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徐召清

个人简介

徐召清,男,1985年生,四川资阳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本、硕博连读);四川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逻辑学科负责人,哲学强基计划执行主任,逻辑、科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四川省第十三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天府社科菁英;中国逻辑学会理事,中国知识论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逻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为美国纽约市立大学(2010-2011)和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2018-2019)。 著作和译著 1.《分析哲学——批评与建构》,与陈波等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2.《哲学的哲学》,[英]威廉姆森著/徐召清、王洪光译,商务印书馆,2022年。 3.《哲学的方法》,[英]威廉姆森著/徐召清等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4.《威廉姆森谈他自己的哲学》,[英]威廉姆森著/徐召清等编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3年。 5.《苏格拉底问答法》,[芬]亨迪卡著/徐召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 6.《知识及其限度》,[英]威廉姆森著/徐召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 7.《悖论:根源、范围及其消解》,[美]雷歇尔著/赵震、徐召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 8.《逻辑与哲学的交融》,与刘靖贤等合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9.《对与错的真相——四人对话录》,[英]威廉森著/徐召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 10.《简明逻辑学导论》(第10版),[美]赫尔利著/与陈波等合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 人才计划和项目 1.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天府社科菁英项目(2021.12-2026.12) 2.四川省第十三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21.3-2026.3) 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现代认知逻辑的形式知识论研究”(18CZX063,主持) 4.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项目(201806245025,主持) 5.四川大学创新火花重点项目:“知识优先的认知可能性理论”(2018hhs-50,主持) 6.四川大学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研究一般项目:“误导性证据问题的逻辑与实验研究”(skqy201645,主持) 7.四川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德莱斯基知识理论的逻辑研究”(skq201302,主持) 8.四川大学研究生培养教育创新改革项目(高水平国际化课程):认识论专题(GSGJHKC2021009,主持) 9.四川大学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第八期)一般项目:哲学逻辑学(SCU8303,主持) 1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逻辑词汇的历史演进与哲学问题研究”(20&ZD046,参与) 1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逻辑哲学重大前沿问题研究”(17ZDA024,参与) 1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描述论和直接指称论之争——回顾、批判与建构”(12AZX008,参与) 13.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分析哲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新探”(12AZD072,参与) 1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模态的谓词方法研究”(17CZX051,参与) 15.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弗雷格哲学著作编译研究”(15CZX035,参与) 1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偶然模态逻辑及其应用价值研究”(15YJC72040001,参与) 获奖 1. 2021年四川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秀指导教师 2. 2021年四川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 3. 2020年四川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秀指导教师 4. 2020年四川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 5. 2020年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6. 2019年四川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秀指导教师 7. 2019年四川大学优秀人文社科人才奖 8. 2019年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成果奖 9. 2019年四川大学“五粮春”青年社科之星 10. 2019年四川大学“好未来”优秀学者二等奖 11. 2017年四川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二等奖指导教师 开设课程 (一)本科生课程:逻辑学基础、逻辑学导论、数理逻辑、哲学逻辑学(教改项目课程)、逻辑与认知前沿、批判性思维(核心通识课)、前沿创新与指导、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悖论研究、现代西方哲学专题 (二)研究生课程:现代逻辑导论、哲学前沿、哲学专业英语、认识论专题(高水平国际化课程)、逻辑前沿、逻辑思想史 受邀学术讲座 1. 2022年1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逻辑、理性与社会程序的形式化研究; 2. 2021年12月11日,四川大学:“论证型文章的写作”; 3. 2021年11月24日,西安交通大学:“如何理解知识的基始性”; 4. 2021年11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如何理解知识的基始性”; 5. 2021年11月10日,湖南大学:“知识限度的逻辑分析”; 6. 2021年6月29日,山东大学:“作为认识论的认知逻辑”; 7. 2021年6月24日,西南大学:“知识限度的逻辑分析”; 8. 2020年12月20日,南京大学:“求真是首要的认知目标吗”; 9. 2019年12月14日,四川大学:“逻辑思维与理性精神”; 10. 2019年10月21日,湖南师范大学:“知识、真理与认知”; 11. 2019年8月30日,英国牛津大学:“我为什么学逻辑”; 12. 2019年6月8日,英国牛津大学:“逻辑的趣味”; 13. 2018年4月21日,四川大学:“逻辑思维的魅力”; 14. 2016年11月17日,四川大学:“逻辑、认知与道德:哲学漫谈”; 15. 2014年10月14日,四川大学:“知识、语言与道德责任”; 16. 2013年11月8日,四川大学:“逻辑学与知识的限度”(望江); 17. 2013年11月4日,四川大学:“逻辑学与知识的限度”(江安); 18. 2012年3月11日,深圳大学:“摩尔悖论的逻辑分析”; 19. 2012年3月08日,山东大学:“摩尔悖论的逻辑分析”; 20. 2012年2月24日,四川大学:“Moorean Phenomenon in Epistemic Logic”; 21. 2011年5月6日,美国纽约市立大学:“Capturing Lewis's ‘Elusive Knowledge’”。 主办讲座和学术会议 1.逻辑、认知互动系列讲座(2020年11月起); 2.哲学强基计划名家讲坛(2022年4月起); 3.四川省逻辑学青年论坛(2021年6月5日); 4.逻辑、科学与文化高端学术论坛(2022年3月26-27日); 5.第五届科学与哲学青年学者工作坊(2022年4月22-24日)。 其他公共服务 1.《成都日报×理论周刊》特约撰稿人; 2.《哲学评鉴》编委;《哲学研究》、《逻辑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和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审稿人; 3.主讲中国大学慕课《知识论寻绎》第八讲“知识的限度”;负责《知网研学》学科资源包“知识的限度”的编写; 4.公众号“分析哲学的日常”学术顾问; 5.四川大学玉章书院驻院导师、“玉章思享”读书会指导教师; 6.四川大学“凤凰展翅“辩论赛决赛评委; 7.课外讨论班“逻辑、认知与互动”(QQ群:779348162)指导教师; 8.公众号:逻辑探究(logic-inquiry),欢迎“一起探究逻辑的理论与应用”。

研究领域

哲学逻辑、形式认识论、语言哲学和哲学方法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A&HCI) The Nesting Problem of Two-dimensional Semantics,Philosophical Forum, 2021, 52(2): 177-183. 2.(A&HCI)A Solution to Kripke’s Puzzle about Time and Thought,Philosophical Forum, 2019, 50(2): 239-244. 3.(A&HCI)Williamson’s Challenges to the A Priori-A Posteriori Distinction,Philosophical Forum, 2016, 47(3-4): 309-324. 4. On the Factivity Problem of Epistemic Contextualism,In: Liao B., Wáng Y. (eds)Context, Conflict and Reasoning. Logic in Asia: Studia Logica Library. Springer, Singapore, 2020, pp. 63-74. 5. (First Author): Epistemic Logic with Evidence and Relevant Alternatives. InJaakko Hintikka on Knowledge and Game-Theoretical Semantics, Hans van Ditmarsch and Gabriel Sandu, eds., Springer, 2018, pp. 535-555. 6. On Kripke’s Dogmatism Paradox: A Logical Dynamical Analysis,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5, 10(2): 298 - 310. 7. Knowledge, Presupposition and Pragmatic Implicature,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3, 8(4): 670 - 682. 8. (A&HCI)书评:《作为形上学的模态逻辑》,《哲学与文化》,2020年第8期,117-122页。 9.(A&HCI)争议与澄清,[英]威廉姆森,徐召清译,《哲学与文化》,2020年第8期,3-20页。 10.(CSSCI)认知疑难及其解决,《哲学门》,2011年(总第23辑),295-318页。人大复印资料《逻辑》全文转载,2012年1期。 11.(CSSCI)克里普克的时间与思想之谜,《湖北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15年3期,32-37页。 12.(CSSCI)克里普克论意外考试悖论,《河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71-76页。人大复印资料《逻辑》全文转载,2017年第1期。 13.(CSSCI)知识的事实性:预设vs.语用隐含,《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22-29页。 14.(CSSCI)威廉姆森对先验-后验之分的两个挑战,《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年第3期,9-15页。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全文转载,2017年第10期。 15.(CSSCI)克里普克的信念之谜,《哲学门》(第35辑),2017年,209-223页。 16.(CSSCI)容差性、模糊性和连锁悖论,《哲学门》(第38辑),2019年,249-264页。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