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雪艳

个人简介

教育简介: 2002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获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 201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获设计艺术学博士学位; 201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获艺术学博士后 著作: 1.《天工开物》中的明代工艺文化(独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 2.《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惠山泥人卷》(合著2/2),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年。 成果与奖励: 1. “《天工开物》中的工艺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获江苏省高校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传统夏绣、苎麻纤维及制品的现代创新”获2014再生产——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 3.硕士学位论文获得2006年江苏省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奖; 4.2013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3/5); 5.2015、16连续两年获校先进个人称号。 科研项目: 1.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的系统性研究》,已结题; 2.主持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宋应星的<天空开物>与晚明社会生活》,已结题; 3.主持江苏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江南传统手工造物技艺生存状态与发展方式研究》,已结题; 在研项目: 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苏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在研。

研究领域

设计文化、工艺文化、环境艺术、公共艺术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中国传统造物工艺中的生态文化,民族艺术, 2017年6期; 2. 金线翠羽,逐花异色——南京传统云锦独特的艺术语言运用与表达,创意设计源,2016年3期; 3.蚕健丝长的利益追求——论中国桑蚕选育、制丝与多元民俗信仰体系共建的桑蚕文化,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5年3期; 4.蓝夹缬工艺及其现状——浙江乐清蓝夹缬工艺调研,创意设计源,2015年4期; 5.渐渐消失的技艺——记浙江雁荡山蓝草种植与靛蓝制取的工艺性调研,2015年3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设计艺术》; 6.传承与创新——南通二甲蓝印花布印染工艺发展状况的个案研究,2015年5期,创意设计源; 7.南京云锦的历史发展及装饰题材的文化寓意,美与时代,2015年6期; 8.植麻治丝,纺织成布——江西省分宜县双林镇传统苎麻手工技艺的田野考察,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5期; 9.功能性转换与拙朴之美的强化——论荣昌传统夏布工艺文化及其当代创新发展,2014年第4期,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10. 传统夏绣、苎麻纤维与苎麻制品的现代创新,2014年5月(收录的论文集),中国工业建筑出版社; 11.窑与窑祭的社会功能,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12.丝裘棉麻与料之贵贱——中国明代服饰质料的礼法等级制约,艺术百家,2013年5期; 13.论明代草木染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年6期; 14.尊卑贵贱,望而知之——明代草木染色与等级制约,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2012年3期; 15. “天圆地方”宇宙观下的铜钱铸造,设计艺术,2012年1期; 16.中国造船工艺的历史演变与航海业的功能追求,大众文艺,2012年2期; 17.民俗信仰体系中的象征物——以民间土纸的制造为例,南方文坛,2011年5期; 18.天人秩序法则的重建——宋应星生态伦理思想研究,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年4期; 宋应星“济世利民”经济伦理思想研究,美与时代,2011年2期; 论墨子“爱人、利民”的造物伦理思想,大众文艺,2010年21期 19.中国民间艺术中的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设计艺术》,2009年6期; 20.中国柿染特性实验分析与工艺研发,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2007年3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