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赵艾东

个人简介

赵艾东,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历史学博士(中国史),教育学硕士(外国教育史专业)及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系教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招生方向:世界近现代史;中外交流史)。 教学经历: 自2021年秋从事中西交流史文献选读(独立授课)、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专题研究(春季,团队课程)两门硕、博士生课程教学及与该专业相关的本科课程教学。 参加工作初期曾从事教育学、学校教育管理学及心理学等教学工作,长期从事大学英语(文理工医等专业4年制,医学5、7、8年制)教学及研究工作,从事过英国文学-1、圣经与西方文化(全英文英语专业本科专业课)、圣经文学(全英文硕士生专业课)、外国语文导论(圣经与西方文化、欧洲文化各1讲)等课程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学历教育 2006/09 -2010/12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藏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历史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1846—1919年西方人在康区的活动研究》。 1989-1992 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教育系外国教育史专业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方向,教育学硕士。 1985-1989 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本科专业,文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21/04-至今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 2012/07-2021/04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2011年起硕导;2018年起博导)。 1998/02-2012/06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2000年合校前为华西医科大学外语系)讲师,副教授(2003年起)。 1992/07-1998/01 四川省成都大学助教、讲师。 主要进修和访学经历 2020年1-4月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历史系访学。 2019年10-11月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历史系访学。 2014年2-4月 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留基委“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 2013年9月 中央党校第53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员。 2012.11.06-2013.01.04 本校美国研究中心“The American Studies Workshop”(美国富布莱特项目教授Jane Hunter主讲)学员。 2011年6月 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基督教史及《圣经》暑期课程进修。 2009年03-07月 台湾元智大学交换研究生,导师:洪泉湖教授。 2008年7-8月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进修。 2007年7月 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所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暑假讲习班进修。 2006年7-8月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英语与文化中心(AECP)进修。 主要科研项目 首席专家(负责人),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美英涉藏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192),2020年通过中检并获滚动资助。 负责人,2015年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研究重点项目“近代美国基督会在华活动与中西文化互动”(skqy201511),已结项。 负责人,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规划一般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西文化互动下的川藏地区巴塘社会变迁研究”(14BZS091),已结项。 负责人,2014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前沿与学科交叉研究重点项目“纽华克博物馆康藏文物的史料价值与美国社会对我国康藏地区的关注”(sk2011xtcx-01qy10),已结项。 负责人,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规划一般项目“近代外国人在东部藏区的活动与中西文化交融研究”(09BZS026),2013年结项。 负责人,2008年度四川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近代外国人在康区的活动研究—以1846-1918年英、美重要人士为例”(SC08B08),2011年结项。 负责人,2004年四川省教育厅立项项目(CJF04002)“现代外语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2006年结项。 主研(排名第四),2008年度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民国时期康区研究的三个学术期刊的整理出版与研究”(08JJD840202,负责人姚乐野),2010年结项。 学术编著 Aidong Zhao, Xiaoling Zhu, Far, Far Away in Remote Eastern Tibet: The Story of the American Doctor Albert Shelton and His Colleagues from the Disciples of Christ 1903-1950, St. Louis, USA: Lucas Park Books, 2014. 参见编写(姚乐野主编):《<康藏前锋> <康藏研究月刊> <康導月刊>校勘影印全本》(全14册),2011年,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该书系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成果、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国时期康区研究的三个学术期刊的整理出版与研究”成果。全书共1311万字,本人承担其中的《康藏研究月刊》全部期刊的校勘和名词解释工作。 参译的书籍 参加书中汉译英部分当中的一个单元的翻译:四川民族研究所、日本爱知大学合作项目成果编写,李绍明主编:《四川的羌族:汶川大地震前后(1950-2009)》(汉、日、英三种文字编写),日本风响社,2010年。 有关学术研究的主要调研 2020年1-4月 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大英图书馆等机构从事研究。 2019年10-11月 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大英图书馆、英国国家档案馆等机构从事研究。 2017年6月 中下旬赴洛克菲勒档案馆、西弗吉尼亚相关档案馆从事研究。 2015年8月 美国纳什维尔相关档案馆从事项目研究。 2013年7-8月 在美国访学、调研、搜集文献。 2012年7-8月 在美国耶鲁大学、纽华克博物馆、纳什维尔等地访学和调研。 2010年7-8月 赴西藏拉萨和日喀则等地、四川甘孜藏区康定、巴塘等地调研。 2008年10月 到对口支援的藏区单位四川康定师专支教2周,在甘孜州档案馆调研1周。 近年参加的主要学术会议和交流 2020年7月2-4日 参加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举办的“医疗社会史在中国”——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 2020年6月 参加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举办的第五届“性别与百年中国”学术论坛。 2021年5月 在线参加东亚文化交涉学会年会。 2020年11月 在西南交通大学参加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和理事会议。 2020年6月底 在线参加中美青年学者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 2020年11月 在线参加东亚文化交涉学会年会。 2020年11月 在线参加中国民族学学会学术年会。 2019年7月 在太原参加由近代中国社会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中心主办的近代中国的民众、民生与民风暨第八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9年5月 赴德国参加由东亚文化学会主办、埃尔朗根-纽伦堡弗里德希•亚历山大大学承办的东亚文化学会第十一届国际学术大会。 2019年6月 于浸会大学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9年6月 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参加“暑期学术交流课程咨询会议”。 2018年5月 应邀赴香港城市大学参加由东亚文化交涉学会主办、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和中文及历史学系承办的东亚文化学会第十届国际学术大会。 2018年6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参加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会理事会、全国高校国际汉学与中国文化外译学术研讨会。 2018年3月 在四川大学参加由本人负责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美英涉藏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和专家论证学术会。 2017年10月 参加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汉藏交流:通道、物资与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7年6月 参加在四川大学宗教所举办的第三届希伯来圣经研讨会。 2017年5月 参加全国高校国际汉学与中华文化外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北外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主办)。 2017年5月 参加在北外举行的东亚文化交渉学会第9届年会暨国际学术大会(主题:全球史观与东亚的知识迁移)。 2016年12月 参加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中国欧洲学会英国研究分会“多维视域中的英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 年11 月 参加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新史料、新视角与中国藏学研究”暨首届中国藏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陕师大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主办)。 2016年5月东亚文化交渉学会第8届年会暨国际学术大会(日本大阪关西大学)。 2015年6月 在香港浸会大学举行的第九届近代中国基督教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4年9月西安 《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与卡特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中美青年学者论坛”(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承办)。 2014年5月于上海复旦大学参加第六届东亚文化交涉学会年会。 2013年11月 参加本校美国研究中心中国和美国的西南区域比较研究国际学术会。 2013年5月于香港城市大学参加第五届东亚文化交涉学会年会。 2012年12月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19世纪的东亚与美国—纪念卫三畏诞生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2年10月参加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基督教文字传媒与中国近代社会学术研讨会。 2011年12月参加北京第四届天主教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2011年6月参加香港浸会大学近代史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办“第七届近代中国基督教史(区域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0年12月参加北京第三届天主教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2010年参加兰州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边缘与多元:近代以来甘宁青地区的中西文化交流—以基督宗教的传播为中心”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9年8月参加中国藏学研究所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 2009年8月参加昆明第16届世界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 2009年7月参加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中西文化交流中心青年学者论坛。 2009年7月参加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所与美国东亚学会联办“多重亚洲观点”国际研讨会。 此外,通过积极参加本校邀请的世界一流大学教授来校的讲座跟进学术前沿,如2017年9月听了哈佛与我校合作研究机构“西部中国研究中心”邀请哈佛教授团来校的藏学家范德康教授、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兼历史学教授宋怡明教授、哈佛燕京学社副社长李若虹博士等著名学者的6场讲座;同年秋参加了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的牛津、剑桥、清华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国内外一流学者所作的8场讲座及学术交流,聆听了世界史系邀请的香港大学徐国琦教授关于中美关系史中的“共有历史”视野和全球史视角的华工研究讲座。 成果和教学等方面获奖 2016、2018年度四川大学年度社科重要成果奖。 参编《〈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康导月刊〉校勘影印全本》(共14册),(第一完成人:姚乐野;本人排名第四),2015年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参编《〈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康导月刊〉校勘影印全本》(共14册,第一完成人姚乐野;本人排名第四),获2012年四川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Aidong Zhao, Xiaoling Zhu, Far, Far Away in Remote Eastern Tibet: The Story of the American Doctor Albert Shelton and His Colleagues from the Disciples of Christ 1903-1950, St. Louis: Lucas Park Books, 2014。获2015年四川大学年度社科重要成果奖。 2018年四川大学第四届“星火校友奖教金”(现为“姜维平优秀教学奖”)一等奖。 2017年度四川大学唐立新教学名师奖。 被学生推选为2007-2008、2006-2007年度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十佳优秀教师。 2008、2007、2005、2003、2002年度 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 2001-2006年度成都中国民主促进会市委会的优秀会员奖。 2000-2002年度四川大学优秀教师二等奖。 大学教材: 主编:《通用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共两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 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黎宏主编):《大学英语快速阅读(第三版)》第三册、第四册共两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参编(谭昌光主编)教材《大学英语三级四级考试题库——三级考试习题集》,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年。 参编(赵冰洁等主编)高师教材《心理学》,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年。 参编(何华敏等主编)高师教材《心理学题库》,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

研究领域

美英涉藏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近代西方人在川边的活动、近代康藏史、英美历史文化、海外汉学等。多次赴中国香港和台湾、美国、英国从事学术研究和访学;曾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应邀参加会议并发言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同属于SSCI 和A&HCI来源期刊论文1篇: Zhao Aidong, “American Missionaries Transmitting Science in Early 20th-Century Eastern Tibet.” Zygon: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Science, Vol. 51, Issue 1, 2016, pp. 113-127。(论文题目《20世纪早期美国传教士在东部藏区对科学的传播》),载《融合:宗教与科学研究》)。 CSSCI来源期刊论文: 《二十世纪早期巴塘基督会实业项目研究》,《澳门理工学报》,2021年第1期,第183-191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期刊全文转载:《宗教》2021年第2期(本校B级期刊),《中国近代史》2021年第4期(本校B刊)。 《清末川边兴学对藏族女性的近代启蒙与塑造——巴塘女学堂师生合影考》,《中国藏学》,2020年第4期,第148-159页。(本校B刊) 《基督会宣教事工与20世纪早期巴塘出海通道的开辟》,《宗教学研究》,2020年第1期,第232-239页。 《19世纪后期英国博物学家普拉特两访打箭炉(康定)及启示》,《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第89-96页。(本校B刊)。 《情报搜集与外交推进:1913-1922年英帝国在康定设领事馆之用意及启示》 《西藏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第22-29页。 赵 艾东、朱 晓 陵:《巴塘教会的最后时期及本土化特色》,《宗教学研究》,2016年第4期,第226-232页。 赵艾东、朱晓陵:《跨越民族、文化、宗教:1903—1922年美国医生史德文在康藏地区的活动与角色》,《中国藏学》,2016年第1期,第69-80页;人大复印资料学术期刊《中国近代史》2016年第7期全文转载,第122-133页(本校B刊)。 《古伯察<鞑靼西藏旅行记>中所载汉藏关系研究》,《国际汉学》,2015年第3期,总第4期,第139-144页。 《1919年前早期入藏的北美人士与中西文化交流—以其有关康藏论著在西方的影响为中心》,《西藏大学学报》,2013年2期,第77-83页。 《1846—1919年传教士在康区的活动考述》,《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5期,第184-190页。 赵艾东、石硕、姚乐野:《法国传教士古纯仁<川滇之藏边>之史料价值—兼论<康藏研究月刊>所载外国人对康区的记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10期,第26-31页。 《唐古巴的考察与英国对中国西南边疆的觊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4期,第92-101页。 《从西方文献看19世纪下半叶中国内地会在康区的活动及与康藏社会的互动》,《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第96-103页。 《美国传教士史德文在1917~1918年康藏纠纷中的活动与角色》,《西藏研究》,2008年第6期,第71-79页。 《二十世纪初美国传教士史德文在康区打箭炉的医疗活动》,《中国藏学》,2008年第3期,第115-120页。 其他非国内期刊: 《20世纪上半叶天主教巴黎外方传教会在川边巴塘活动考述》,意大利玛柴拉塔利玛窦研究中心、香港原道交流学会合编:《天主教思想与文化》第九辑,香港:原道出版有限公司,2020年,第253—277页。国际期刊号:ISSN 2311-1054。 《从地方档案看巴黎外方传教会的办学特点——康定拉丁小学校和康化小学考》,主编同上:《天主教思想与文化》第七辑,香港:原道出版有限公司,2018年,第237-259页。 赵艾东(第一作者)等人合著:《1846—1919年康藏地区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新考》,主编同上:《天主教思想与文化》第四辑,香港:原道出版有限公司,2016年,第343-374页。 被录用的论文(论文集即将出版): E. P. Missionary Educational Endeavors in Modern Southwest China: A Case Study of Latin School and Kanghua Elementary School in Kangding (第一作者),Missions Étrangères de Paris (M.E.P) and China from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暂定名), Leiden: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学术会议论文专辑,将由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出版)。 其他公开刊物: 《20世纪早期美国医生镜头下的藏族明正土司及其女儿婚礼》,段峰主编:《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14》,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153-160页。 朱晓陵、齐晓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外办)、赵艾东:《面对屠杀 他们的心向着中国:纪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保护中国人民的美国基督会六位友人》,《中国宗教》,2017年12期。 《20世纪早期美国人史德文镜头下的巴塘社会生活与多元文化互动抉微》,段峰主编:《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13》,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59-64页。 《从西方文献看19世纪下半叶中国内地会在康区的活动及与康藏社会的互动》,拉巴次仁主编:《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论文精选本》,北京:民族出版社,2016年,第249-266页。 《1911年史德文送往美国纽华克博物馆藏族文物目录编译与部分来源考》,段峰主编:《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12》,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16页。 《19世纪下半叶康藏天主教士的天花接种与藏文编篡》,《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第1-6页。 《1846—1919年西方人在康藏活动之基本认识》,《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1期,第97-101页。 《从语言学习和使用看早期美国基督会人士在康藏的文化适应与互动》,段峰主编:《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11》,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53-167页。 《早期进藏的北美人士有关康区的论著与中西文化交流(1889-1923)》,李灵、陈建明主编:《基督教文字传媒与中国近代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43-249页。 《1919年前传教士在中国康藏地区的活动》,载香港浸会大学等联办的“第七届近代中国基督教史(区域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区域景观下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香港:建道神学院出版部,2013年,第573-592页。 赵艾东、洪泉湖:《美国传教士史德文在巴塘的医疗活动及与康藏社会的互动》,《藏学学刊》第7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75-184页。 《19世纪英人古柏(Cooper)的康区考察与英国对中国西南边疆的觊觎》,载任新建、周源主编:《任乃强先生纪念文集—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年,第292-307页。 《从公开法会的布施看民国时期拉卜楞社区内部的关系》,《藏学学刊》第6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70-177页。 《美国传教士史德文在1917~1918年康藏纠纷中的活动与角色》,袁晓文主编:《藏彝走廊:文化多样性、族际互动与发展》(第16届世界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藏彝走廊专题会议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第170-185页。 1.赵艾东(第一作者):《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五册单元教学设计探索》,载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编,《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八》,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99-105。 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性》,载《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探索》,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113-117。 3.赵艾东(第一作者):《从记忆法角度探讨英语词汇教学》,《中国高等教育论丛》(外语卷),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第1期,90-92。 4.赵艾东(第一作者):《英语词汇教学中的Powerpoint幻灯片设计》,《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90-91。 5.《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初始阶段的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1期,69-71。 6.《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石坚主编:《外国语文教学与研究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91-102。 7.《浅谈学习者自主性与外语教学》,《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6期,114-117。 8.《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石坚主编:《外国语文教学与研究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171-179。 9.《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实践性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289-291。 赵艾东(第一作者):《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写结合的尝试》,载石坚主编:《外国语言与文化论丛六》,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735-741。 赵艾东、宁维卫:《从全面培养人的角度谈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增刊),1997年。 12.《21世纪职业大学办学的若干思考》,《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4期,66-68。 13.《高师教育学课程改革的思考》,《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第3期,54-57。 14.《重视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3期,104-107。 15.《试论邓小平的科技教育观》,《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4期,66-68。

学术兼职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欧洲研究学会英国研究分会会员、东亚文化交涉学会(学会事务局在日本关西大学)会员。其他:四川大学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民进四川大学委员会委员、民进四川省委员会高等教育专委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