其预测模型研究,项目负责人,起止年月:2013.1-2016.12,项目批准号:51279100 3. 2010年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降雨诱发碎石土斜坡破坏过程的室内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起止年月:2010.1-2012.12,项目批准号:50979055 4. 2007年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地质力学磁力模型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起止年月:2007.1-2009.12,项目批准号:50679037,申请代码:E090502。 5. 2011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陡边坡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化与安全控制,子题5-边坡与坝体-库水相互作用及稳定性演化机制,项目批准号:2011CB013505。 6.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特大型梯级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及高效运行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专题3-3坝基抗滑稳定计算方法研究,2008年12月~2011年12月。项目负责人。项目批准号:2008BAB29B03 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长江上中游特大水利枢纽调控与安全运行技术”项目,课题8:特高拱坝及近坝库岸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专题三、特深水库近坝库岸变形快速应急检测技术研究,2016-2020年,项目批准号:2016YFC041900 主持的主要横向项目(100万元以上): 1.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科研项目:三峡库区水库型滑坡预测评价及防治研究,起止年月:2003-2004 2.天津市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项目:天津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委托,王庆坨水库液化防治技术研究,起止年月:2007.4.2-2008.3.31 3.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科研项目: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形成机制研究,起止年月:2004-2005 4.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漕河项目建设管理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漕河渡槽30m试验跨监测试验及槽身动态仿真及结构性态研究,起止年月:2005年8月~2006年12月 5.国土资源部2000年科技专项计划项目,长江三峡库区常见多发性滑坡地质模型与监测模型研究,起止年月:2000-2003 专著 专著: 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力应变分析方法研究,罗先启,葛修润,水利电力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书刊号:978-7-5084-4644-8。潘家铮院士作序。 2. 滑坡模型试验理论与实践,罗先启,葛修润,水利电力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书刊号:978-7-5084-6062-8。孙钧院士作序。 3. 中国典型灾难性滑坡,黄润秋主编,罗先启参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书刊号:ISBN:9787030223500 4.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裂缝分析及处理,罗先启参编。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书刊号:ISBN7-81063-010-5。 5.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理论与应用,罗先启,毕金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书号978-7-313-15486-6 教学工作 课程名称:岩石力学专题 授课对象:博士研究生 课程名称:高等岩石力学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软件版权登记及专利 1.实用新型:考虑雨水作用下的大型滑坡物理模型试验系统,专利号:200620163514.x授权日期: 2008.1.30 2.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学方法的模型试验中位移测量方法及装置,专利号:200710051571.8,申请日期: 2007.2.12,授权公告日:2011.7.20,公开号:101033962A。 3.实用新型:边坡破坏模型倾斜加载系统,专利号:200720083202.2,授权日期: 2008.1.30 4.发明专利,一种地质力学磁场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申请日期:2011.3.18, 申请(专利)号:CN201110066224.9, 授权公布日期:2013.06.05,专利号:ZL 2011 1 0066224.9 5.发明专利,碎石土渗透侵蚀三轴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申请号201410769265.8,发文序号:2014121501433470,专利号:ZL201410769265.8,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2日,授权公布日:2017年05月10日 6.发明专利,堤防工程缺陷的多波无损检测方法,申请号201510466417.1,发文序号:2015080301086970,申请日期:2015年08月03日 7.发明专利,用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加载的梯度磁场发生装置,申请号201610693815.1,发文序号:2016012200769400,申请日期:2016年8月22日 8.发明专利,一种实时太阳追踪的光伏装置,申请时间:2017.07,受理号:201710624714.3 9.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节倾角的水上光伏电站浮体装置及其应用,申请时间:2017.07, 受理号:201710661628.X 10.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大规模土石方碾压的无人驾驶智能振动碾压机,申请时间:2017.09,受理号201711003934.0 11.发明专利,水下边坡勘测多源数据融合及集成显示系统及方法, 2017-10-31,受理号:201711050939.9 12.实用新型,生态浮床, 2017年8月9日. 受理号: 201720990659.5 13.实用新型,用于现浇仿木桩的组合拼装钢模板装置, 2017-8-23,受理号:201721060989.0 荣誉和奖励 荣誉: 1. 2006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 2004年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3. 2002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4. 2006年第六届湖北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5. 1993年湖北省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先进教师 科技成果奖: 1. 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峡库区典型滑坡预测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排名第一,2006年。证书编号:2006J-227-2-054-037-R01。 2.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力应变分析方法研究,排名第一,2004年。证书编号:2004J-240-2-071-045-R01。 3. 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滑坡模型试验理论与应用,排名第一,2007年。证书编号:2007J-259-3-172-107-R01。 4.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长江三峡黄腊石滑坡大石板稳定性与危害性研究,排名第二,2003年。证书编号:2003J-218-3-121-064-R02。 5.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渡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排名第二,2011年。证书编号:2011J-249-3-138-092-R02。 6. 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边坡稳定性演化的有限元仿真及工程应用,排名第五,2007年。证书编号:2007J-259-2-059-036-R05。 7.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一等奖,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排名第七,2012,证书号:2012-1-05D-07 教学成果奖: 1.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产学研模式研究,排名第五,2004, 证书编号:200402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岩土力学理论方面:裂隙岩体基本力学性能及非连续介质计算理论;碎石土内侵蚀理论及堆积体破坏机理;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理论与应用 2. 岩土工程应用方面:地基基础与深基坑工程;边(滑)坡与地下洞室工程;堤坝与土石坝工程; 3. 人工智能方面:水下结构裂缝修复技术及其设备开发;空天海地勘测系统及其应急处置系统;人工智能及其工程应用

学术兼职

1. 国际离岸与极地工程学会会员(ISOPE); 2.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小组成员(ISRM); 3. 国际滑坡学会会员(ICL);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