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吉标

个人简介

吉标,男,山东临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中正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全国教学论学术委员会理事。出版《制度视野中的教学改革》《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历史建制》等著作5部。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等5项。 著作: 1.《制度视野中的教学改革》,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历史建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3.《课程与教学理论专题》,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4.《课程与教学概论》,副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主持课题:(省部级以上) 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贤文化传承与培育研究研究”(课题编号:16BSH051,2016年)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村落小学的百年兴衰研究”(课题编号:12YJC880030,2012年) 3.山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的社会教化研究”(课题编号:13CDSJ15,2013年) 4.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山东省关爱困境儿童志愿服务的探索与实践”(21BZYJ04,2021年) 成果获奖:(省部级以上) 1.”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研究与层级化建设“,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第二); 2.“高师院校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的建构与实践”,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一等奖(2018年,第六) 3.“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研究与层级化建设”,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一等奖(2014年,第二); 4.“乡村微型学校区域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第五) 5.“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讲授-讨论-调查-应用”培养模式的实践”,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第四); 6.“走向协同教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时代呼唤”,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21年,独立) 7.“U-S”合作推动区域基础教育家长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22,1/6)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补救教学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建构》,《课程·教材·教法》,2022(02). 2.《协同教学的历史、进展与启示》,《课程·教材·教法》,2021(01). 3.《民国乡村教师负面情绪的心态史考察》,《教师教育研究》,2021(03). 4.《课程落差及其应对》(二作),《课程.教材.教法》,2021(08). 5.《走向协同教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时代呼唤》,《课程·教材·教法》,2020(04). 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教育科学文摘》转载。 6.《缓解家庭教育焦虑有助改善民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5月9日. 7.《新中国七十年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前辈学者群像及学术贡献》,《中国教育科学》,2019(03). 8.《改革开放40年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术交流的历程、问题与应对》,《课程·教材·教法》,2018(06). 9.《“翻转课堂”模式的理性审思》,《课程·教材·教法》,2016(06). 10.《“知识导向”教学论研究的反思与超越》,《课程·教材·教法》,2012(09). 11.《三度生活空间视阈下的教师专业生活及其优化》,《中国教育学刊》,2016(11). 12.《中国村落小学的百年兴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2(04).《教育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制的历程》,《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01). 14.《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培养30年:历史、现状与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12(10). 15.《教学制度的现代品性探析》,《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01). 16.《学校生活的民主化进程与教师的使命》,《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10(05). 17.《制度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的必取之径》,《中国教育学刊》,2007(03).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 18.《20世纪上半叶我国华北地区社会教育发展变迁———以山东莒南为中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12). 19.《制度建设还是文化建设?》,《当代教育科学》,2007(08).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管理》全文转载(2007.7) 20.《困惑与抉择:当前教学论研究三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2.《新华文摘》摘录(2007.10);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2007.6)。 21.《课程实施:理解、对话与意义建构》,《西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5(01).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要点摘录(2005.2). 22.《教育理论:走向交往和对话》,《教学研究》,2005(01).人大复印《教育学》全文转载(2005.5)。

学术兼职

1.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 2.全国教学论学术委员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