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长武

个人简介

刘长武,男,汉族,黑龙江大庆人,1963年10月生,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工学博士,博士后。 负责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以及等50多项横向科学研究项目。 四川省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致公党四川省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省委委员。致公党成都市第七届委员会常委、副主委。 学习与工作简历 1979.9—1983.7 辽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矿工程.学习 大学本科 学士学位 1983.8—1986.7 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学习 硕士研究生 硕士学位 1986.8—1993.6 江苏.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工作 讲师 1993.7—1999.4 江苏.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作 副教授 (1995.9—1999.7) 江苏.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学习 博士研究生 博士学位 1999.5—2003.8 江苏.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工作 教授/博导 (1999.7—2001.7) 江苏.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一站博士后研究工作 一站博士后 2003.9—现在 四川.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工作 教授/博导 (2005.4—2007.5) 河南.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站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站博士后 第二部分:(科研情况)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深部断续煤岩体的变形破坏规律和工程动力响应特征(2010CB226802)” 课题负责人。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地下采矿工程诱发地层空间应力场演变变化规律的研究(50074029)”、“承压水长期作用下煤的软化机理与强度变化规律研究(50574064)”、“高应力高水压长期共同作用下岩石流变规律与本构关系研究(50879049)”、“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多功能岩层控制实验系统”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完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深埋输水隧洞工程软岩变形机理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研究”等50余项横向科学研究项目。成功地把特种充填材料、地下工程中的水害防治与预测、岩石与混凝土的长期流变软化特征等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三部分:(教学与获奖情况) 独立讲授《高等岩石力学》、《水利工程地质》、《地下工程概论》等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10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8项; 软件著作权1项;出版《软岩巷道锚注加固原理与应用》、《地层空间应力场的开采扰动与模拟》等学术专著2部;发表论文150余篇。 近期主要科研项目(纵向)清单 1. 深部断续煤岩体的变形破坏规律和工程动力响应特征(2010CB2268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0-2014 2. 地下采矿工程诱发地层空间应力场演变变化规律的研究(500740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1.1—2003.12 3. 承压水长期作用下煤的软化机理与强度变化规律研究(5057406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6.1—2008.12 4. 高应力高水压长期共同作用下岩石流变规律与本构关系研究(5087904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1—2011.12 5. 多通道水压轴压联合作用岩石三轴流变试验系统改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15.1-2017.12 6. 多功能地下工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15.1-2017.12 近期科研奖励项目清单 1. 特种组合支护切顶护帮无人工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研究.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9.12,30河北省人民政府 2.特种组合支护切顶护帮无人工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研究.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2009.12,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3.承压开采工作面长度对底板岩层破坏深度及底板突水风险影响研究,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2.12,河北省人民政府 4.深埋厚煤层充填开采工作面覆岩活动规律与底板岩层破坏深度研究,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河北省人民政府 5.高水率快凝充填材料与深埋厚煤层充填开采顶底板控制研究,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6.深埋厚煤层充填开采工作面覆岩活动规律与底板岩层破坏深度研究, 第六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015.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主要从事地下工程、矿业工程、岩石力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