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何炎平

个人简介

1989年9月~199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船舶工程专业本科生;1993年9月~1996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硕士研究生;1997年9月~200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博士研究生。1999年6月~2000年5月,日本国立大阪大学交流研究生。1996年4月~1998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助教;1998年4月~200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讲师;2002年8月~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2011年1月~今,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员。 科研项目 大型绞吸挖泥船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主持或参加了五十余艘大型绞吸挖泥船的设计; 海洋平台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主持或参加多项半潜式平台、自升式平台、FPSO等项目的研究; 海上风机设计和安装的关键技术研究,主持或参加多艘海上风机安装船、安装技术或风机支持结构相关的研究与设计项目; 大型起重船船体关键技术、软体排铺设技术与装备、深水清淤设备与技术以及双船系泊等方面的研究。 代表性论文及专著 中国港湾建设,绞吸式挖泥船产量有关问题的探讨; 船舶工程,“天鲸”号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 船海工程,海上风电机组运输_安装和维护船方案;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南海2号”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改造方案; 中国海洋平台,“航工平1”自升式抛石整平平台设计; 船海工程,“宇大1号”大型绞吸式挖泥船设计要点。 教学工作 船舶与海洋工程法规:本科生; 海洋平台设计原理:本科生; 船舶工程决策理论:研究生。 软件版权登记及专利 平衡式万向测力缆钩,实用新型专利; 浅海海底管道铺设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组合式简易隧道管段沉放平台,发明专利; 深海打桩装置,发明专利; 液压驱动的四曲臂带可换摩擦带的重型钢桩夹具,发明专利; 绞吸式挖泥船双轭架式重型钢桩台车,发明专利。 荣誉和奖励 舰船全寿命期可靠性分析研究,中国船舶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软体排铺设工程船设计研究,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 自升式大桩靴平台研制,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 大型绞吸挖泥船设计与开发,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215”绞吸挖泥船研制,中国航海科技三等奖;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8年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4年度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主要从事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包括:海上油气生产、处理、生活等装置;码头、港口、航道、桥梁、隧道、管线等大型海上工程施工的关键设备;疏浚船舶与技术研究与开发;海上风机设计和相关技术研究。

学术兼职

《中国海洋平台》科技期刊,常务理事;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委员; 第27届ITTC,TMRD,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