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少君

个人简介

王少君,女,汉族,1967年11月出生于内蒙古凉城县。1991年7月本科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之后当过翻译下过岗。2004年7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2004年7月至2011年4月在内蒙古农业大学高教所任专职教师、教学秘书和研究生班主任。2011年5月至今,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任讲师。主讲“公共伦理学”、“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科研方法导论”、“比较教育管理”等课程。 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与教材编写4部共15万字。参加编写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管理心理学》(索志林教授主编)的第八章《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与群体效能的提高》,2007年7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明教授主编)第三章“大学生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第十章“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与防治”、第十二章“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8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参加编写《管理心理学》(李长萍教授主编)第七章“领导心理与管理”,2011年8月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参加编写《现代心理学》(何云峰教授主编)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历史演进”,2013年1月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7-2018年与杨慧兰副教授等,作为副主编编写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领导学》(在编)。2018年3月,参加杨慧兰副教授主持的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内蒙古牧区乡镇政府债务问题研究》(学科分类GLQ,项目编号ISSFP2018201810132)(在研)。 独立完成论文5篇共3万多字。1.《凯洛夫和赞科夫学生发展理念的比较研究》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10期。2.《凯洛夫和赞科夫学生发展理念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发表于《新西部》2009年第22期。3.《借鉴哈佛德育模式,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长效》发表于《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第2期。4.《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形成中培养机制的相关问题探讨》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4-11;5.《从三种需求出发建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机制——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发表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2012到2013学年,指导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王乐的学士学位论文《农村学校合并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临河区干召庙镇为例》获“2013年毕业生优秀本科毕业论文”;2014到2015学年,指导行政管理专业张越同学的学士学位《呼和浩特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获“2015年毕业生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2004年9月至今,循环担任公共管理专业3个年级6个小班学术研究生班主任。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