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徐书业

个人简介

徐书业,二级教授,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博士后,广西高校教学名师。曾任钦州学院院长,现任广西教育学院副院长(正厅级)。广西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主要为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管理、民族教育。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多部,主编《北部湾学人文丛》等论著多种。获广西哲学社会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广西高等教育新世纪教改成果一、二等奖。教授、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现任钦州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任正厅级领导职务。研究方向主要为课程与教育论原理。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教育经济学》等著作多篇。 科研课题 中国 1.主持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社会转型期民族地区学校文化生态研究”(批准号为 03BMZ003),资助金额为1.5万元。 2.主持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批准文号为 桂教办[2001]12号)。 3.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社会转型期民族地区学校文化生态研究”(批准号:DMA050180,资助金额2万元)。 4.主持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重点项目“西部沿海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资助经费4000元。 5.主持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北部湾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研究——以钦州市为例”。经费3万元。 6.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西南边疆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现状比较研究”。(批准号:11JJD880028),经费20万。 7.主持2012广西高校教学名师立项项目“基于EEPO方式下的未来教师培养路径探索”(广西教育厅,桂教高教[2012]25号。项目编号:2012GXMS188),经费10万。 获奖 1.论文《论教育在西部开发中的独特作用》在重庆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中荣获三等奖(2003)。 2.论文《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定位》获广西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 3.论文《新时期教育政策的调适》获广西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 论文《新世纪学校文化精神的建构》获广西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专著《适应与超越——西部沿海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探索》获2009年广西自治区级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西部沿海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专著《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于生态的视角》获2010年广西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研究领域

教育基本理论、中小学教育管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定位》,《教育发展研究》(上海),2000年第8期。 2.《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探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0期。 3.《广西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4.《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定位》,《中小学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1期。 5.《论教育在西部开发中的独特作用》,《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6.《关于教育理论反思若干问题的思考》,《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7.《西部教育:特色与理念》,《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8.《人类学视野中的教育交往》,《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8期。 9.《教育经济学》,(合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人类学视野中的教育交往》,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年第11期。 11.《变革的趋向——转型期的学校文化生态研究》(独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12.《西部开发与教育》(合著)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 13.《文化自觉: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14.《论人类教育理想的三次转换》,《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第1期。 15.《学校文化生态属性辨证》,《学术论坛》2005年第5期。 16.《社会转型——学校文化生态建构的背景分析》,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1期。 17.《钦州学院学科专业调整建设分析与思考》(合著),钦州学院学报2007年1期 18.《从原生走向共生:人类教育范式的演化历程》,《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3期 19.《新世纪学校文化精神的建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4期。 20.《国际化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张诗亚主编:《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早期改良派的教育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0年第一期。 22.《中国教育史》(合著),李定开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3.《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三卷,合著),孙培青总主编,金林祥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4.《中国教育管理史》(合著),孙培青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5.《现代教育学》(合著),宋书文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6.《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论略》,教育史研究,1996年第2期。 27.《杨贤江论青年自学》,基础教育研究,1996年第5期。 28.《新时期教育政策的调适》,教育参考,1997年3期。 29.《我国的科学教育过头了吗?》,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第5期。 30.《王通的教育思想》,孔孟月刊,1995年。 31.《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于生态的视角》,独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 32.《适应与超越——西部沿海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探索》,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 33.《新升格综合性学院发展教师教育的分析研究》(合著),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 34.《教育学:原理与应用》,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5.《社会转型与教师教育改革——第三届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文集》,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6.《北部湾学人文丛》(第一辑,共5本),丛书总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7.学校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基础教育研究,2010(7)。 38.学校文化的特性探析。基础教育研究,2010(8)。 39.学校文化的生态本性。基础教育研究,2010(9)。 40.学校文化的行业个性。基础教育研究,2010(10) 41. 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演变的制度分析: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3.(1). 42. 和谐文化视野下高等教育民主的实现:内涵与途径. 钦州学院学报, 2012(6) 43. 壮汉双语学习多媒体平台的构建与应用实效分析 . 学术论坛, 2013(4) 44. 广西北部湾海洋环境变化及其管理初步研究, 钦州学院学报,2014(11) 45.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与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相得益彰.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5) 46.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学术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广西子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5(6) 47. 德国大学发展战略——以吕纳堡洛伊法纳大学为例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4). 48. 新建本科院校提升教学学术水平的策略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2016(6) 49. 美国基础教育《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4) 50. 德国大学发展战略——以吕纳堡洛伊法纳大学为例.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6(3)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