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陈静

个人简介

研究方向 胚胎发育的遗传调控 个人经历 2006.9–2010.7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学士 2010.7–2017.1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 导师:孟安明 院士 2017.3–2019.9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后 合作导师:孟安明 院士 2019.10-至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特聘副研究员 科研经历 申报人师从著名发育生物学家孟安明院士,长期从事胚胎发育的遗传调控分子机理研究,通过斑马鱼胚胎发育的相关研究,在脊椎动物体轴诱导、组织器官发育和稳态、遗传疾病的动物模型建立及人类群体进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性成果。 申报人通过跟合作者通力合作,发现母源因子Huluwa 蛋白作为一个背部决定因子,在斑马鱼胚胎组织中心和胚胎体轴的形成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母源Huluwa 蛋白功能的缺失将导致斑马鱼体轴缺失,而异位过表达Huluwa 蛋白能诱导一个额外的组织中心,并形成一个额外的体轴。通过进一步的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实验,他揭示了Huluwa 蛋白参与组织中心和体轴形成的分子机制。Huluwa 蛋白结合并促进TNKS蛋白介导的Axin 蛋白降解,进而保护胞质内的β-catenin 蛋白不被降解,后者进入细胞核激活下游靶基因的表达。通过组织中心诱导实验,他及合作者晏璐证明Huluwa 蛋白的体轴诱导活性不依赖于Wnt 配体和受体,也即表明Huluwa 通过不依赖于Wnt 配体和受体的方式激活下游β-catenin 信号通路(Science, 2018)。该项工作是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要进展,不仅找到了众多科学家一直苦苦追寻的背部决定因子,还揭示了β-catenin 信号通路激活的新机制,因此得到了领域内的广泛认可,并入选2018 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此外,申报人带领的科研团队进行了斑马鱼发育缺陷突变体筛选工作,发现了若干突变体,并揭示了plcg1、gbf1 、pigu和cdc6 等基因在胚胎早期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其发现gbf1基因突变将导致斑马鱼血管破损和出血,并且通过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实验手段证明了Gbf1蛋白HDS2结构域的第1246位亮氨酸(L1246)疏水性的重要性,其参与二级结构(疏水性α-螺旋)维持,以及Gbf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囊泡转运(J Biol Chem, 2017)。申报人还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报道了Meier-Gorlin综合征的斑马鱼疾病模型(Hum Mol Genet, 2017),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的探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通过跟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宿兵课题组合作,申报人证明了斑马鱼Oca2蛋白第615位组氨酸的突变(H615R)对黑色素细胞发育的影响,揭示了OCA2蛋白功能的保守性,为东亚人在进化过程中肤色浅化提供了良好的遗传学解释(Mol Biol Evol, 2016)。 申报人与2019年10月加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研究室。将结合自身在胚胎发育遗传调控机理研究方面的专长,充分利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病例资源的优势,以“临床+基础研究”的模式,探究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高发的消化道相关系统出生缺陷和发育畸形(如先天性胆管闭锁、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等)的易感基因及调控机制,为相关出生缺陷和发育畸形的预防性筛查、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YS2018YFA080011,细胞谱系转变与造血组织形成的编程机制,2019/07-2024/06,2185 万元,在研,课题骨干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1449,母源因子Hwa 及互作蛋白在斑马鱼体轴诱导中的分子机理,2019/01-2022/12,59 万元,在研,负责人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7M620748,母源因子Hulu 在斑马鱼体轴诱导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2018/01-2018/12,5 万元,已结题,负责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1330052,调控合子DNA 甲基化及合子转录激活的母源因子的鉴定及其作用机理,2014/01-2018/12,299 万元,已结题,参与 ➢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CB943800,重要亲源分子对胚层诱导和分化的调控,2011/01-2015/12,2635 万元,已结题,参与 主讲课程 入校时间短暂无,如有机会希望能到基础与法医学院参与教学工作,涉及发育生物学、胚胎学、临床遗传学及细胞生物学等课程内容均可,服从组织安排。 指导学生的经历与风格 1)本科教学助教经历 ◆ 2011–2013 连续三年担任清华大学发育生物学课助教 ◆ 2011–2012 连续两年担任清华大学遗传与发育大实验课助教 2)课题研究指导经历 在博士及博士后工作期间,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4人,其中1人已顺利博士毕业;指导本科毕业设计1人。 3)风格 引导式教学,着眼长远,以学生的训练和成长为第一要务。挖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设定好研究目标及研究框架,让学生自由探索、充分讨论,根据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理论和具体操作)。不急不躁,容许学生犯错误,以错误为契机探讨相关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加深认识,并尽可能地进行拓展,做到举一反三。

研究领域

➢ 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综合利用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技术手段探究早期胚胎发育的调控机理,特别是母源因子对胚胎图式形成、细胞发育命运的调控; ➢ 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动物模型构建及发病机理探究; ➢ 重大出生缺陷及先天发育障碍的机理探究(如胆管闭锁、消化道畸形、先天巨结肠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 Yan L#, Chen J#, Zhu X#, Sun J, Wu X, Shen W, Zhang W, Tao Q*, Meng A*. Maternal Huluwadictates the embryonic body axis through β-catenin in vertebrates. Science. 2018 Nov 23;362(6417), eaat1045. DOI: 10.1126/science.aat1045. (#Co-first author) (IF: 41.058) ➢ Chen J, Wu X, Yao L, Yan L, Zhang L, Qiu J, Liu X, Jia S, Meng A. Impairment of CargoTransportation Caused by gbf1 Mutation Disrupts Vascular Integrity and Causes Hemorrhage inZebrafish Embryos. J Biol Chem. 2017 Feb 10;292(6):2315-2327. (IF: 4.01) ➢ Yang Z#, Zhong H#, Chen J#, Zhang X#, Zhang H, Luo X, Xu S, Chen H, Lu D, Han Y, Li J, Fu L,Qi X, Peng Y, Xiang K, Lin Q, Guo Y, Li M, Cao X, Zhang Y, Liao S, Peng Y, Zhang L, Guo X,Dong S, Liang F, Wang J, Willden A, Seang Aun H, Serey B, Sovannary T, Bunnath L, SamnomH, Mardon G, Li Q, Meng A*, Shi H*, Su B*. A Genetic Mechanism for Convergent SkinLightening during Recent Human Evolution. Mol Biol Evol. 2016 May;33(5):1177-87. (#Co-firstauthor) (IF: 10.217) ➢ Yao L, Chen J, Wu X, Jia S, Meng A. Zebrafish cdc6 hypomorphic mutation causes Meier-Gorlinsyndrome-like phenotype. Hum Mol Genet. 2017 Nov 1;26(21):4168-4180. (IF: 4.902)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