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骆桢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2002年9月至2006年7月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学士 2006年9月至2011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博士(硕博连读) 学术著作: 1. 骆桢,《马克思宏观经济模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0月(ISBN:978-7-5201-9115-9)。 2. 张衔、骆桢、李亚伟,《马克思经济学的数理分析》,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ISBN:978-7-5690-2614-6)。 3. 骆桢,《资本权力、利润率与资本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ISBN:978-7-5614-9537-7)。 科研项目: 1.主持“2012年四川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利润率变动模式及其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启发》(项目号:2012SCU11) 2.主持“2013年成都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研究》(项目号:13RKYB145ZF-041) 3.主持“2014年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技术进步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计划编号2014ZR0010) 4.主持“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宏观经济学模型研究》(项目编号:14CJL038) 5.主持“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马克思理论的生产力进步测度、产出变动分解与经济增长研究》(项目编号:19BJL005)

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后凯恩斯经济学、非线性动态模型、技术创新与社会演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骆桢,《巴苏地租模型中的所有权缺失和边际分析谬误——理论评述与模型修正》,《政治经济学报》2022年第22卷。 2. 骆桢、徐昊翔,《技术变革、利润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11-18页。 3. 肖磊、骆桢,《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净产出价值增长的决定因素》,《政治经济学评论》2021年第5期,64-79页。 4. 骆桢、张建堡,《古典假定视角下劳动收入份额对总消费的影响分析——基于马克思-后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国经济问题》2021年第4期(总327期),5-20页。 5. 骆桢,《技术创新、复杂劳动代谢与经济增长的潮涌——经济长波的劳动价值论模型》,《经济研究参考》2021年第4期,20-33页。 6. 骆桢,《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评述——以拉沃的<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基础> 为例》,《政治经济学报》2021年第19卷,47-69页。(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21年第8期全文转载) 7. 骆桢,《工资-利润率倒U关系与经济危机的发生机制——基于马克思-后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的分析》,《政治经济学评论》2020年第6期,22-42页。 8. 骆桢、张衔,《劳资关系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影响分析》,《政治经济学评论》2018年第6期,120-139页。(人大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 9. 骆桢、李亚伟,《从价值到积累的理论融合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创造性转化——评孟捷教授新书<价值和积累理论>》,《政治经济学评论》2018年第5期,218-224页。 10. 骆桢,《论置盐定理与马克思利润率下降理论的区别与互补》,《财经科学》2017年第11期,90-98页。 11. 骆桢、戴欣,《利润率下降规律的条件——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当代经济研究》2017年第4期,61-67页。(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17年第8期全文转载) 12. 骆桢,《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的条件及其背后的矛盾关系》,《当代经济研究》2016年第8期,12-18页。 13. 骆桢、李怡乐,《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数量关系与基于中国数据的估算》,《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年第3期,90-105页。(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14年第8期全文转载) 14. 骆桢,《国际竞争市场上不平等交换的条件及其性质》,《海派经济学》2014年,第3期,第12卷,141-150页。 15. 骆桢,《资本权力、技术变革与利润率——资本积累模式及其危机的可能性路径》,《海派经济学》2012年,第2期,第10卷,56-81页。 16. 骆桢,《经济增长与波动理论的综述与批判》,《兰州学刊》2011年第5期,24-30页。 17. 骆桢,《对置盐定理的批判性考察》,《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6期,120-124页。 18. 王林、姚树荣、骆桢,《不完全合约下BOT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与融资效率分析》,《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198-202页。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