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赵德云

个人简介

主讲课程 中国考古学(三)、国外考古学概论、田野考古概论、田野考古实习、田野调查实习等本科生课程;历史时期考古文献研读、汉唐考古研究、西南考古研究等硕士生课程 职业经历 2016年9月至今 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2009年9月-2016年8月 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2004年9月-2009年8月 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2002年7月-2004年8月 历史文化学院助教 教育背景 2003年9月-2008年12月 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 1999年9月-2002年7月 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 当前研究 1)汉代基层聚落的考古学研究 2)西南考古中的若干问题 3)考古材料反映的中西文化交流 主要课题: 西周至汉晋时期中国外来珠饰研究,2009-201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汉代基层聚落的考古学研究,201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专著: 赵德云:《西周至汉晋时期中国外来珠饰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 霍巍、赵德云:《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巴蜀书社,2007年。

研究领域

汉唐考古、西南考古、中西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赵德云:《唐代扳指杯渊源考》,《华夏考古》2006年第4期。 赵德云:《从鸡头壶到龙柄壶的发展——兼析外来文化因素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1期。 赵德云:《凸瓣纹银、铜盒三题》,《文物》2007年第7期。 赵德云:《“蕞尔小物”构建宏大历史——彼得·弗朗西斯著<亚洲海上珠子贸易>读记》, 《九州学林》五卷二期,2007年夏季。 赵德云:《中国出土的蚀花肉红石髓珠研究》,《考古》2011年第10期。 赵德云:《几类珠饰反映的两汉时期两广沿海和西南地区的交通》,《九州学林》(香港)2011年春季。 赵德云:《中国出土的蜻蜓眼式玻璃珠研究》,《考古学报》2012年第2期。 赵德云、黄伟:《重庆云阳李家坝秦汉六朝聚落居住址的初步研究》,社科院考古所编《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与汉文化》,科学出版社,2012年。 赵德云:《汉代基层聚落研究的初步思考》,社科院考古所等编《汉代陵墓考古与汉文化》,科学出版社,2016年。 赵德云:《西藏“gZi”珠的来源问题蠡测》,《文物天地》2016年第1期。 赵德云:《汉晋时期西南夷地区的石板砚及相关问题》,《考古》2017年第4期。 赵德云:《从凉山境内考古资料看诸葛亮南征路线》,《南方民族考古》第十辑。 发掘简报: 《四川昭觉县好谷村古墓群的调查和清理》,《考古》2009年第4期。第一执笔 《四川省昭觉县四开乡两处石棺墓地的清理》,《考古》2016年第8期。第一执笔 《四川昭觉县古文化遗存的调查和清理》,《南方民族考古》第六辑。第一执笔 《四川昭觉县城北乡谷都村的汉代遗址和墓葬》,,《南方民族考古》第七辑。第一执笔 《云阳李家坝遗址Ⅳ区汉六朝墓葬发掘简报》,《南方民族考古》第八辑。第一执笔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