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步青

个人简介

刘步青,男,1987年9月出生,山东泰安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共青团江苏省委“青年讲师团”讲师,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理论宣传员。主要讲授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自然辩证法概论》。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并发表论文多篇。 教育背景: 2005年9月至2009年6月,济南大学理学院物理学专业,理学学士。 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哲学硕士。 2012年9月至2016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哲学博士。 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科学史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2016年9月至今,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主持参与科研项目: 1.主持“2013年中国逻辑学会研究项目”——“非形式逻辑中的法律论证评价标准探析”(项目号:13CLQN003,项目类别:青年项目)。 2.主持“2017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机协同智能系统的推理机制及其哲学研究”(项目号:2017SJB0292)。 3.主持“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教育研究课题”——“医学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综合试验研究”(项目号:QN2017127)。 4.主持“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SPOC专项)”——“SPOC课程的建设与评价机制研究---以“自然辩证法”为例”(项目号:SPOCYB201901) 5.主持“2019年南京医科大学教育研究课题”——“MOOC+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设与评价机制研究(项目号:2019ZC001) 1.参与“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科学认知的特征和结构研究”(项目编号:14AZX005)。 2.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研究项目”——“潘君骅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编号:2014-G-Z-XH03),负责人物采访、资料采集等工作。 讲授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自然辩证法概论 获奖与荣誉: 2019年全国首届医学人文教育竞赛三等奖。 2018年江苏省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2018年江苏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 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医学人文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2017年全国首届医学人文讲课大赛优秀奖。 2013年与2014年,连续两年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研究领域

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社会学;当前研究兴趣:人工智能哲学

人工智能哲学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出版著作 刘步青:《人机协同系统的哲学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 发表论文(第一作者) 1.《3D打印技术的内在风险与政策法律规范》发表于《科学•经济•社会》(CSSCI期刊)2013年第2期。 2.《高考语文奇特现象的诠释学解读》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CSSCI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第11期;并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转载于《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年第2期。 3.《第十七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述评》发表于《自然辩证法通讯》(CSSCI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5年第6期。 4.《相干逻辑的产生及评价》发表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 5.《科学共同体中“马太效应”的影响与对策》发表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期。 6.《科学研究主体的变迁与我国的对策》发表于《天中学刊》2014年第4期。 7.《黑客精神:科学精神之当代衍变》发表于《绥化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 8.《法律论证的非形式逻辑评价标准探析》发表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9.《人机协同系统中的智能迁移:以AlphaGo为例》发表于《科学·经济·社会》2017年第2期。 10.《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发表于《无线互联科技》2018年第20期。 11.《医学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发表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12期。

学术兼职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 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