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郑凡

个人简介

郑凡,男,1986年生,国际法学博士,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 学习、工作及进修经历 2009年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2012年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获法学硕士学位; 2016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2016年7月 入职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2017年11月—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主持课题 (1)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8CGJ010)。 (2)2017年四川省社科规划年度项目,“印度国际水法实践及立场研究”(sc17c026)。 (3)第6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二等资助(2018M633392)。 (4)2017年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经费,“海洋区域化: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应对策略”(skq201709)。 (5)2018年四川大学创新火花项目库,“西方边疆理论的发展与嬗变”(2018hhs-29)。 教学 (1)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本科必修课《西方政治思想史》; (2)四川大学本科通识课《中国边疆与国际事务》之海洋事务专题。 译著、译文 (1)《麦考莱与英印帝国》(编译),海国图志丛书,上海三联出版社,2019。 (2)潘戈:《孟德斯鸠的自由主义哲学》(合译),经典与解释丛书,华夏出版社,2016。 (3)路易斯·B·宋恩等:《海洋法精要》(合译),海洋法政文库,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4)迪斯金·克利:“柏拉图《会饮》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回响”,收录于《爱之云梯:柏拉图会饮的解释与回响》,经典与解释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5)“通航水域保护法”,收录于《北极航道加拿大法规汇编》,海洋法政文库,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6)拉刻斯:“《法义》之城在何种意义上为次好?”,收录于《柏拉图的次好政体》,经典与解释丛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收录于《海权、革命与现代的诞生》(海国图志辑刊第7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电子版发布于“豆瓣阅读”)。 (8)巴特斯通:“德性对照:对比修辞与共和国晚期的危机”,收录于《撒路斯特与政治史学》,经典与解释丛书,华夏出版社,2011。

研究领域

国际公法(海洋法、国际水法)、边疆学理论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半闭海条款在南海区域合作中的适用”,《政法论丛》(CSSCI),2019年第6期。 (2)“从海洋区域合作论‘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太平洋学报》(CSSCI),2019年第8期。 (3)“地中海功能性国家管辖海域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法学杂志》(CSSCI),2019年第6期。 (4)“西方战争法观念演变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2月27日第5版。 (5)“地中海的环境保护区域合作:发展与经验”,《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6年第1期。 (6)“海洋法中的张力与美国的海洋政策——评《海洋大国与海洋法:世界政治中的远征行动》”,《太平洋学报》(CSSCI),2015年第12期。 (7)“群岛的整体性与航行自由——关于中国在南海适用群岛制度的思考”,第二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2016年第3期全文转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3期摘转。 (8)“半闭海视角下的南海海洋问题”,《太平洋学报》(CSSCI),2015年第6期。 (9)“海洋法的内在张力与中国的海洋政策”,《中国海洋法年刊》,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年。 (10)“美国占领期间琉球的法律地位”,收录于《琉球问题与国际法》,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14。 (11)“黎巴嫩与以色列海上油气争端与海洋划界方案”(第二作者),《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4年第2期。 (12)“麦考莱与英印帝国的治理”,《帝国、蛮族与封建法》(海国图志辑刊第10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3)“威廉二世时代德国海权发展的困境——以麦金德为视角”,《海权沉浮》(大观辑刊第11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4)“撒下转变的种子:马汉论亚洲问题”,《约法传统与美国建国》(海国图志辑刊第9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15)“遏制战略与美国的外交传统”,《海权、革命与现代的诞生》(海国图志辑刊第7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