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绍东

个人简介

所在学科专业: 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 讲授课程: 中国历史文选; 千古一帝:秦始皇; 中国古代史史料; 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导读等 教育经历: 1981-1985在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学习 2000.9-2001.7在北京大学访学 2008年在中央党校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授培训班学习 工作经历: 1985年起在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工作至今。 科研项目: 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乌兰夫民族教育思想研究。主持人。批准号:FMB011602。时间:2002-2006年。 2.内蒙古自治区2004年度社科规划课题: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开发与区域文化研究。主持人。批准号:0436。时间:2004-2007年。 3.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课题:乌兰夫民族教育思想初探。批准号:B97007。时间:1997-2000年。 4.内蒙古大学校庆重点项目:“内蒙古大学五十年校史”及大事记,2005-2007年。 5.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秦汉时期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交融关系研究”。批准号:08JA770023 。时间:2008-2010年。 6.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维视角下的内蒙古地区战国秦汉长城研究”。批准号:13BZS020。时间2013-2016年。 著作教材: 1.《秦朝兴亡的文化探讨》,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内蒙古大学五十年》(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碰撞与交融:战国秦汉时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巨人年少时》。副主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册)(参编)。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6.《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册(参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中国历史文选导读》(参编)。陕西教育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中国历史文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参编)。商务出版社,2011年版。 获奖情况: 1.《论乌兰夫对内蒙古高等教育事业的贡献》,2000年获全区民族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论神仙学说对秦始皇及其统治政策的影响》,2003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 3.《乌兰夫发展民族高教事业的理论与实践》,2001年获“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乌兰夫发展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系列论文),2006年获全区首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5.《秦朝兴亡的文化探讨》(专著),2006年获自治区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内蒙古大学五十年》(专著),2008年获内蒙古大学第四届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 7.《秦汉时期的文化思潮与农耕游牧文化的碰撞交融》(系列论文),2010年获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 8.《西汉盐铁会议上的“过秦”与道秦“》,2012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研究领域

秦汉史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五德终始学说中的水德与秦汉政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4期。 2.《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传染病防治立法》。《光明日报》2003年10月14日。《理论周刊.历史版》。 3.《论秦始皇对五德终始学说的改造》。 《人文杂志》2003年6期。C级。 4.《论乌兰夫对发展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贡献》。《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4期。C级。 5.《论神仙学说对秦始皇及其统治政策的影响》。《内蒙古大学学报》2000年2期 。 6.《论乌兰夫重视培养民族地区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乌兰夫诞辰一百周年》。《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 7.《论汉代“过秦”思想的历史局限》。《史学史研究》2009年3期。 8.《孔颖达在文献注释方面的成就探析》。《内蒙古大学学报》2001年4期。 9.《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年5期。 。 10.《秦亡于二世的历史文化因素考察》 。《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5期。 11.《关于秦朝“逆取顺守”之假说》。《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年6期。 12.《关于乌兰夫同志的民族思想与实践》。《内蒙古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13.《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历史地位与多元文化》。《内蒙古大学学报》2007年4期。 14.《匈奴族史学的特点》。《内蒙古大学学报》2008年5期. 15.《从“闻匈奴中乐”看游牧文化的人文精神》。内蒙古大学学报〉2009年4期。 16.《乌兰夫发展民族高等事业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4期。 17.《西部高校要实施人才“留心工程”》。《党建与人才》2000年7期。 18.《中国历史上的避讳与避讳制度》。《内蒙古地方志》1999年3期。 19.《秦始皇执着求仙的原因探析》。《秦文化论丛》(第八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20.《论史学对秦始皇及其统治政策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专刊)。 21.《论高校在西部大开发的地位与作用》。《前沿》2001年9期。 22.《论汉代限制“官营二业”与提倡厚俸养廉的思想》。《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1期。 23.《档案工作者应该学习司马迁的哪些精神》。《西案档案》2000年1期。 24.《论乌兰夫在创建内蒙古大学过程中的民族教育思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1期。 25.《湘水女神与巴山寡妇——对史记中与秦始皇有关的两位女性的史料解读》。《秦文化论丛》(第十辑),三秦出版社2003年7月。 26.《论商鞅变法对我国古代户籍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三秦出版社2004年6月。 27.论汉代五原太守崔寔边疆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内蒙古史志》2005年1期。 28.《乌兰夫与民族教育》。《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1期。 29.《新秦与新秦中名称形成考》。《秦汉研究》(第一辑)。 30.《论统一后秦吏治败坏的原因及与秦朝速亡之关系》。《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4期。 31.《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区域文化特点》。《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6期。 32.《秦朝高压政策下士人阶层的不同抉择》。《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3期。 33.《论历代悲悯昭君诗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5期。 34.《论秦始皇的理论创新》。《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3期。 35.《档案成就的汉初三相》。《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5期。 36.《论亡秦之鉴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秦汉研究》(第三辑)。 37.《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再探析》。《秦汉研究》(第四辑)。 38.《论匈奴史学的表现形式》。《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年5期。 39.《从沙丘政变看历史发展中的偶然与必然》。《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5期。 40.《论游牧文化对秦文化的影响与秦对游牧文化的整合》。《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2期。 41.《昭君文化散论》。《实践》(思想理论版)2011年4期。 42.《西汉盐铁会议上的过秦与道秦》。《史学史研究》2011年3期。 43.《阴山文化史研究评述》。《内蒙古社会科学》2011年4期。 44.论司马迁对秦史研究的贡献与突破》。《内蒙古大学学报》2011年5期。 45.《故土文化与昭君出塞》。《秦汉研究》(第五辑)。 46.《汉武帝转变对匈奴政策的原因新论》。《秦汉研究》(第六辑)。 47.《关于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两个问题辨析——以战国秦汉时期为视角》。《河北学刊》2012年5期。 48.《论农耕传统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影响》。《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6期。 49.《关于秦北击匈奴的若干问题辨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1期。 50.《秦始皇权力万能思想与秦汉政治》。《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期。 51.《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文明与野蛮”之辨——从昭君形象的悲剧化色彩说起》。《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52.《秦汉社会如何评价北击匈奴的战争》。《秦汉研究》(第七辑)。 53.《论关塞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作用》。《朔方论丛》(第三辑)。 54.《长城非“中国古代中原政权边界”论》。《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年1期。 55.《论游牧民族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内蒙古大学学报》2014年1期。

学术兼职

内蒙古大学教学名师、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理事、中国民族学会昭君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内蒙古岩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内蒙古河套文化研究会理事、内蒙古红山文化研究会理事、内蒙古清格尔泰蒙古语言文化研究会特约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