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吴承笃

个人简介

吴承笃,男,汉族,副教授,1979年2月生于孔子故里曲阜。于1996年至2003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和哲学硕士学位,并于2003年考入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6年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山师文学院任教至今,从事文学理论与西方文论的教学与研究。 科研项目 1、主持2009年度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与当下的生态美学建设”,项目编号200903037。 2、主持2015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儒家生态审美思想研究”,项目编号09CWXJ08。 3、主持2012年度山东省文化艺术重点课题“传承与创新―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与当下的生态美学建设”。 4、主持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生态审美观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子课题,项目编号2009JJD750010。 5、主持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美学基本理论的分析与重建”子课题,项目编号13JJD750011。 6、参与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项目编号09czw011,第2位。(鉴定结果:优秀) 7、参与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语言与生态”,项目编号09YJC751054,第2位。 8、参与2009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西方自然语言观与当代生态诗学、美学的语言哲学基础建构”,项目编号09CWXJ08,第2位。 9、参与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2BZW007,第2位 10、参与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现象学视域中生态美学的方法论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BZW022,第2位。 科研获奖 1、获2010年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1等奖。 2、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10年学术优秀论文奖。 3、获2013年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2等奖。 专著著作 1、《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从社会学诗学到文化诗学》,齐鲁书社,2009年8月版。 2、编著:《中国漆器装饰》,青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第二位。 3、参与《新编西方文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的写作,撰写“唯意志主义文论”一章。 4、参与《中国新时期文艺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的写作,撰写“生态美学和生态文艺学研究”一章。 5、参与《传承创新――推进当代中国文化理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济南出版社,2013年版)的写作,撰写“推进文化传承,延续文化血脉”一章。 6、参与编写《文学理论实用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撰写“文学思潮”一章。 7、参与编写《网络文艺论纲》(山东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撰写“其他网络形式”一章。 教研成果 1、2013年指导本科学生获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美学视野中的人与环境》,《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2、《首届全国生态美学研讨会综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第4期。 3、《人文精神的生态视野》,《东疆学刊》,2005年第4期。 4、《现代西方美学研究综述》,《中国美学年鉴2001》,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5、《商品世界中的艺术品》,《山东画报》,2005年第4期。 6、《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当代大众文化的启示》,《东疆学刊》,2006第1期。 7、《实践美学视域下的自然美问题反思》,《天府新论》,2006年第3期。 8、《广义进化,走向生态文明》,《生态经济》,2006年第4期。 9、《当前国内文艺与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述评》,《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7期。(新华文摘观点摘编2007年第2期) 10、《开拓语言诗学新视域》,《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11月27日。 11、《生态美学的新译介》,《文艺报》,2010年1月18日。 12、《追本溯源、汇通中西》,《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13、论文:《结构主义观念对于生态美学的建构与消解》,《鄱阳湖学刊》,2011年12月 14、论文:《依托体验经济,挖掘山东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6月 15、论文:《“首届海峡两岸生态研讨会”纪实》,《世界文学》,台湾联经出版社,2012年3月。 16、论文:《栖居与生态―“诗意地栖居”的生态意蕴解读》,《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12月。 17、《巴赫金历史诗学中的时空体》,《文艺生活》2013年第1期。 18、《巴赫金历史诗学中的小说话语》,《安徽文学》2013年第2期。 19、《生态理论建设与老子的生成论思想》,《鄱阳湖学刊》2013年第2期。 20、《“21世纪的文艺理论:国际视域与中国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九届年会综述》,《文学评论》2013年第1期。 21、《儒家思想中的时间意识与生态观念》,《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22、《“天人之辨”与先秦儒家生态审美思想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