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赵春兰

个人简介

赵春兰,自1990年起,先后师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1990-1997)彭一刚院士和王其亨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规划与都市系(1999-2007)Andre Loeckx教授和Hilde Heynen教授等从事建筑、城市的设计与理论学习和研究。自1998年起,先后在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998-1999)和荷兰HULSHOF建筑事务所(2000-2002)从事建筑设计实践工作。曾作为荷兰空间规划与住宅协会(NIROV)特聘顾问组织中荷相关领域专家就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进行深入的座谈与交流。曾作为澳大利亚COX设计集团中国区特聘高级顾问参与了若干当代中国的城市规划、旧城改造与城市设计等实践工作。2011年5月起在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建筑系任教,主要从事建筑大类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学习及工作经历】 1. 2011.05—今,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建筑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吴玉章学院导师; 2. 2008.01—2010.10, 澳大利亚COX设计集团中国区,高级规划设计顾问(兼); 3. 2007.11—2010.07, 上海国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4. 2002.11—2007.10, 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规划与都市系,城市建筑理论研究所,建筑与城市理论专业,工学博士; 5. 2000.11—2002.10, 荷兰HULSHOF建筑事务所,高级项目建筑师; 6. 1999.09—2000.10, 比利时鲁汶大学国际人居中心,高级建筑人居硕士; 7. 1998.07—1999.07,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项目建筑师; 8. 1995.09—1998.07,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与理论硕士; 9. 1990.09—1995.07,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 【承担的主要课程】 本科生课程:《新生研讨课》、《设计基础-1》、《设计基础-2》、《城乡规划设计-1》、《城乡规划设计-2》、《城乡规划设计-6》、《西方现代建筑思潮(全英语)》、《古建(镇)测绘(实习)》、《毕业设计》; 研究生课程:《西方近现代优秀建筑赏析》、《城乡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 北京朝阳区高碑店村规划研究(2013,主持) 2. 成都双流九江邹家场新型社区概念规划(2010,参与) 3. 上海苏河湾地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2010,参与) 4. 南京三岔河滨水发展规划(2008,参与) 5. Socio-Spatial Transformation in Mao’s China: Settlement Planning and Dwelling Architecture Revisited (1950s-1970s)(2003-2007,主持) 6. 成都牧山文化产业园概念规划(2006,参与) 7. 南京旭日景城规划设计(2004,参与) 8. 上海里弄住在研究(2003,主研) 9. 荷兰DeWaard私人住宅扩建(2002,主持) 10. BAMBOE BOVENSTAD(高空竹城),荷兰鹿特丹欧洲文化首都年实验项目(2001,参与) 11. REDISCOVERING LANDSCAPE(景观重现),第六届欧洲青年建筑师竞赛(2001,参与) 12. Fengshui and Its Impact on Traditional Settlement in Ancient China (1999-2000,主持) 13. 《乾隆造园思想研究——清代皇家园林系列研究》(1997-199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课题,主研) 【获奖与专利】 1. 2014,“四川大学2014届本科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 指导教师奖、“四川大学2013-2014年度本科教学实习优秀团队一等奖”; 2. 2013,“四川大学优秀教师(全英语教学)”; 3. 2012,“四川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4. 2011,“四川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 (2011-2014)”; 5. 2010,“上海苏河湾地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入围” 6. 2008,“南京三岔河滨水发展规划,国际竞赛第一名” 7. 2006,“成都牧山文化产业园概念规划,国际竞赛入围” 8. 2004,“南京旭日景城规划设计,国际设计竞赛第一名 9. 2002,“DeWaard私人住宅扩建,荷兰中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奖,住宅创新设计奖” 10. 2002,“比利时鲁汶大学I.R.O. 奖学金 (2002-2007)” 11. 2001,“泛欧青年建筑师设计竞赛优秀奖 (慕尼黑场地) (2001)” 12. 1999,“比利时弗莱蒙政府VL.I.R.奖学金 (1999-2000)”

研究领域

当代人居规划与设计、城乡空间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变 历史街区与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更新与保护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村庄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状况实证分析——以成都市郫县新农村社区为例(通讯作者),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收录论文; 2. 论培养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关于古镇及历史建筑测绘的教学实践感悟(第一作者),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教育——2014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收录论文; 3. 基于全方位思维训练的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第二作者),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教育——2014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收录论文; 4. A Modernist Project in China: Gan-da-lei Mudhouses in Early Daqing, in: Model House Research Group (ed.), Transcultural Modernisms, pp.156-171, Sterberg Press, 2013.(ISBN: 978-3-943365-89-4); 5. Socio-Spatial Transformation in Mao’s China: Settlement Planning and Dwelling Architecture Revisited (1950s-1970s), KULeuven Press, 2007.(ISBN: 978-90-5682-874-5); 6. From Shikumen to New-style: a rereading on lilong housing in modern Shanghai, in: James Madge, Andrew Peckham (eds.), Narrating Architecture: A Retrospective Anthology. London: Rutledge, 2006. pp. 453-481. (ISBN: 10-0-415-38564-4); 7. Caoyang New Village: The First Worker’s Housing Project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50s-1970s”(2nd vers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8th Australasian Urban/Planning History Conference, Wellington, 2006. pp. 515-530. (ISBN: 0-473-10841-0); 8. From Shikumen to New-style: A Rereading on lilong Housing in Modern Shanghai, in: The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Vol.9, spring 2004, pp.49-76. (ISSN: 1360-2365); 9. Lilong: A Transformed Living Sediment in the Social Urban Evolution of Shanghai, in: TSOU Jie Yeu (ed.)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Quality Urban Living,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China Urban Housing Conference. Hong Kong: Center for Housing Innovations. 2003. pp.147-154. (ISBN: 962-8272-26-8); 10. Fengshui Impact on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China: Case Study of Beijing in Its form, Shape & Meaning, KULeuven, 2000. 11. Fengshui and Ancient Chinese Landscape (1st author), in: IIAS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Newsletter, No. 13, 1997. pp. 34-35. (ISSN: 0929-8738); 12. 《清代皇家园林与风水初探》(第一作者),载于:《规划师》一九九七年第一期第106-112页。(ISSN: 1006-0022)

学术兼职

成都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委会专家 成都市土木建筑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四川省文物局专家库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