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廖华力

个人简介

廖华力,壮族,201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文学博士,讲师。2017年7月入职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至今。现为新闻系专任教师。 学位论文 1.《从传播内容的角度探寻壮族山歌文化的传播》(硕士) 2.《周氏兄弟与< 晨报>副刊的“同构”与“共生”》(博士) 主要科研项目 1.《新世纪以来< 广西日报>新闻报道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形象建构研究》,主持,2018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广西凭祥市壮族山歌文化的传播现状研究》,主持,2018年度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扶持计划项目; 3.《周边传播视域下中越边境地区的舆论交融与扩散研究》,参与,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4.《基于部校共建的广西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参与,2018年度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主要获奖情况 1.2018、2019年度新闻与传播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2.2018-2019学年优秀班主任; 2.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优秀班主任。 主讲课程 《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社会学概论》等。

研究领域

媒介与二十世纪文学,民族文化传播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行家当家 专家主事:五四时期< 晨报>副刊与蒲殿俊关系初探》,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2.《五四时期< 晨报>副刊与梁启超关系初探》,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3.《五四时期周氏兄弟与< 晨报>副刊的“同构”与“共生”》,百色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4.《五四时期周作人的读者观念与其对文学表达及文章特色的影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5.《应时而动 顺势而为:< 晨报>副刊传播新文学的外部动因》,视听,2019年第7期。 6.《媒介框架视角下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新闻报道解析——以< 广西日报>为例》,新闻知识,2019年第3期。 7.《角色的变奏:网络议程设置中网民作用的新特点及表现》,传播与版权,2019年第1期。 8.《主流与民间的共振:壮族山歌文化传播的路径思考》,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0期。 9.《传者与传媒的互动与共生——以< 晨报附刊>催生< 阿q正传>为例》,新闻大学,2016年第5期。 10.《论文学与传媒的互动与共生——以< 阿q正传>与< 晨报副刊>为例》,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11.《从传播主体的差异探寻广西凭祥市壮族山歌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12.《敦煌历史文化题材电视纪录片的叙事及形象建构》,社科纵横,2014年第1期。 13.《广西凭祥市壮族山歌文化的传播现状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14.《西北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需求与供给状况的调查》,东南传播,2013年第4期。 15.《元媒介地位下手机的交往特性——“在场”视角下的哲学思考》,东南传播,2011年第7期。 16.《大众传播视角下迪士尼对青少年认知的影响》,今传媒,2010年第7期。 17.《范长江新闻品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意义》,青年记者,2010年第5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