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原祖杰

个人简介

原祖杰教授,1963年8月生,山东莱州人。198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南开大学美国史硕士学位;1988-1994年在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任教;1994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赴美留学,2002年获明尼苏达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2-2004年先后在美国西南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和北密歇根大学(Northern Michigan University)历史系任教。2005年开始执教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现为《中国历史学前沿》(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联合主编,《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 学习经历: 1981-1985 吉林大学 历史学学士 1985-1988 南开大学 历史学硕士 1994-2002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历史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88—1994 南开大学历史所助教、讲师 2002—2003 美国西南大学历史系助教授 2003—2004 美国北密歇根大学历史系助教授 2004—2005 高等教育出版社学术期刊分社首席策划 2005— 四川大学历史学文化学院 教授 在中国和美国讲授主要课程 : 20 世纪美国外交政策 (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 加拿大史 (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 东亚史: 帝制时期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历史系) 东亚史: 现代时期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历史系) 世界文明史 (1500以前)(美国西南大学历史系) 世界文明史 (1500以后)(美国西南大学历史系) 中国文明史 (美国西南大学历史系) 日本文明史 (美国西南大学历史系) 中国近代思想史 (美国西南大学历史系) 宗教与现代化:中国与日本之比较(美国西南大学历史系) 十九世纪以来中国革命史 (美国北密根大学历史系) 美国史 (内战以后) (美国北密根大学历史系) 第三世界现代史 (美国北密根大学历史系) 专业英语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世界史(英语)(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中西社会转型比较研究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美国史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世界近现代专题研究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与和组织的部分学术会议: 美国历史学年会(芝加哥,2003年1月) 美国亚洲研究年会(纽约,2003年3月;火奴鲁鲁,2011年4月;多伦多,2012年3月;加州圣地亚哥,2013年3月)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年会(苏州,2005年10月;厦门,2010年4月;上海,2010年5月;广州,2014年4月) 中国明史学会年会(石门,1999年9月;大连,2007年8月;温州,2011年6月) 哈佛-燕京学社论坛(哈佛大学,2006年6月;苏州,2008年8月;北京,2012年11月) 北京论坛(北京大学,2009年11月) 傅斯年学术研讨会(台北大学,2010年8月) 召集并主持 “中国历史学前沿”学术研讨会(四川大学,2008年4月) 召集并主持“国际比较视野下的社会转型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四川大学,2010年6月) 召集并主持“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四川大学,2013年4月) 国际访学与交流: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早期近代中心(University of Minnesota, Center for Early Modern Studies,2007年6月11日-7月22日) 访问学者。 随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等访问位于纽约、费城、夏威夷等地的汤森-路透、爱思维尔和施普林格等期刊出版集团(2008年1月)。 随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等访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3年3月)。 与王献华教授等访问以色列希伯来大学(2013年11月)。 所获主要奖励: 哈佛-燕京学社博士项目奖学金, 1994--1998 明尼苏达大学近代研究中心联合太平洋基金(Union Pacific Grant),1999年 哈佛-燕京图书馆研究奖学金, 2000年7月 明尼苏达大学文化志愿团奖, 1999,2000 研究课题: 教育部规划项目:“美国社会公正观念的演变”主持人 四川大学中青年学者高水平学术团队建设项目:“15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上重大社会转型研究”主持人

研究领域

早年致力于美国外交史、加拿大史等方面的研究,留美期间专注于中西现代化进程之比较,现阶段主要研究方向为19世纪美国文化、经济与社会转型以及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文化与商业化发展。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美洲史研究: l 《灵活反应战略的实施与越南战争的升级》,《南开史学》1988年2期。 l 《肯尼迪与不结盟世界》,载于张友伦, 米庆余编《日美问题论集》,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关于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几个问题》,《世界历史》1990年3期。 l 《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欧洲复兴》,《世界历史》1991年5期。 l 《通往福利资本主义之路:罗斯福新政及其后的政府改革》,载于张友伦,李剑鸣编:《美国的社会运动与政府改革》,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 l 《加拿大通史简编》(副主编,主要作者),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1995年天津市图书奖二等奖)。 l 《美国历史百科辞典》(撰稿人,编委),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 l 《世界产联及其所代表的美国工人阶级激进主义》,《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合著,第一作者)(《新华文摘》2007年第10期“篇目辑览”)。 l 《1840-1850年天主教爱尔兰移民及其在美国的政治参与》,《世界历史》2007年4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07年11期)。 l 《论清教主义对美国宪法政教分离原则的影响》,《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4期(合著,第二作者)。 l 《在自由与公平之间》,《南方周末》,2009年6月24日,“他山之石”栏目。 l 《以“人民”的名义:对19世纪晚期美国平民党运动的再思考》,《美国研究》,2009年第4期。 l 《在工业化的阴影里:19世纪后期美国农民的困境与抗议》,《北大史学》,第15辑(2010年) l 《做两代学人之桥梁 立承前启后之功勋──张友伦教授的学术道路与成就》,《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7期 (第一作者)。 l 《从上帝选民到社区公民:新英格兰殖民地早期公民意识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8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14期)。 中国史研究: l “Report on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ng History,” Ming Studies, No. 42, Fall, 1999. l “European Views of China during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Book Review),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07, no. 1. l “Dressing for Power: Ming Official Costume and State Authority,”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07, no. 2. l 《早期天津的居民及其社区认同》,《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 l 《<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科学在中国,1550-1900>前言》,《清史译丛》第6辑,2007。 l 《服饰文化与明代社会》,《文化学刊》,2008年,第1期。 l 《学术前沿:中国历史学前沿笔谈》(栏目主持):《克服东西方两分法,引领历史学新潮流》《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4期。 l 《皇权与礼制:以明代服制的兴衰为中心》,《求是学刊》,2008年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1期“论点摘要”;《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第3期“摘要”)。 l 《奢侈性消费与晚明士商的身份认同》,《史林》2009年第5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10年第2期;《明清史》,2010年第5期)。 l 《文化、消费与商业化:晚明江南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5期。 l 《使命感与历史观:傅斯年史学思想的历史语境》,载于王志刚、马亮宽主编《傅斯年学术思想的传统与现代》,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 学术期刊研究: l 《学术期刊:西方的困境与中国的机遇》,《文史哲》2013年第2期。 l 《学术期刊何以引领学术——兼谈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之关系》,《澳门理工学报》2014年第1期。

学术兼职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常务副主编(2011—)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中国历史学前沿》)执行主编(2006-2011);主编(2011-)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2012—)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2010—);常务理事(2014—); 中国明代史研究会理事(2010—) 中华美国学会理事(2010—) 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2013—) 四川大学中国学中心副主任(2013—)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