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常淑敏

个人简介

常淑敏,女,心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济南西部新城儿童教育与健康研究会特聘专家,山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讲师团专家成员。 研究课题 1.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个体与生态发展资源对青少年当前与未来学校适应的影响”(DBA140227)2014.12~2019.10。完成,主持。 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我国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指标体系与表现水平研究”(13JZDW007) 2013.12-2014.12。完成,子课题负责人。 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基于心理辅导的青少年犯教育改造途经研究”(08JJDXLX270) 2008.09~2012.06。完成,4/8。 著作参编 1. 常淑敏著.(2019).青少年暴力犯罪成因实证研究——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整合视角.山东人民出版社. 2. 常淑敏主编.(2015; 2016)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材)高中一年级~三年级上下册. 山东人民出版社. 3. 常淑敏主编.(2013; 2014). 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材)初中一年级~三年级上下册. 山东人民出版社. 4. 常淑敏主编. (2013; 2014)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材)小学三年级~六年级上下册. 山东人民出版社. 5. 高峰强, 常淑敏, 陈英敏主编. (2015).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广东经济出版社. 6. 张文新, 赵景欣等著, 常淑敏参与撰写. (2014).心理矫正与服刑青少年的教育改造. 山东人民出版社. 7. 张文新, 常淑敏, 陈光辉等译. (2013). 应用发展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 高峰强主编, 常淑敏, 陈英敏, 张祖霞副主编. (2012).专业技术人员心理调适. 山东人民出版社. 9. 张文新主译, 常淑敏参译. (2011).人类发展的概念与理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0. 张景焕主编,常淑敏参编. (2010).教育心理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 科研获奖 1. “童年中晚期攻击的发展轨迹和性别差异:基于母亲报告的分析”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15.08,6/6. 2. “师范生心理素质评价量表的研制”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06.03, 3/3. 主讲课程 1.研究生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校内实训,心理发展与教育 2.本科生课程:团体心理辅导,人际沟通与交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案例分析 教学获奖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8.06, 1/6. 2.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研发与设计能力培养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开发”获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8.01, 1/9. 3. “《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5.02,4/5. 荣誉获奖 1.2016-2018年度山东师范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2.2016年6月获山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3.2012-2014年度山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4.2012年第七届山东师范大学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5.2006-2007学年优秀本科生导师。

研究领域

儿童青少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青少年发展,青少年犯罪,同胞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指导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Chang, S., Wang, J., Cheng, L., Guo, M., & Kong, P. (2020). Family dinner and the happiness of chinese adolescents: identifying mediators and moderator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49(4). https://doi . org/10.1007/s10964-020-01275-1. 2.常淑敏, 郭明宇, 王靖民, 王玲晓, 张文新.(2020). 学校资源对青少年早期幸福感发展的影响: 意向性自我调节的纵向中介作用. 心理学报, 52(7), 874-885. 3.常淑敏, 张丽娅, 王玲晓. (2019). 发展资源在减少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中的累积效应及关系模式. 心理学报, 51(11), 1244-1255. 通讯作者 4.王玲晓, 张丽娅, 常淑敏. (2019). 儿童母亲拒绝与同伴拒绝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心理科学, 42(6), 1347-1353.通讯作者 5.王玲晓, 张丽娅, 常淑敏. (2018). 中考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父母教育期望和父母教养行为的多重中介作用. 中国特殊教育, 012, 75-81.通讯作者 6.王玲晓, 张丽娅, 王小荣, 常淑敏. (2018). 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健康教育, 034(01), 7-9.通讯作者 7.常淑敏, 荆建蕾, 郭玲静, 孙晓颖. (2017). 发展资源与主观幸福感: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 心理学探新, 37(06), 76-81.通讯作者 8.常淑敏, 宋育珊, 魏亦峰. (2017). 外部发展资源与青少年早期幸福感的关系:内部发展资源和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多重中介作用. 中国特殊教育, 005, 49-55. 9.孙晓颖, 荆建蕾, 刘亚梅, 常淑敏. (2017). 同伴拒绝儿童的初始沙盘特征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38(6), 866-869. 通讯作者. 10.常淑敏, 宋育珊, 郭惠. (2016). 家庭环境纷杂度对流动儿童安全感的影响:儿童性别的调节作用. 中国特殊教育, 190(04), 68-72. 11.常淑敏, 汪姣, 张文新. (2014). 青少年犯罪的个体和背景危险因素的质性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7, 13-18. 12.常淑敏, 张文新. (2013). 人类积极发展的资源模型—积极青少年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和领域. 心理科学进展, 21(1), 86-95. 13.张良, 常淑敏. (2012). 儿童期虐待经历对男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预测.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04), 8-12. 14.常淑敏. (2011). 基于优势模型的青少年犯罪干预探讨.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04),7-9. 15.陈亮, 张文新, 纪林芹, 陈光辉, 魏星, 常淑敏. (2011). 童年中晚期攻击的发展轨迹和性别差异:基于母亲报告的分析. 心理学报, 43(6), 629-638.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