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白敖特根

个人简介

履历 1973—1975年 就读于科左后旗伊胡塔中学; 1976—1977年 在科左后旗甘旗卡印刷厂工作; 1977—1978年 在吉林人民出版社蒙文编译室工作; 1978—1982年 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学习; 1982—2001年 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工作; 1988—1989年 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 1996—2002年 任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学学院副院长; 1997—2000年 在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2001—2004年 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学历; 2004—至今 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新闻出版学系工作; 2005年4月 评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8年 在蒙古国国立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2009年 在大连外国语大学进修日本语; 2010年 在日本岐阜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1985年6月 晋升为讲师; 2000年6月 晋升为语言文学副教授; 2008年7月 晋升为新闻传播学教授; 教学情况 开课的课程 本科生课程:1.写作1982-1983; 2.外国文学史1982-2012; 3.书法1989-1999; 4.西方文论1999-2011; 5.书籍编辑学概论2004-2010; 6.期刊编辑学概论2004-2005; 7.编辑学概论2011-2015; 硕士课程: 1.新闻评论2006-2011; 2.跨文化传播学2006-2011; 3.国际传播2006-2011; 4.蒙古族新闻与传播史2012-1015; 5.蒙古族出版研究2012-1015; 6.传播与文化关系研究2012-1015; 科研项目: 已完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蒙古族传播史》; 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项目——《蒙古文化研究丛书 —— 艺术》; 内蒙古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蒙古族小说人物形象研究》; 内蒙古高等院校科学研究项目——《20世纪蒙古文图书精品提要目录》; 内蒙古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20世纪蒙文图书精品提要目录》; 内蒙古大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强化编辑出版专业实践教学是解决供求矛盾的关键》; (2)在研: 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科学研究项目 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资金规划专业建设项 专著: 《民国时期蒙古族出版文化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批评的空间》远方出版社,2008年版; 《新时期蒙古族小说形象研究》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蒙古文化研究丛书:艺术》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哈斯宝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蒙古族传播文化:非言语与语言传播》待出版; 《蒙古族传播文化:印刷传播》待出版; 《蒙古族传播文化:电子传播》待出版; 编著: 《欧美文学史》(全国统编教材、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2013年版; 《亚非文学史》(全国统编教材、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编辑学概论》(全国统编教材、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现代书籍编辑学导论》(全国统编教材、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书法导论》(全国统编教材、主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钢笔字帖》内蒙古少儿出版社,1994年版; 文学创作: 《阳光下的独白》(散文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鹿斑马》(小说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都乐》(长篇小说)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诗的地平线》(诗集)内蒙古少儿出版社,1993年版; 《乳白色的回忆》(诗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获奖及荣誉称号 《外国文学史》1999年12月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少数民族文字大中专优秀教材一等奖; 《书法导论》1999年12月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少数民族文字大中专优秀教材二等奖; 《都乐》2002年12月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文学创作[苏龙嘎]奖; 2003年5月获世川良一奖学金二等奖; 2003年11月获丸山奖学金二等奖; 《蒙古文化研究丛书——艺术》2004年8月获第十届华北地区优秀图书奖; 《蒙古文化研究丛书——艺术》2005年2月获第三届内蒙古图书奖; 《历史写作与英雄人物形象》2005年12月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文学创作[苏龙嘎]奖; 2007年荣获内蒙古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 《现代书籍编辑学导论》2008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民族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000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培养“111工程”二层次人选。

研究领域

蒙古族新闻传播史、蒙古族文学、蒙古族文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蒙古族语言传播功能探析》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蒙古族原始传播—非言语传播》 内蒙古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蒙古族语言传播特征》中国蒙古学研究,2014年第4期; 《蒙古族口头言语传播》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蒙古族书面语言传播》蒙古学研究,2014年第2期; 《启蒙思潮下民国时期蒙古族出版活动》内蒙古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启蒙思潮下民国时期蒙古族出版业的发展》中国蒙古学研究,2013年第5期; 《蒙古族语言传播》蒙古学研究,2013年第4期; 《以蒙文学会为中心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内蒙古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蒙文学会的研究与扩展其研究的可能性》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蒙文学会的诞生与东迁》蒙古学研究,2012年第2期; 《日本的蒙古文期刊(1905—1949)研究概述》中国蒙古学研究,2012年第3期; 《孤独的存在与自由的语言》金钥匙,2012年第5期; 《日本国蒙文期刊(1915-1945)馆藏调查》(西里尔文)蒙古国立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狼形象的三重性》金钥匙,2011年第4期; 《“蒙古人在北京”的得与失》金钥匙,2011年第5期; 《现代蒙文图书“序文”的体裁形态》(西里尔文)蒙古国立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汉蒙新词语诠释词典”的编写特色》内蒙古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论编辑活动中的符号建构》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编辑活动文化积累的原则》蒙古学研究,2008年第1期; 《“花的原野”与伤痕文学》(西里尔文)蒙古国立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蒙古族小说形象叙述话语的特征与功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研究—评苏尤格的“蒙古诗歌学”》(汉文)内蒙古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现代汉语版“蒙古秘史”的装帧原则》(汉文) 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第4期; 《现代汉语版“蒙古秘史”的装帧原则中国蒙古学研究》中国蒙古学,2007年第3期; 《蒙古文学比较研究现状的评估——读“奶茶与咖啡-东西方文化对话语境下的蒙古文学与比较文学”有感》(汉文)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4期; 《文学精品的遴选 民族文化的积累——从“二十世纪中国蒙文文学期刊精品大全”的辑构思说起》(汉文)内蒙古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二十世纪中国蒙文文学期刊精品大全”的编辑构思》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7年第2期; 《关于开展蒙古文书评系统研究的思考》蒙古学研究,2007年第1期; 《浅谈蒙文图书发行的宣传工作》 蒙古学研究,2006年第4期; 《现代蒙文图书“序文”的体裁形态》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关于图书选题策划的思维方式》内蒙古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蒙古族书评的评点现象及哈斯宝的评点手法》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 《抒情文本的抒情主题——评诗集“高原的天空”》金钥匙,2007年第6期; 《抒情体里的叙述倾向——评诗集“温暖人间”花的原野,2007年第5期; 《表现与隐寓——评诗集“右臂之风”》金钥匙,2007年第2期; 《挖掘传统文化精粹、探索书法艺术发展——白布和的“蒙古书法发展史简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新时期蒙文小说的形象体系》蒙古学研究,2007年第4期; 《关于开展蒙古文书评系统研究的思考》蒙古学研究,2007年第1期; 《关于蒙古文学比较研究现状的一种思考——读“奶茶与咖啡-东西方文化对话语境下的蒙古文学与比较文学”有感》中国蒙古学研究,2006年第4期; 《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融合——评额•宝勒德的“诗歌——心动图”》金钥匙,2006年第6期; 《科尔沁女作家小说创作的自传体文本》金钥匙,2006年第1期; 《新时期蒙古族小说形象研究的三种模式》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新时期蒙文小说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之精神表现》蒙古学研究, 2006年第2期; 《新时期蒙古族小说人物形象研究概况》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新时期蒙文小说人物形象形态》中国蒙古学研究,2005年第3期; 《文学批评的最高理想——评包斯钦的“批评的视角”》金钥匙, 2005年第4期; 《“新时期”蒙古族小说形象主体的叙述功能》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书法审美表现形式的追求》蒙古学研究,2005年第4期; 《“花的原野”与伤痕文学》花的原野,2005年第12期; 《“反思文学”中觉醒者形象的审美倾向》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新时期蒙古族小说人物形象研究概况》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新时期蒙文小说人物形象形态》中国蒙古学研究,2005年第3期; 《“新时期”蒙古族小说形象主体的叙述功能》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论伤痕文学描写的受害者的形象》蒙古学研究,2004年第2期; 《关于新时期蒙古族小说形象的个体话语》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坐落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家园”》蒙古语言文学,2004年第1期; 《论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象征分类》蒙古语言文学,2004年第3期; 《写实主义与小人物形象》金钥匙,2004年第3期; 《象征、意象与小说的象征》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新时期蒙文中篇小说人物形象综述》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小说文本的第一、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蒙古语言文学,2004年第4期; 《历史写作与英雄人物形象》金钥匙,2003年第2期; 《现实主义的回归》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新时期蒙古文小说人物塑造所体现的社会、自然属性的对立与统一》 蒙古语言文学,2003年第3期; 《关于新时期蒙古族小说形象的社会属性》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蒙古诗歌学系统研究的拓展》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叙述学及其在蒙古文学研究中的应用》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论特木尔巴根诗歌的幽默感》内蒙民族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 《叙述学及其在蒙古族小说研究中的应用》(汉文) 内蒙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在叙事作品情节论中形成的哈斯宝的美学观点》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1年第2期; 《蒙古族民族服饰的种类,制作及形式的起源定型》蒙古学研究, 2001年第3期; 《蒙古族服饰的色彩调配》内蒙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蒙古族木制产品工艺》昭乌达蒙古族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3期; 《关于叙事作品的哈斯宝的情节论》蒙古语言文学,2000年第5期; 《蒙古族服饰的起源与发展》内蒙民族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哈斯宝关于文学作品情节论说的基础与研究方法》 蒙古学研究, 1999年第3期; 《钢笔字结构的运用与表现》内蒙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也谈浪漫主义的定义》内蒙民族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纳•松迪诗歌的三重性》蒙古语言文学,1995年第5期; 《论“草叶集”的人道主义倾向》内蒙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从诗的个性语言说起》金钥匙,1987年第1期; 《叙事民歌的历史价值》蒙古语言文学,1986年第3期; 《意象·变形·通感 —— 论诗的技巧》哲里木文艺,1983年第3期; 《关于民歌的复调》内蒙民族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

学术兼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蒙古学学会理事;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理事; 中国写作学会会员;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