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于洪波

个人简介

于洪波,男,1962年4月生,山东烟台人,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1986年,师从教育史学家滕大春先生攻读比较教育学;1996-2000年,留学日本爱知教育大学专攻日本文化与教育史。曾获得山东师范大学“十佳教师”荣誉称号。曾兼任全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曾兼任全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出版著作与教材8部。主持国家社科课题两项,省部级课题两项。在《教育研究》、《教育学报》、《比较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1项,三等奖2项。 著作: 《西方道德教育思想史比较研究》,于洪波等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外国教育史》,贺国庆,于洪波,朱文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日本家政教育比较研究》,于洪波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德国教育比较研究》,于洪波著,新华出版社,1996. 《简明中外教育史》,于洪波,李忠,金传宝,路书红 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主持课题:(省部级以上)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方道德教育思想史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BAA090010,2009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先秦道家道德谱系及德育镜鉴——以“老子”为中心的考察》,(课题批准号:BOA140024),2014年) 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家政学教育国际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03BZJ14, 2003年) 成果获奖:(省部级以上) 《古希腊与古中国道德谱系溯源及比较——“地缘文明”的视角》,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年,第一)。 《苏美两国师范教育比较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3年,独立)。 荣誉称号: 山东师范大学“十佳教师”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日本教育、中外教育理论比较、家政教育比较、道家道德哲学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于洪波:《略述西方高校的职称评聘制度及其借鉴》,教育研究,1994(08) 于洪波:《解放后山东省高校的历史演变》,教育研究,1996(04) 于洪波:《新世纪日本国家与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比较教育研究,2003(05).(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 王康宁,于洪波:《东方文化“关于儿童是谁”的历史先声——《老子》儿童观探析》,学前教育研究,2015(07).(《新华文摘》2015年19期观点摘编,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文摘》全文转载。) 于洪波:《“战后政治总决算”与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提出及其特征》,中国高教研究,2003(05) 于洪波:《日本文化的两个悖论与教育性格的嬗变》,教育学报,2006(03).(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于洪波:《21世纪日本教育政策选择的背景分析》,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07) 于洪波:《论教育史学者的经世致用情怀》,教育学报,2010(02).(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 于洪波:《由“君子”“小人”到“中民”“公民”》,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于洪波,向海英:《古希腊与古中国道德谱系溯源及比较——“地缘文明”的视角》,教育研究,2013(02). (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 王康宁,于洪波:《从技术批判反观教育技术的伦理性》,电化教育研究,2015(09) 尚云丽,于洪波:《“仁”与“理”视阈下的道德教育》,北京社会科学,2014(08) 尚云丽,于洪波:《教育中的后现代犬儒主义阐释——基于海德格尔构境论视角的解读》,教育学报,2014(02) 尚云丽,于洪波:《中西先贤人性论下的道德教育观比较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3(07) 王康宁,于洪波:《老子与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比研究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李群,于洪波:《“周易”的“时中”观及其教育镜鉴》,当代教育科学,2016(03).(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 高盼望, 于洪波:《知识与美德之间——西方道德的理想追求及其反叛》,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5) 李国祥,于洪波:《优良品格如何形成——亚里士多德与杜威比较的视角》,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03).(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 宿大伟,于洪波:《康德“先天综合判断”视野下的学校知识审视》,全球教育展望,2018(11) 宿大伟,于洪波:《康德道德思想摭论——基于‘实践理性批判’的视角》,山东社会科学,2018(12) 赵书琪,于洪波:《美国STEM教育研究30年:历程、特点与启示》,现代教育技术,2019(01) 高东辉,于洪波:《美国“深度学习”研究40年:回顾与镜鉴》,外国教育研究,2019(01) 朱晓彤,于洪波:《日本为什么没有“留守学童”》,比较教育研究,2018(05) 于洪波:《教育的民族化和国际化——日本近代国家主义教育体制的发展理念》,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4) 张爱华,于洪波:《战后日本资助私立高等教育的策略与模式》,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3) 国兆亮,于洪波:《先前学习认定的理论价值及实践向度——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帝国州立学院为例》,开放教育研究,2018(05) 李国祥,于洪波:《优良品格的形成及德育镜鉴——“尼可马克伦理学”的视角》,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5).(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 李国祥,于洪波:《“品格习得”的伦理学辩护——以“尼可马克伦理学”为参照》,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6).(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王雅蓓,于洪波:《台湾公立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的价值取向探究》,当代教育科学,2016(02)(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16年第6期全文转载) 赵书琪,于洪波:《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教师有偿家教治理的思考》,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03) 高东辉,于洪波:《教师实践智慧:迷失与重塑》,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06)

学术兼职

曾兼任全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 常务理事 曾兼任全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 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