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孙宽宁

个人简介

孙宽宁,女,1971年06月生,山东济阳人,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课程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出版著作与教材5部。在《教育研究》《教育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篇。研究成果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多项。 著作: 《课程与教学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基础教育改革专题》,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现代教育技术》,参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主持课题:(省部级以上) 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乡村学校的社会文化使命研究》(课题编号:21CJYJ21,2021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民俗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课题编号:14BSH062,2014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乡村民俗的现代教育价值研究》(课题编号:12YJA880103,2012年); 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乡村民俗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价值研究》(课题编号:12CSHZ01,2012年); 省级研究生指导教师能力提升项目:《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的写作团队的建构》(课题编号:SDYY17126,2017年)。 成果获奖:(省部级以上) 《乡村学校教学改进协同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实践》获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22年,第二) 《“学会学习”导向的高中课程与教学一体化变革》获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22年,第二)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育人体系的设计与实践》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第三); 《我国课程知识研究70年的历程审思》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1年,独立) 《学校课程建设的理论建构与区域推进》,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第二); 《高师院校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的建构与实践》,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第四);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三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第七); 《山东省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分析与反思》,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第二); 《高师院校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研究与层级化建设》,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第三); 《乡村微型学校区域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4年,第三);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讲授-讨论-调查-应用”培养模式的实践》,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第二); 《信息时代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第二)。 荣誉称号: 山东师范大学“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 山东师范大学三八红旗手 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良师益友” 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济南市历下区优秀人大代表 “英特尔未来教育”优秀主讲教师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孙宽宁:《 “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危机与应对》,教育研究,2016(06).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车丽娜,孙宽宁,吉标,张莉,徐继存:《山东省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分析与反思》,教育研究,2015(12) 孙宽宁:《我国课程知识研究70年的历程审思》,课程·教材·教法,2019(06) 孙宽宁:《我国教学设计研究40年审思与展望》,课程·教材·教法,2018(11) 孙宽宁,徐继存,张莉:《论基于现实问题的学校课程建设》,课程·教材·教法,2017(07) 孙宽宁:《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反思与实践重构》,课程·教材·教法,2015(05) 孙宽宁,车丽娜:《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博士生培养:经验与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13(09) 孙宽宁,徐继存:《我国课程论教材建设90年:反思与展望》,课程·教材·教法,2012(12) 孙宽宁:《从课程论教材反思我国的课程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7(07).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孙宽宁:《活动课程目标简论》,课程·教材·教法,1998(12) 孙宽宁:《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简论》,课程·教材·教法,1997(01) 孙宽宁,徐继存,王晓诚:《走向实践智慧的研究性学习》,中国教育学刊,2017(07) 孙宽宁,徐继存,焦炜:《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游离与回归》,中国教育学刊,2014(10) 焦炜,孙宽宁:《西方课程使用的食欲转换与价值实现》,教育发展研究,2013(12) 孙宽宁,车丽娜:《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分工机制刍议》,教育发展研究,2012(18) 孙宽宁:《课程实施:重视基础上的理解与选择》,教育发展研究,2008(Z4) 孙宽宁:《教师理解课程的基本要素探析》,教育发展研究,2008(24) 孙宽宁:《我国电化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电化教育研究,2007(09) 孙宽宁,徐继存:《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民俗文化的复兴策略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15(12) 孙宽宁,焦炜,车丽娜:《论教学设计的教育立场》,现代教育技术,2012(12) 孙宽宁:《学科课程建设的边界与整合》,当代教育科学,2017(05).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8期全文转载 孙宽宁,徐广华:《政策的演进与实践的变革——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小规模学校变迁的反思与展望》,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1期全文转载 郭方涛,孙宽宁:《影响学前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选择的因素——基于FIT-Choise模型的实证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18(07) 王爱菊,孙宽宁:《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江淮论坛,2016(05) 焦炜,孙宽宁:《现代西方课程改革的政治学分析》,外国教育研究,2014(03) 孙宽宁,张冠文:《重视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山东省中学生网络接触行为调查分析》,当代传播,2006(05)

学术兼职

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当代教育科学》责任编辑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