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天佑

个人简介

王天佑(1972~),男,汉族,语言学博士,副教授,山西吕梁人。已出版学术专著3部,参编著作3部,主持或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8项。在《语文研究》《汉语学习》《汉字文化》《山西大学学报》《山西师大学报》等期刊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 开设课程 (1)本科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语法学》《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修辞研究》《现代汉语语用学》等。 (2)研究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用学》《现代汉语研究》《汉语国际推广专题》《中外文化交流专题》等。 主持项目 (1)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从CSSCI论文看当代西方语法理论的中国化研究(1998-2018)”(19YJA740054)。 (2)2018年度山东省社科规划办项目“汉语语用标记系统的历时演变研究”(18CYYJ03)。 (3)2013年度山东省社科规划办项目“现代汉语取舍句式的多维研究”(13CWXJ24)。 出版专著 (1)《现代汉语复句关联标记历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6月。 (2)《现代汉语取舍句式的多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6月。 (3)《汉语取舍范畴的认知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研究领域

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话语标记“说实话”“老实说”的语用功能和形成机制—附论“说真的”“实话说”等话语标记》,《语文研究》2019年第1期。 (2)《傅山剧作<红罗镜>方俗词语拾零》,《史志学刊》2017年第6期。 (3)《“宁可”句式的历时演变研究》,《纪念赵振铎先生88华诞论文集》,巴蜀书社,2016年。 (4)《“与其p,不如q”句式的主观化》,《语文研究》2015年第1期。 (5)《“宁可”句式研究述略》,《汉字文化》2015年第4期。 (6)《“只好”用法三题》,《汉字文化》2014年第4期。 (7)《“无论如何”用法举例》,《汉字文化》2013年第2期。 (8)《连词“省得”词义考》,《汉字文化》2013年第4期。 (9)《<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话语标记考》,《汉字文化》2013年第6期。 (10)《汉语取舍范畴界说》,《山西师大学报》2013年第3期。 (11)《“宁可p”后无照应项考察》,《汉字文化》2012年第3期。 (12)《“宁可p”后无舍弃项照应考察》,《五邑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13)《“宁可”的词汇化》,《汉字文化》2011年第3期。 (14)《“宁可”词汇化的过程及机制》,《山西师大学报》2011年第3期。 (15)《连词“与其”词汇化的过程及动因》,《语文研究》2011年第2期。 (16)《“非得+VP”格式的多角度考察》,《五邑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17)《取舍主体人称的选择对“与其”句式表达的影响》,《山西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18)《“非得+VP”格式及相关问题》,《西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9)《“死活”考释》,《汉字文化》2010年第6期。 (20)《“宁可”类取舍句式的历时考察》,《殷都学刊》2010年第4期。 (21)《“与其p,不如q”句式在语篇中的信息传递功能》,《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22)《基于认知的“宁可A,也要B”构式探析》,《五邑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23)《“与其”句式历时演变的规律及诱因》,《延安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24)《“宁可、宁愿、宁肯”的语法化》,《延安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25)《大学实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语文知识》2008年第3期。 (26)《“死活+VP”格式及相关问题》,《南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27)《汉语取舍范畴说略》,《西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28)《汉语取舍范畴与邻近范畴的区别》,《现代语文》2007年第5期。 (29)《“非得+VP”句式的功能及表现》,《汉语学习》2006年(专)。 (30)《中西语言对比中所折射的文化差异》,《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4期。

学术兼职

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生导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全国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会员,山东省语言学会会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