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边晓燕

个人简介

边晓燕,博士,教授,IEEE Senior Member。1998年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2008年加入上海电力大学,2014年被评为教授。 在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IET GTD、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网技术、电力自动化设备、高电压技术等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约20篇、EI收录约50篇;申请发明专利56项、其中授权24项;主持完成国家标准1项,参与国家标准5项;授权软件著作权5项。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1)、2020年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2010年~2018年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次。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电网公司科技项目等20余项纵横向项目。 在新能源并网与消纳方面,开展了10多年的研究工作,成果内容包括基于数据技术的新能源出力数据聚类分析、新能源消纳能力计算、新能源对电网主动支撑、新能源并网稳定性分析、源网荷储协同规划技术、源荷协同调度与控制技术。 电力系统稳定方面,开展了近20年的研究工作,研究基础包括电力系统机电-电磁暂态建模,电网功角、电压、频率稳定性,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宽频振荡、惯量与频率控制、基于数据驱动的稳定性分析等方面。 综合能源系统极端自然灾害防御与恢复方面,开展了近10年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内容包括建筑物、风电机组、光伏系统雷电过电压分析与防护,综合能源系统极端自然灾害下的弹性分析与孤岛划分,黑启动资源配置与供能恢复优化调度。 教学方面,主讲本科课程《高电压技术》、《风力发电场与并网》、《专业英语》,硕士研究生课程《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博士研究生课程《动态电力系统理论》。指导本科生参与科创大赛和撰写论文,获2021年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暨第六届紫金论电国际学术研讨会(IFSGPC2021)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

研究领域

新能源并网与消纳 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 主动配电网规划与运行调度 电网信息物理系统与大数据技术 综合能源系统极端自然灾害防御与恢复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Xiaoyan Bian, Jingxian Zhang, etc. Microgrid Frequency Regulation Involving Low-wind-speed Wind Turbine Generators Based on Deep Belief Network[J], 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2020,14(11) [2] Xiaoyan Bian, Yang Ding, etc. Mitigation of sub-synchronous control interaction of a power system with DFIG-based wind farm under multi-operating points[J], 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2018, 12(21) [3] Xiaoyan Bian, Yan Geng, Kwok L Lo, Yang Fu. Coordination of PSSs and SVC Damping Controller to Improve Probabilistic Small-Signal Stability of Power System with Wind Farm Integr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 2016, 31(3) [4] Xiaoyan Bian, Aoyun Zhang,Jie Liu, Qingyu Jia. Suppression of low frequency and shaft oscillations of AC/DC hybrid power system with integrated wind farm under multi-operating points[J],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Energy Systems,Volume: 30, Issue 2, 2020 [5] X.Y. Bian, Yan Geng, Fangqi Yuan, Kwok L Lo, Yang Fu, Identif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probabilistic voltage instability modes of power system with wind power integration,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search, 2016, 140(11):162-172 [6] Xiaoyan Bian, Yao Zhang, etc.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Lightning Stroke to BIPV Modules ,Energies, Volume: 748, Issue: 14, 2021 [7] X.Y. Bian, Yan Geng, Yang Fu, Lightning-Induced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on Cable-Stayed Bridge Based on Modified Equivalent Circuit Method,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Volume 51, Issue 11, 2015 [8]边晓燕, 孙明琦, 等.基于一致性算法的源–荷协同分布式优化调控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1, 41(04): 1334-1347+1540. [9]张骞, 边晓燕*, 等. 基于SVD-Prony及PCR的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影响因素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22 [10]边晓燕,孙明琦,等.计及灵活性聚合功率的源-荷分布式协调调度[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1,45(17):89-98. [11]边晓燕,张璐瑶,等.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电力市场研究综述[J/OL].电工技术学报:1-13[2021-10-20].https://doi.org/10.19595/j.cnki.1000-6753.tces.210611. [12]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面向受端电网的多源协同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2019,排名第1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