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保宁

个人简介

王保宁,男,1981年5月生,山东即墨人,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近年来,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科协调研课题2项。在《清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农史》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主持课题 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耕作制度演变视角的技术选择行为研究》(ZR2013GQ013,2013) 2.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革命、生态与技术:山东党组织领导的农业增产研究(1937-1945)》(17CDSJ06,2017)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中国农业史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王保宁、朱光涌:《以新作物为名:乾嘉年间徽州驱逐棚民运动再讨论》,《清史研究》2019(1). 2.王保宁、朱光涌:《从抵制到接受:清代浙江的玉米种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9(1). 3.王保宁、耿雪珽:《华北地区两年三熟制形成问题再讨论》,《中国农史》2019(1). 4.王保宁:《明末清初的气候突变与山东耕作制度变迁》,《农业考古》2014(4). 5.王保宁:《乾隆年间山东的灾荒与番薯引种——对番薯种植史的再讨论》,《中国农史》2013(3). 6.王保宁:《花生与番薯:民国年间山东低山丘陵区的耕作制度》,《中国农史》2012(3). 7.王保宁:《增产与减产:农业合作化与1950年代的山东耕作制度》,《科学与管理》2012(5) 8.王保宁、李星洲:《市场与生态:民国年间山东平原区耕作制度变迁》,《科学与管理》2012(2). 9.王保宁、曹树基:《清至民国山东东部玉米、番薯的分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4). 10.王保宁:《胶东半岛农作物结构变动与1816年之后的气候突变》,《学术界》2009(5). 11.孙立新、王保宁:《胶州湾北海岸的史地变迁》,《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12.孙立新、王保宁:《德国殖民统治下的青岛中国人社会》,《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