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振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2005.09-2010.06,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博士 2001.09-2005.06,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学士 主要工作经历(含挂职和在外兼职): 2019.02-2020.03,康奈尔大学,纽约州农业科学试验站,访问学者。 2013.06-至今,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昆虫教研室,讲师。 2010.11-2013.0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博士后。 主要讲授课程: 《植物化学保护》、《农药生物测定》、《农药残留与农产品安全》等 主要科研项目及成果: 1.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玉米智慧生产模式创新与无人农场示范”,2021/08-2024/12,项目骨干。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内蒙古雨养灌溉混合区春玉米规模化种植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2018/01-2020/12,项目骨干。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东北西部春玉米抗低温冷害生理机制及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2017/01-2020/12,子课题负责人。 4.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的组成多样性及其制剂研究,2016/01-2018/12,主持。 5. 内蒙古农业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菌剂的研究,2015/01-2017/12,主持。 6.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北方果树食心虫监测和防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2011/01-2015/12,参加。 7.‘十一五’ 863计划‘农业生物药物创制’重大项目, 农业生物药物靶标发现和分子设计研究,2006/01-2010/12,参加。 主要荣誉及奖项: 2016年内蒙古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2016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爱岗敬业”劳动者 其他: 授权发明专利 [1] 高聚林; 王振; 王志刚; 于晓芳; 孙继颖; 张宝林; 胡树平; 苏治军; 包海柱;王富贵; 屈佳伟; 青格尔; 马达灵; 贾琦; 韩升才; 李懿璞; 多效唑·吡唑醚菌酯农药组合物在制备作物抗低温冷害化控调节剂中的应用, 2019-5-23, 中国, CN201910433127.5. [2]高聚林; 王志刚; 王振; 于晓芳; 孙继颖; 张宝林; 胡树平; 苏治军; 包海柱;王富贵; 屈佳伟; 青格尔; 马达灵; 贾琦; 韩升才; 李懿璞; 一种提高玉米产量的方法, 2018-11-22, 中国, CN201811398846.X. [3]高聚林,青格尔,于晓芳,胡树平,闹干朝鲁,孙继颖,王振,王志刚,苏治军,一种低温高效秸秆降解复合菌系及其应用, 2016年6月22日,中国,ZL201410277388.X [4]张润祥,封云涛,范仁俊,庾琴,王振,刘中芳,张鹏九,李光玉,张建华,快速测定苹果黄蚜对联苯菊酯敏感性的诊断试剂盒及使用方法,2016年6月8日,中国,ZL201310636516.0 [5]凌云,徐焱,杨新玲,梁沛,王振,3-取代苯基丙醛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2013年12月04日,中国,ZL201110099255.4

研究领域

农药创制与施用技术;研究方向:植物抗逆化控调节剂产品开发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Zhen Wang, Masoume Amirkhani, Suemar A. G. Avelar, Daibin Yang, Alan G. Taylor, Systemic Uptake of Fluorescent Tracers by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Seed and Seedlings. Agriculture, 2020, 10(6): 248. [2]王振,于晓芳,高聚林,青格尔,胡树平,韩升才,闹干朝鲁. 玉米秸秆低温降解复合菌系GF-20的粉剂配方及其降解效果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02). [3]王振#,高越,李光玉,李纯,范仁俊,马恩波,张润祥,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配方及其润湿性能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7):250~254 [4]王振#,李光玉,高越,范仁俊,张润祥,嘧霉胺悬浮剂润湿性能及靶标表面性质研究,农药学学报,2012,14(5):551~556 [5]王振#,徐焱,董纬,梁沛,杨新玲,含嘧啶环乙二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小菜蛾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有机化学,2011,31(4),567~571 [6]王振#,董玮#,徐焱,梁沛,杨新玲,取代苯甲醛缩氨基硫脲(脲、硝基胍)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小菜蛾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农药学学报,2010,12(3):264~268 [7]Wang Zhen#, Ma Yongqiang, Xu Yan, Ling Yun, Yang Xinling. (E)-1-[(2-Chloro-5-methylpyridin-3-yl)-methylene]thiosemicarbazide, Acta E, 2010, E66, o604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