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韩立坤

个人简介

教育简介: 2002-2005年,黑龙江大学哲学与管理学院,中国哲学,硕士 2005-2009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博士 2009-2011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哲学,博士后 进修考察: 2007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2013年4月,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研修班 2014年5月,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修班 2018年12月,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研修交流 近年来的学术交流: 2011年11月参加中国社科院与海南省主办的中国哲学论坛(2011),并在中国哲学分论坛宣读论文。 2013年7月参加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主办的“中国现代哲学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并宣读论文。 2013年10月参加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严复: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2015年9月参加北京大学、台湾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联合举办的新文化运动百年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2015年10月参加中华孔子学会在上海举办的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2016年7月参加中国哲学史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2016年8月参加中华孔子学会与贵州孔学堂联合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2016年9月参加中国孟子研究院主办的孟子学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2016年11月参加中山大学主办的康有为思想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2017年6月参加黑龙江大学主办的传统文化“两创”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2017年8月参加河北大学承办的中华孔子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2017年9月参加首都师大承办的中国哲学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2018年8月参加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并在分组论坛宣读论文。 2019年12月参加湖北大学哲学院举办的现代新儒学青年论坛,并宣读论文。 2020年8月参加四川大学承办的中华孔子学会年会,并宣读论文。 2020年12月参加台湾中央大学和东海大学承办的当代新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国际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专著与参编著作 1.专著:《20世纪中国哲学中的形而上学观念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 2.参编:《冯友兰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 3.主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 科研项目: 2009-2011年 国家第47批博士后基金:《中国现代哲学“形而上学”范畴研究》,3万,主持人 2011-2016年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现代中国哲学史中的“形而上学”范畴及其演变》,7万,主持人 2014-2014年 辽宁省社科联项目:《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理想”与“中国梦”研究》, 0.5万,主持人 2014-2016年 “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资助项目:《“中国梦”对中国文化中精神信仰的继承和创新研究》, 3万,主持人 2015-202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思潮研究》, 20万,主持人,结项获评“优秀”。 2018-至今 辽宁省创新人才支持项目:《中国近代哲学视域中的“科学”观念及其演变》, 5万,主持人 2020年,南京林业大学思政专项重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持人 2021年——至今,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近代中国“哲学新语汇”的形成及其哲学新知识体系的建立》,80万,子课题负责人。 2021年——至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及其关系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获得荣誉情况: 2014年12月,“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 授予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2016年10月,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 授予单位:辽宁省人社厅。 2017年12月, “辽宁省创新人才” ,授予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2019年2月 ,“沈阳市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授予单位:沈阳市人社局。 2013年带领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辽宁省二等奖一项。 2015年带领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辽宁省二等奖一项。 2015年带来学生获得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创业竞赛三等奖一项。 2014年,沈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4年,辽宁省社会科学活动月青年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研究领域

中国近现代哲学、文化思潮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冯友兰唯物史观哲学方法论述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 。 2.尚书中“上帝”观念与殷周宗教信仰的变迁 ,《船山学刊》, 2009年第2期。 3.论现代哲学对传统伦理的分析性诠释 ,《云南社会科学》, 2010年第6期。 4.金岳霖“共相的关联”理论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第6期。 5.现代哲学外界实在论证的困境与反思, 《燕山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1年第1期。 6.《论道》本体论的“客观性”研究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1年第1期 。 7.论现代新儒家对“科学”的本体论安置 ,《江淮论坛》, 2011年第1期。 8.论近现代哲学中的“科学方法”及其演变, 《社会科学评论》, 2012年第1期。 9.论中国哲学中“进化”的宇宙观及其影响 ,《沈阳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 10.现代中国哲学史中的“境界形而上学”研究 ,《哲学门》, 2012年7月总第25辑。 11.20世纪中国形而上学重建的整体审视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年12月3日第387期。 12.20世纪中国哲学中的形而上学观念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年12月2日第531期 。 13.从技到道:严复科学观的演变——兼论近现代哲学中科学的形上学化倾向 ,《道家文化研究》 ,2014年12月第28辑 14.形而上学寄托生存价值与信仰,《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年10月第655期。 15.张东荪形而上学观研究,《哲学门》, 2014年总第30辑。 16.普遍性与民族性之间:张东荪形而上学观念的双重审视 ,《中国哲学史》 201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2016年5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16年11期,“篇目辑览”) 17.金岳霖的人生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5月3日,第957期。 18.“中国梦”的传统文化根源探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第二作者, 2016年第9期。 19.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沈阳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 20.拒斥与重建——中国近现代哲学中的形而上学观念研究, 《广东社会科学》, 2017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21.尊德性而道问学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7年4月17日。 22.科玄论战再审视,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5月9日总第1202期。 23.消解还是重建?——论中国现代哲学中形而上学的命运, 《中南大学学报》, 2017年第7期。 2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模式改革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10期。 25.康有为的孟子学研究,《中国儒学》, 2018年总第12辑。 26.方东美的“新儒学”思想研究——以形上学为中心,《齐鲁学刊》, 2019年第1期。 27.儒学本体论如何统摄科学?——以“良知坎陷”为中心,《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7期。 28.良知“附套”与“纳方于圆”——唐君毅对儒学与科学关系之型塑,《哲学动态》,2020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2020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9.“思证兼用”与“思修交尽”:熊十力“本体方法论”新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11期。 30.由“思议”而“静默”:冯友兰哲学方法论的程序解读,《湖北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2021年第6期,全文转载) 31.“形而上学”思潮仍有鲜活作用,《社会科学报》总第1744期,2021年3月4日。(《新华文摘》,202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学术兼职

中华孔子学会理事 中国哲学史学会会员 中国伦理学会学会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