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杜战伟

个人简介

1985年生于河南沈丘,汉族。2005年至2014年就读于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系,相继获学士、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承担课程: 《中国考古学-1》(新石器时代考古部分)、《田野考古概论》、《田野考古发掘》、《田野考古调查》、《学年论文》、《中国古代玉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触摸过去:考古与人类》、《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文献研读》、《考古学专业实践》、《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实践》、《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实践》 教改项目: “课堂、田野、项目:学生田野考古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四川大学实验课程教改项目,项目负责人,2016—2017年。 参编教材: 《中国西南考古——新石器时代至西汉》,科学出版社,2020年。(罗二虎、李映福主编) 田野经历 1.2021年:参加六江流域(岷江上游段)考古调查参加环青海湖考古调查 2.2020年:参加六江流域(岷江上游段)考古调查 3.2019年:参加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考古发掘参加湖南省澧县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参加青海官亭盆地考古调查 4.2018年:参加湖南省澧县鸡叫城遗址考古钻探参加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考古发掘 5.2017年:参加青海省民和县鄂家东遗址考古发掘参加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考古发掘 6.2016年:参加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考古发掘 7.2015年:参加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宝墩遗址考古发掘参加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考古发掘 8.2014年:参加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考古发掘 9.2012年:参加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尙桥墓地考古发掘 10.2011年:参加甘肃省张掖市西城驿遗址考古发掘参加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山鹿场遗址考古发掘 11.2010年:参加吉林省白城市洮南永平金代遗址考古发掘 12.2007年:参加辽宁省沈阳市道义郭七遗址考古发掘 主持项目: 1.“青海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掘报告(2015~2017)”,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8—2023年。 2.“长白山地区新石器文化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4—2016年。 3.“公元前3500—前2000年中国内陆边地文化的区域互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7—2018年。 4.“青海喇家遗址2018—2019年考古发掘与整理研究”,横向课题,2018—2020年。 5.“青海喇家遗址、鄂家东遗址2017年考古发掘与整理研究”,横向课题,2017—2019年。 6.“青海喇家遗址2016年度考古发掘与整理研究”,横向课题,2016—2017年。 7.“新津县宝墩遗址2015年度考古发掘与研究”,横向课题,2015—2016年。 8.“青海喇家遗址2014年Ⅲ3区考古发掘材料的整理与研究”,横向课题,2015—2016年。 参与项目: 1.“青海大通长宁遗址发掘报告”,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重点项目,2020—2025年。 2.“青海官亭盆地先秦时期文化遗存的调查和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019—2024年。 3.“中朝中俄邻境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012—2015年。 4.“《新石器时代的东北:文化、生业、社会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7—2020年。 5.“东北汉以前考古学文化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3—2016年。 6.“东北及其邻境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8—2011年。 7.“吉林省地下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2—2014年。 8.“青海官厅盆地早期农业与作物加工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8—2020年。 著作: 《吉林省地下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年。(赵宾福、杜战伟、郝军军、张博) 荣誉奖励 1.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1年“李京梅奖教金”科研先进个人(2022年)。 2.四川大学2020年课程思政榜样课程(2021年)。 3.四川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20年)。 4.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9年“珠峰奖教金”教学先进个人(2019年)。 5.四川大学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指导教师(2019年)。 6.四川大学2018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2018年)。 7.四川大学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 8.四川大学2017年“探究式—小班化”教学质量优秀奖(2018年)。 9.四川大学第二届“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竞赛二等奖(2017年)。 10.四川大学“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示范教师称号(2017年)。 11.四川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17年)。 12.四川大学2016年“探究式—小班化”教学质量优秀奖(2017年)。 13.四川大学2015—2016学年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一等奖(2016年)。 14.四川大学“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先进实习队”一等奖(排名第3,2016年)。 15.四川大学2015年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2016年)。 16.四川大学“2014—2015学年本科教学先进实习队”一等奖(排名第2,2015年)。 17.四川大学2014年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2015年)。 18.四川大学2014年青年骨干教师(2015年)。 19.2014—2015年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5年)。 20.“2015年度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发掘”,2015年度中国重要考古发现(2016年)。 21.“2014年度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发掘”,2014年度中国重要考古发现(2015年)。

研究领域

新石器时代考古、内陆边地早期文化交流与族群互动、古代玉器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小珠山上层文化分期与年代研究》,《考古学报》2021年第3期。(杜战伟、赵宾福) 2.《黑吉和辽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中国社会出版社,2021年。(赵宾福、杜战伟) 3.《关于赵宝沟文化的若干基本问题》,《南方民族考古》第20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年。(独著) 4.《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2015~2016年辛店文化遗存发掘简报》,《考古》2019年第6期。(杜战伟、王倩倩、于孟洲、杜玮、甄强、马骞、何克洲、范小慧) 5.《论兴隆洼文化的分期与年代》,《考古》2019年第3期。(杜战伟、韩斐) 6.《青海民和喇家遗址2017年的发掘与认识》,《边疆考古研究》第25辑,科学出版社,2019年。(杜战伟、汪巩凡、王倩倩、杜玮、甄强、何克洲) 7.《礼州晚段遗存相关问题研究》,《江汉考古》2019年第4期。(杜战伟、李奎) 8.《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公园排水管道建设区域2015年度发掘简报》,《四川文物》2019年第4期。(甄强、杜战伟、杜玮、马骞、何克洲) 9.《关于偏堡子文化的几个问题》,《边疆考古研究》第23辑,科学出版社,2018年。(杜战伟、胡品、赵宾福) 10.《新形势下学生田野考古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以四川大学考古专业田野考古实习为例》,《现代交际》2018年第4期。(杜战伟、白彬、于孟洲) 11.《青海省2017年考古工作重要成果:民和鄂家东遗址》,《中国文物报》,2018年。(甄强、杜战伟、王倩倩、何克洲) 12.《小珠山中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边疆考古研究》第21辑,科学出版社,2017年。(杜战伟、赵宾福) 13.《小珠山遗址材料再分析——辽东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序列标尺的构建》,《学问》(原《东北史地》)2017年第1期。(杜战伟、苏军强) 14.《喇家遗址齐家文化聚落的考古发现与思考》,《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于孟洲、王倩倩、杜战伟) 15.《青海民和喇家遗址2015年发掘收获》,《2015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16年。(杜战伟、杜玮、马骞、张启珍) 16.《青海民和喇家遗址2014年发掘收获》,《2014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15年。(杜战伟、于孟洲、杜玮、王倩倩) 17.《后洼上层文化的渊源与流向——论辽东地区以刻划纹为标识的水洞下层文化系统》,《北方文物》2014年第1期。(杜战伟、赵宾福、刘伟) 18.《小河西文化检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1期。(赵宾福、薛振华、杜战伟) 19.《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考古学年鉴·2012》,文物出版社,2013年。(赵宾福、杜战伟) 20.《小珠山下层文化新论》,《中国考古学年会第十五次年会论文集2012》,文物出版社,2013年。(赵宾福、刘伟、杜战伟) 21.《饶河小南山墓葬出土玉器的年代与性质》,《边疆考古研究》第14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赵宾福、孙明明、杜战伟) 22.《小河沿文化界说》,《北方文物》2013年第1期。(赵宾福、任瑞波、杜战伟) 23.《“富河文化”与赵宝沟文化的地方类型》,《考古》2012年第11期。(赵宾福、刘伟、杜战伟) 24.《太子河上游三种新石器文化的辨识——论本溪地区水洞下层文化、偏堡子文化和北沟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10期。(赵宾福、杜战伟) 25.《新乐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文物》2011年第3期。(赵宾福、杜战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