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陈廷湘

个人简介

陈廷湘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带头人,获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优秀教师。主编的教材《中国现代史》于2005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指导的博士毕业论文《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在上海三联书店等出版社出版《宋代理学家的义利观》、《天下·世界·国家—中国近代对外部世界认识史论》等专著和编著12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社科项目8项,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巴县衙门档案整理与研究” 首席专家。2004以来,先后应邀学访并出席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日本广岛大学等名校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讲演多场。 附主要学术成果: 著作 创建新中国的思考——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革命理论的探索 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 中外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年。 宋代理学家的义利观 团结出版社 1999年。 天下·世界·国家---近代中国对部世界认识史论,三联书店,2008年 中国新文化思想史纲 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 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四川卷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 晚清民国政府应对民众运动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年。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西实验区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年。 主编著作 中国现代史 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三版。近三十年的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李思纯文集 巴蜀书社 2009年。民国珍稀文献丛书第一辑,巴蜀书社2012年。中华平民教育会华西实验区档案选编22册,西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 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2期重评胡适的“全盘西化论” 《人才与现代化》创刊号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文化》1986年第11期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近代史研究 1986年第二期。论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关于国民会议的主张 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2期大革命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策略 陈廷湘著 四川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解放与升华 ——五四时期新思想界对人性解放的思考 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第5期,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史》1995年第2 期全文转载 抗战时期西南民族地区的教会教育 中央民族学院《民族教育研究》 1991年第2期。五四时期的科学主义及其再思考, 贵州社会科学 1992年第2期理学道德本体的合理性及其局限 (台)中国文化月刊1993年 第165期中国近代“人”的观念的演变 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第6期, 论抗战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想 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3期 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与抗战民众动员 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3 期 权、利合分与权利得失 __论中国文化思想中的权利观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 论理学的道德理想主义 四川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 国民政府的战时集权 陈廷湘著 收入中国现代化史 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1版 存在的焦虑与“天人感应” (台) 中国文化月刊 1994年第176期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对农运策略的探索 四川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政制建设 抗日战争研究 1992年第2 期 四川省第二届青年理论工作者学术讨论会综述 社会科学研究 1989年第第二期。 再论“中产阶级”概念问题 党史研究 1986年第3期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杰出的政治思想 党史研究 1984年第5期 四川省当代史学研究会笫一次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召开 历史教学 1986年第6期。 历史研究运用“三论”方法的层次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第三期。 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与盟国战略的复杂关系(合著) 《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2期 部分论文 民国珍稀文献丛书第三辑上下,巴蜀书社2014年。 晚清民国四川学术文化系列丛书 2007年陆续出版。 主编文集丛书 新时期的中国现代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文化史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 科研项目 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思想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第一批立课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抗战时期康区的文化建设 抗战时期康区的文化建设 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 新世纪历史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研究 教育部新世纪教学改革研究 2002年2月至2004年12月 晚清民国的四川学术研究 国家211工程第二批课题重大项目2003-2005 晚清民国时期四川学术文化研究 国家211工程第三批课题重大项目2006至今 危机与应对:民国时期政府处理非暴力民众运动研究 四川省委托项目2006年12月4日 非常态社会控制的成败得失——晚清民国政府处理民众运动研究,教育部年度课题,2011年8月批准, 四川县级档案馆藏民国档案的数字化处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项目 清代巴县衙门档案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6年,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滚动80万元。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二十年文化讨论的回顾与反观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 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报刊资料《中国文化》2001年第5期全方全文转载 论近代中国的新乌托邦 ——平等与效率完美统一社会理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陈廷湘著 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第4 期 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1年第5期全文转载 从近二十年儒学讨论看东亚区域意识的强化 社会科学研究 2001年第1期 中国文化中两种信仰体系的冲突——宋代理学家的排佛及其目标的落空 宗教学研究 2001年第2 期 两岸信息社会的史学及应用学术讨论会综述 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五期。 宋代理学家高谈义利之辨的历史原因 中国史研究 2001第3期 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综述 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第1期。 论孙中山平等与效率完美统一的理想 社会科学研究 2002年第3期 论奕訢的外交思想 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论陶行知以新教育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思想 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2期 从平等与效率的完美统一到“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第2期 中国现代社会心理与社会性思潮学术研讨会综述 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6期 民众情绪变化与抗义21条运动  社会科学研究 2005年第4期 1920年前两次争国权运动的异样型态及形成原因 近代史研究  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5第8期《高等学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3期 1928-1937年《大公报》等到报刊对中苏关系的认识演变,近代史研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6第12期,2008 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课三等奖 1911年清政府处理铁路国有事件的失误与失败,四川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政治振荡时中国学人的生存样态——从李思纯《金陵日记》、《吴宓日记》、《胡适日记》中窥见,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8第10期 留欧学人李思纯及其《金陵日记》, 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09第6期 咸丰君臣对远人的认识分歧及其影响,四川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9第6期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人的观念的现代转型,史学月刊2008年第12期 基督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以医疗卫生事业为例 宗教学研究 2001年第四期。 政局动荡与学潮起落——“九一八”事变后学生请愿示威运动的特殊样态及成因 历史研究2011年第一期 中国传统天下观的断裂与现代性国家意识的形成及其变异 史学月刊 2011年第第5 期。 国内政治对立与国权索回之争---“五卅”惨案发生后“修约”“废约”主张新论,福建论坛,2011年第十期 民国时期西康边茶衰落的原因(合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6期。 战时特殊利益空间中的国家、基层与民众 河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五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 政治空间结构的转换与辛亥革命党人建国理论与实践的演变 四川大学学报2012年第一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二期转载。人大报刊《中国近代史》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 重评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四川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 国民党二大召开地点之争及其政治学检讨(合著) 《深训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5年第8 期。 人类解放民族解放与人类解放的统一----新文化运动时期个性解放思想新论,《兰州学刊》2015年第11期。 一带一路:开创国际国内新格局的重大战略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31期,2015年9月。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棚屋整治与思考(合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新文化运动激进派反传统文化的思想依据和理想前途,湖南大学学报,2014.第5期。 从乡村建设到城镇化建设 --中国近百年乡村改造的个案启示,《深圳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全球史观下的中国反法西斯战争 《历史研究》2015年第5期 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12期。 从大历史看国民党文化选择与转变的成败,史学月刊,2017年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7年第5期。 日本对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与失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新旧社会潮流反向并存的形态与成因___以1920年代湖南社会运动为中心的考察,学习与实践,2017年第3期。 自然法与国际正义平等的维护 《国际社会科学》第31卷第1 期,2015年3月。 从“革命史观”到“社会文化史观”----中国近代史解释体系的演变与趋向,四川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 论吴玉章的史学思想 历史教学,2018年第7期。 论吴玉章的勤工俭学运动观 理论与改革 2018年第6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