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梁安辉

个人简介

梁安辉教授是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现任山东科技大学光纤通信与生物光学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筹)主任,二级教授,博导。 曾在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从事尖端的光纤通信及生物光学方面的学术及研发工作二十余载。 在以下七个研究领域有杰出贡献: 1、比测不准原理更精确的公式及其在量子通信中的应用 2、高速光纤通信系统、模块及器件的研究、仿生光通信、仿生摄影与显示 3、人眼上及大脑中的生物三极管、生物二极管,阿兹海默症成因的新理论、新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4、视觉、生物光学人工智能、仿生光学人工智能、仿生机器人 5、中医经络的光纤特性的研究。 6、染色体的光纤、光纤耦合器、光纤激光器性质的研究 7、多领域中的黄金分割点 在解答被科学杂志列为125个难题中的五个中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包括: 1、量子不确定性和非局部性背后是否有更深刻的原理?首先发现了能量不确定性与非局域性的公式(等式而不是不等式) 2、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我首先提出:意识的生物学基础包括:a. 生物三极管、生物时钟恢复、生物调制格式、生物编码与解码;b. 传感器与神经中枢之间互相通信;c.各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d.含有生物量子阱的、至少有一个PN结的突触;e. 有生物三极管、生物二极管等支撑的记忆。 3、为什么要睡眠? 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突触很热,远高于周围环境。在世界上首先提出突触至少含有一个半导体PN结。动物要睡眠是想要大幅降低突触的温度,这样可使有PN结的突触减少老化以延长动物寿命,动物要睡眠也有助于大幅降低线粒体的温度,也减少老化以延长动物寿命。 4、基因组中端粒和丝粒的作用是什么?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染色体是光纤耦合器,有的染色体是光纤激光器。首次提出了有的端粒是激光器的端面是增反膜,有的是减反膜,丝粒是光纤耦合器交叉处。 5、一些恐龙为何如此庞大?我解释了为何恐龙体积很大这个世界性难题,认为原因是恐龙蛋很大、大蛋能在冷的环境生存、吃植物及移动范围小的动物、食物充足。 其他的重要发明(发现)有: (1). 设计了世界上首个商用的40G光收发器,产生了3亿多美元巨大经济效益。(2).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新的光脉冲的转换限判据,并发现此判据比传统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更为精确。(3). 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人眼中央凹相邻视锥细胞为光纤耦合器,统一了争论一百七十多年的两个重要的色觉学说(三原色学说和对立色学说)。 在世界上首先在色觉中发现了十个新的黄金分割点,在世界上首次提出视网膜上和大脑里有三极管,这是人类首次提出生物体内有三极管。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中央凹视锥细胞乃单模光波导。在世界上首次开创了仿生光通信学科。(4)首次提出染色体是光纤,光纤耦合器以及光纤激光器等重要理论。(5). 1992年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经络是光纤的理论,后来被实验部分证实。(6)。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温度的六阶黄金分割点周期表。提出了恐龙灭绝新理论,认为是地球温度升高导致了恐龙受精卵死掉,而不是导致了恐龙本体死掉。 在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光纤专业取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评为当时全校仅有的两篇优秀博士论文。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硕士工作发表5篇SCI文章,为清华当时最为多产的学生。本科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并被免试推荐到清华读研。 在国际著名杂志,国际会议等发表100余篇重要论文、主题报告、特邀报告。许多研究成果已在世界范围内的实际系统中被广泛引用,并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曾为多个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技术委员会主席、分部主席及组委成员(如曾在诺贝尔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琨教授亲自主持的国际会议中担任分部主席)。他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2020年的两场网上讲座听众达24.7万多人。有多项重要的美国发明专利及申请。 曾获得“中国侨界贡献奖”(2014)、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2016)及几项包括IEEE在内的奖项。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入选江苏省创新团队。入选第一届南京仙林科学城“三创”嘉年华——创新之星(总共只有5人入选)。武汉3551高层次人才奖励。回国后负责数千万元的科研项目。 事迹被媒体及电视广泛报道,例如被人民日报、人民周刊多次报道,被科技日报头版头条、科学中国人、中华英才杂志报道。在中组部出版的向全社会宣传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的文集《我的中国梦》中,他的文章“插上梦想的翅膀”光荣入选,全国仅有几十篇文章入选。科技成果获科技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也曾上中央电视台。应邀接受江苏卫视《江苏新时空》“中国梦•我的梦”栏目专访,梁安辉教授是该栏目中专访的第一人。

学术兼职

曾在多家美国著名的企业担任高级研发职位。如曾在前身为AT&T贝尔实验室的海底光缆分部担任资深研究员。曾任广东工业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带头人,光纤通信与生物光学尖端研究院院长。曾担任江苏省高层次人才联合会理事、信息科学专委会副主任。曾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最大的有源器件公司WTD首席科学家,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邮电大学光通信与生物光学研究中心主任。受邀担任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万人计划”、 长江学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863、教育部、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函评及面试评委,以及十几个省市级的项目评审组长或评委(如担任深圳市科技进步奖评审组长、深圳市孔雀计划团队主审、深圳市重大科技项目主审等)。担任全国材料与器件科学家智库副理事长、副主任。担任工信部传感器与物联网联盟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硅谷科技咨询委员会理事。曾任湖北省留学人员协会理事,武汉市高层次人才协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