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陈学彬

个人简介

陈学彬,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文科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芭芭拉分校、伦敦政治经济院、明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访问学者。 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我国货币供给总量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997-1999 2.当代金融危机的形成扩散与防范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999-2001 3.中国商业银行治理机制模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01-2002 4.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微观模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01-2004 5.我国现代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02-2003 6.我国居民生命周期消费投资行为优化模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06-2009 7.流动性过剩及其逆转对资产价格影响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09-2011 8.后危机时代通货膨胀风险防范与货币供应机制完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0-2012 9.具有自动平衡机制的交互盯住国际汇率体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2017 10.中国债务资本市场发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英国际合作项目,2017-2019 11.我国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4-2006 12.我国金融市场稳定与安全对金融衍生品的需求,上海期货交易所课题,2003-2004 13.居民生命周期消费投资行为动态模拟研究,上海社科基金课题,2006-2007 14.流动性过剩对商品价格影响机制研究,上海期货交易所,2007-2008 15.美国次贷危机形成、扩散机理研究,上海社科基金课题,2009-2010 出版专著 陈学彬著,《价格宏观调控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5 陈学彬著,《宏观金融博弈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陈学彬著,《博弈学习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陈学彬等著,《当代金融危机形成、扩散与防范机制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陈学彬等著,《论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陈学彬等著,《金融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陈学彬等著,《汇率机制——具有自动平衡机制的交互盯住国际汇率体系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 陈学彬等著,《中国信用债市场发展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 出版译著: 1.[英]坎贝尔和万斯勒著《战略资产配置——长期投资者的资产组合选择》,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03 2.[美]罗素·罗兹著《期权价差交易》,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3.弗兰斯·德·韦尔特著《奇异期权交易》,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4.彼得·范著《大交易——极大化市场盈利的简单策略》,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5.[加]约翰C·赫尔 著《期货与期权市场基本原理》第九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主编教材: 1.《期货投资指南》副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2.《商品期货学》副主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1998年在台湾出 3.《中央银行概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07 4.《金融监管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金融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07,2015 6.《程序化交易》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7.《期权策略程序化交易》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8.《程序化交易初级教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9.《程序化交易中级教程》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10.《程序化交易高级教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11.《Python量化交易基础教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主要获奖情况 1.四川省七五重点科研课题 《川南国土开发规划》 主要计量研究人员,该课题获四川省科技进步3等奖,1988年。 2.四川省“七五”重点科研课题“川南国土规划”主要计量研究人员,获四川省1988年科技进步3等奖。 3.价格宏观调控论,1995年获中国价格学会和国家计委价格司颁发全国价格改革和调控征文优秀论文奖,1996年获上海市发展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优秀著作奖;1998年获首届薛暮桥价格研究奖 4.我国宏观经济和价格波动的AD-AS模拟分析,《经济研究》,1995.5,获1994-1995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5.1996年度申银万国证券优秀教育工作者奖。 6.1997年度宝钢优秀教育工作者奖。 7.宏观金融博弈分析,2000年获1998-1999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 一等奖,2002年获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 8.非对称信息与政策信息披露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机制分析,《经济研究》, 1997.12,获1996-1997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 9.《当代金融危机形成、扩散与防范机制研究》2002年获2000-2001年上海市哲 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 10.开放经济下的国家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2004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1.《当代金融危机形成、扩散与防范机制研究》2006年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 12.《金融学》2007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 13.《金融博弈论》,获2008年上海社科优秀著作二等奖 14.我国量化交易高级人才培养体系探索,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

研究领域

货币理论与政策、汇率理论与政策、金融博弈分析、程序化交易、量化投资、智能金融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陈学彬,我国宏观经济和价格波动的AD-AS模拟分析,《经济研究》,1995.5 2.陈学彬,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完全博弈分析,《经济研究》,1996.7 3.陈学彬,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关系的博弈分析,《经济研究》,1997.7 4.陈学彬,金融体制、金融风险与金融调控会议综述,《经济研究》,1997. 11 5.陈学彬,非对称信息与政策信息披露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机制分析,《经济研究》,1997.12 6.陈学彬,国际收支平衡与货币贬值效应博弈分析,《经济研究》,1998.5 7.陈学彬,近期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态势分析,《经济研究》,1999.1 8.陈学彬、李世刚、芦东,中国出口汇率传递率和盯市能力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7.(12)106-117 9.徐明东 陈学彬,中国工业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分析,《经济研究》2012.3 10.陈学彬,我国货币市场效率问题初探,《金融研究》,1998.8 11.陈学彬,我国近期货币乘数变动态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1998.1 12.陈学彬,提高市场效率,加速货币市场发展 ,《金融研究》,1999 .3 13.陈学彬,金融危机扩散中的示范效应和竞争性贬值效应分析,《金融研究》,1999.5 14.陈学彬,1999年货币政策效应分析及2000年货币政策建议,《金融研究》,2000.2 15.谢朝华、陈学彬,论银行效率的结构性基础,《金融研究》,2005.3 16.陈学彬,中国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研究,《金融研究》,2005.7 17.陈学彬、,我国居民生命周期消费投资行为动态优化模拟研究,《金融研究》,2006.2 18.徐明东、陈学彬,货币环境、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金融研究》,2012.7 19.徐明东、陈学彬,中国上市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估计,《金融研究》,2019.8 20.翟林玉、陈学彬,中国货币市场发展研究,《国际金融》(日本)2000.2.1 21.陈学彬,我国近期货币调控效果的定量模拟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1 .6 22.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博弈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3.3 23.中国国际资本流入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7.12 24.人民币汇率变化与中国经济波动:加速效应还是稳定机制?《国际金融研究》,2014.12 25.陈学彬,博弈论方法与货币政策分析,《科学》,1998.1 26.陈学彬、李忠,货币国际化的全球经验与启示,《财贸经济》,2012.2 27.陈学彬,城市社会经济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0.2 28.陈学彬、杨凌、方松,货币政策微观基础——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实证研究,《复旦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29.杨凌、陈学彬,我国居民家庭生命周期消费储蓄行为动态模拟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0.陈学彬、刘明学、董益盈,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主要市场双边贸易收支的实证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1.陈学彬、刘明学,汇率目标区、托宾税与货币政策协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2.陈学彬、徐明东,本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定量分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3.徐明东、陈学彬;动态拨备模式的国际比较与中国模式探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4.对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分析,《财经研究》,1996.8 35.陈学彬,我国改革以来AD-AS曲线移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分析 ,《财经研究》,1996.3 36.陈学彬,通货膨胀的预算融资动机博弈分析,《财经研究》,1997.4 37.陈学彬,货币政策可信度的决定及其影响分析 ,《财经研究》,1998.5 38.邹平座、陈学彬,金融监管的外部控制系统研究,《财经研究》, 2002. 10 39.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SWARM模拟分析,《财经研究》,2003.9 40.李晓华、侯传波、陈学彬,我国货币内生性问题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2003.5 41.陈学彬、章妍,医疗保障制度对家庭消费储蓄行为影响的动态模拟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6 42.陈学彬、包建祥、李晓华,近期经济形势回顾、展望与货币政策建议,《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1 43.陈学彬,我国商业银行经济激励方式比较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6 44.陈学彬,价格宏观调控理论的演变,《价格理论与实践》,1994.8-10 45.朱方明、陈学彬、调整结构的机遇与投资决策的选择,《经济研究参考》,1992,总第56期 46.陈学彬,两种货币流通规律表达式比较研究,《理论与改革》,1992.2 47.陈学彬,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博弈分析,《中国金融学》,2003.9 48.陈学彬,诱惑与强制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分析,《外国经济与管理》1998.8 49.现代西方市场营销模型理论与应用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1995.3 50.陈学彬,现代西方定价决策模型研究的新发展,《外国经济与管理》,1995.4 51.陈学彬,我国宏观价格波动和调控机制探析,《价格月刊》,1995.2 52.陈学彬,人民币汇率:完善形成机制而非简单升值,《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6-15 53.陈学彬,中国近期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上海投资》,2004.9《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5.2

学术兼职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中心原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金融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第1届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12届、13届管理科学部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市金融学会原副会长、上海市信息学会副会长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