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操慧

个人简介

行政职务: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文科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副主任 操慧,女,中共党员,四川成都人。于四川大学先后获得法学学士、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有的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专著《中国晚报文化研究——作为个案的< 北京晚报文化>》(独著)、《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研究:理论、测评与对策》(第一作者)等3部;主编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建设教材《新闻采写教程(上、下)》;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研究:理论、测评与对策”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共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新型主流媒体的竞争力构建与评价研究”;主研其他省部级课题5项;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四川省第十六次、十七次、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主持多项教改项目获省级教改项目立项和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历获四川大学青年教师“十佳标兵”与优秀教师称号、“五粮春优秀教学奖”、“十佳公共服务奖”、2009-2011年四川省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专著及教材 专著《中国晚报文化研究-作为个案的< 北京晚报>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2009年获四川省第13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其中,“《北京晚报》文化研究”被收入《我们同行——北京晚报诞生50周年纪念文集》“北京晚报文化专论”(同心出版社,2008年,8万字)并被《北京晚报》报道(2008年3月15日)。 专著《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研究:理论、测评与对策》(第一作者,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年),2017年获四川省第17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参著《舆擎中国: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力提升方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获第7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集体)一等奖、四川省第16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集体)。 专著《中国广播文化的建构》(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年9月)。 主编教材《新闻采写教程》(上、下)(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建设教材项目,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获四川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教学成果 2012年主讲《新闻采写》课程获得四川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第二批次二等奖。 作为“全媒体趋势下新闻学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团队成员,获四川大学2012年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3年获四川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秀指导教师奖。 四川大学2015年度本科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 2016年获四川大学2014-2015年度优秀教师奖,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优秀教学奖。 2016年度四川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奖。 作为“全媒体新闻人才培养的教学与实训融合模式探索”团队成员,获2016年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6.12获四川大学第二届“五粮春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 获奖情况 获2002年文学与新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 获四川大学2002年、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10年“青年骨干教师奖励计划”奖励。 2008年、2009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青年教师奖励计划”奖励。 四川大学2001年、2002年暑期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03年四川大学博士暑期“三下乡”优秀个人称号。 2004 四川大学“党员先锋工程”先进个人称号。 2002-2004年度四川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2006年获四川大学“十佳青年教师标兵”称号。 2011年获四川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9-2011年度四川省教职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专著 《中国晚报文化研究-作为个案的< 北京晚报>文化》,2009年获四川省第13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四川大学“985”“211”创新平台优秀成果奖。 主编教材《新闻采写教程》(上、下)获四川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论文《报纸副刊“突围”的适应力和竞争力》,载《新闻实践》,2009年第7期,获2009年度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优秀论文奖,并收入《传媒方程式》,红旗出版社,2010年。 参著《舆擎中国: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力提升方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获第7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集体)、四川省第16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集体)。 2015年,带领新闻学教研室获得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年度考核综合奖(15个教研室中唯一获奖教研室),同时还获得研究生教学一等奖、本科生教学二等奖、科研项目三等奖。 专著《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研究:理论、测评与对策》(第一作者,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年),2017年获四川省第17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获2016-2017年度四川大学“十佳教师公共服务奖”。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016年度一般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新型主流媒体的竞争力构建与评价研究”(项目批号:16BXW024) 2.主持并完成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研究:理论、测评与对策”(项目批号:09CXW005),结项为优秀(结项证书号:20131584),结题成果专著《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研究:理论、测评与对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年),获四川省17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对策研究》之子课题二“提升舆论引导力的新形势研究”(项目批准号:08&ZD060),结项合格,结题成果《舆擎中国: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力提升方略研究》(中国社科出版社,2013年12月),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四川省16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集体)。 4.主持2012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研究专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媒介社区塑造与和谐社会的同构研究”(项目批准号:skqx201210)。 5.作为第一主研,完成2009年度中央党校重点课题“《新闻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议程设置的角度》”,结项为优秀。 6.主持并完成2012年校级青年学术研究启动项目“后喻文化语境下的儿童传播与发展战略研究”。 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并完成“中国都市报创新研究”、“四川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研究”、“新闻媒体与四川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等省、部级课题项目。参加《报业通论》、《新闻与传播手册》等大型新闻传播类书籍有关篇目的出版编撰。 人才培养 主讲新闻学本科课程《新闻采访》、《新闻评论》;研究生课程《新闻采写研究》。 其它情况 2008-2010年、2015年至今承担四川日报特约阅评工作,2011-2013年负责四川大学新闻系对成都传媒集团的新闻阅评工作。

研究领域

新闻业务、媒介文化、新媒体与舆论引导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文学与社会互动的媒体取径——以媒体报道阿来为例》,《阿来研究》第5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年。 《“一带一路”:媒介域中的愿景传播与舆论编码》,《中外文化与文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年。 《时政报道与民意话语的互动融合》,载《光明日报》,2015年3月22日。 《副刊文本新闻化:一种媒介文化景观的解析》,《中国现代文化与文学》第17辑,2015年,巴蜀书社。 《民生调查:一种新形态的党报舆情调查报道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日报》“民生调查”报道的文本分析为例》,载《新闻界》,2014年 第24期。 《两岸新闻交流:一种媒介社区的建构与互动》,载《新闻界》,2013年 第24期。 《脱域: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生产》,载《四川大学学报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9期转载。 《重构现场:新闻报道的空间叙事策略》,载《四川大学学报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收入《新华文摘》2011年第18期“篇目辑览”。 《论新闻传播对社会认同感的建构》,载《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12期“篇目辑览”。

学术兼职

四川大学工会兼职副主席,第九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文科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副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会长,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文科分委员会委员、交叉学科委员会委员。四川日报全媒体深度融合专家委员会专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