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高建新

个人简介

高建新,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三级教授,内蒙古大学人文科学学部委员,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委员会成员,汉语言文学系系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2008)、内蒙古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优秀教学团队”(2009-2011)、内蒙古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创新团队”(2010-2013)主持人。 在《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文史知识》、《古典文学知识》、《名作欣赏》、《博览群书》、《园林》、《社会科学家》、《甘肃社会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内蒙古大学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苏州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学术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复印或摘要。另在《光明日报》、《文汇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环境报》、《内蒙古日报》、《文化与生活》、《中旅之窗》等报刊发表散文、游记、山水美学随笔200余篇。 《自然之子:陶渊明》(专著),2008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诗心妙悟自然:中国山水文学研究》(专著),2010年3月获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奖三等奖,2010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中华生活经典·酒经》(古籍整理),2012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 【科研项目】 主持“北方游牧文化与唐诗关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2010—2012年12月31日,批准号:10XZW0011) 主持“陶诗美学风格论”,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2—2005年,批准号:0243) 主持“中国山水文学研究”,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2009年,批准号:07E048) 主持“‘火’意象与诗歌审美研究”,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2011年12月31日,批准号:09E037) 主持《陶诗汇评》笺释,教育部古籍整理委员会内蒙古分会(2009—2010年12月) 主持“中国山水文学发展史略”,内蒙古大学“513人才计划”二层次资助项目 【学术著作】(独立完成)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山水田园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山水风景审美》,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初版,2005年增订版,2011年第三版 《自然之子:陶渊明》,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初版,2007年增订版 《酒入诗肠句不寒:古代文人生活与酒》,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诗心妙悟自然——中国山水文学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陶诗汇评〉笺释》,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中华生活经典·酒经》,中华书局2011年版 【散文及山水美学随笔】 (要目) 芭蕉得雨便欣然,《草原》1991年2期 绿影扶疏意味长——谈叶子的观赏,《园林》1992年3期 竹楼品傣味餐,《光明日报》1993年5月10日 到西双版纳观光,《光明日报》1993年7月20日 曼斗村的“泼水节”——西双版纳“民俗旅游村”纪胜,《光明日报》1993年9月27日 柳宗元钟情山水间,《文汇报》1993年9月27日 袁中道壮游天下,《文汇报》1993年12月19日 有云更觉千山秀,《北京旅游报》1993年5月30日 登高壮观天地间,《北京旅游报》1993年8月30日 开窗放入大江来,《北京旅游报》 1993年11月30日 西双版纳识红豆,《内蒙古日报》(周日扩版)1993年4月11日 一字新声一颗珠——浅谈园林的命名,《园林》1993年6期 小议中国的民间节日,《中旅之窗》1993年9期 不死的龙血树,《森林与人类》1994年2期 “貂婵陵园”的断想,《文汇报》1994年11月6日 江山也要伟人扶,《中国地名》1994年2期 数声鸟啼百花风——略说“花信风”,《中旅之窗》1994年2期 观山观水皆得妙,《旅游纵横》1994年3期 宜于松者莫如风,《森林与人类》1994年5期 话说“八景”,《内蒙古日报》(周日扩版)1994年5月8日 等车,《文化与生活》1996年2期 沙漠,美乎,《森林与人类》1996年2期 面对风景,《内蒙古日报》1996年7月13日 永远的诱惑,《旅游时报》1996年9月29日 谢灵运:中国风景区的开创者,《绿化与生活》1997年1期 布衣元好问之墓,《中国环境报》1997年5月4日 独留青冢向黄昏(与林方直教授合作),《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5期 曲中红豆最相思,《旅游导报》1999年7月29日 东林寺与陶渊明,《草原》2002年10期 细说青城“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5月12日 成都杜甫草堂,《内蒙古日报》2009年8月17日 大兴安岭秋色,《草原》2012年1期 张爱玲与香港大学,《名作欣赏》2012年1期 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给萧乾先生的一封信,《文艺报》2012年1月20日第八版 大学精神与人才培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3月7日第七版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山水田园文学、陶渊明的教学与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略说风景旅游中的建筑景观,《社会科学家》1993年5期 心灵感悟宇宙自然:宗白华文艺美学思想的一个特点,《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2期 烛隐探幽 察微知著:读林方直先生《红楼梦符号解读》,《内蒙古大学学报》1996年5期(署笔名“介心”) 文明进化之渊源,《森林与人类》1996年5期 尚“清”与魏晋人物品鉴,《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年3期 山水审美的“天人合一”境界,《内蒙古大学学报》1997年6期 陶渊明生死观剖探,《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3期 “红学”研究新成果:《红楼梦符号解读》,《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5期 陶钓文理杼轴中西:记林方直教授的学术研究,《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2期 南北朝乐府民歌比较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1999年2期 谢脁:山水诗发展中的转折,《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年5期 中国古代文人与酒之关系略论,《内蒙古大学学报》2000年1期 诗人、作家自杀的文化观照,《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年2期 陶渊明人格价值再认识,《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年2期 王绩: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先声,《内蒙古大学学报》2001年3期 陶渊明思想及其隐居再评价,《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年5期22.关于陶诗“自然”“平淡”的美学评价,《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年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2期摘要) 论柳宗元山水诗中的悲情,《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年3期 “瘦”字的审美意蕴,《汉字文化》2002年3期 “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11期全文转载) 陶渊明在唐代的地位及其与王、孟之关系,《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4期 “清”与“女儿是水作的骨肉”,《汉字文化》2003年1期 从陶诗看陶渊明与酒之关系,《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年2期(CSSCI来源期刊) 陶渊明在元明清及近代的地位影响,《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3期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进步的妇女观,《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4期 陶诗用字之妙,《汉字文化》2004年2期 论文艺创作与大自然的关系,《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4期 阮籍:暗夜里痛苦挣扎的独行者,《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年2期 “山水惊知己”命题的美学意义,《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年2期 杜甫“颜色字”略谈,《汉字文化》2005年3期 山水风景游及其文化意蕴,《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3期 再论“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年6期 试论“韩孟”“元白”的山水诗,《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2期 论《水经注》对中国山水文学的独特贡献,《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3期 论初盛唐山水诗的特点,《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4期 何逊山水诗略论,《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6期 说“酒”,《汉字文化》2007年3期 阴铿山水诗略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2期(CSSCI来源期刊) 杜甫“诗史”略论,《内蒙古大学学报》2007年4期(CSSCI来源期刊) 柳宗元山水游记略论,《柳宗元研究》总第十期,2007年12月 陶渊明的现代意义刍议,《内蒙古大学学报》2008年2期(CSSCI来源期刊) “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阮籍与酒,《文史知识》2008年3期 “返回到本源近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解读,《名作欣赏》2008年4期 “胡地”与岑参边塞诗之奇峭美,《内蒙古大学学报》2009年1期(CSSCI来源期刊) “胡气”与盛唐诗,《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4期摘要) 内蒙古散文六十年,《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年6期 “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李白与酒,《博览群书》2009年10期 五十年来“盛唐气象”研究述评,《文学遗产》2010年3期 一首诗创造世界——张继《枫桥夜泊》的接受与传播,《苏州大学学报》2010年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1期摘要) 海德格尔与陶渊明,《九江学院学报》2010年4期 唐诗中的金河,《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年5期 “閑”与山水审美,《美与时代》2010年10期下 普罗米修斯盗火神话及其文化意蕴,《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2期 “乐天委分,以至百年”——陶渊明《自祭文》解析,《名作欣赏》2011年8期 温汝能及其《陶诗汇评》,《九江学院学报》2011年3期 王维诗中的西北边塞风情,《内蒙古大学学报》2011年6期 火与人类早期文明新论,《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年2期 “火”意象与燃烧之诗情,《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4期 陶渊明彭泽辞官及其文化史意义——以“归去来兮”为研究对象,《天中学刊》2012年6期 铁匠:火光映照下的力量美,《阴山学刊》2012年6期 唐诗中的西域民族乐舞——《泼寒胡戏》《剑器浑脱》《西凉乐》《霓裳羽衣舞》,《内蒙古大学学报》2012年6期 唐诗中的西域“三大乐舞”——《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6期 路上的风景与书中的风景——我的山水文学研究,《名作欣赏》2012年10期

学术兼职

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陶渊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中国柳宗元研究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