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杨红强

个人简介

杨红强:陕西渭南人,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教授,博导。现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学院工作分工: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人事师资、财务管理、专业学位、院办公室。联系农林经济系。 ► 西北大学经济学学士,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硕士、博士(导师:聂影教授),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合作导师: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教授)。 ► 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2018年)、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016年、2013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12年)、南京林业大学“学术领军人才”(2018年)、南京林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2012年)、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 主持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及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江苏省软科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在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SSCI)、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 (SSCI)、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SCI)、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SCI)、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CI)、《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农业经济问题》等重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50篇(SSCI/SCI论文40余篇,CSSCI论文5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权威机构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6部。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商务部科研优秀成果奖、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及中国林学会等20余项科研奖励。 ► 课题组博士硕士多人次与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University of Toronto;Purdu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 等世界知名高校合作培养。课题组毕业生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南京林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博士硕士生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梁希学子奖”、校长特别奖学金等奖励多次,获国家政府奖学金十余次。课题组毕业博士多人就职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欢迎对“全球气候变化、贸易与环境、资源经济学”等领域感兴趣并热爱科研的研究生申请,特别欢迎硕博连读生加盟本科研团队。 学术著作(教材) 1. 杨红强 著.《中国林业国家碳库及预警机制》. 科学出版社, 2021年5月. 2. 杨红强 著.《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产品贸易碳贡献》.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7年12月. 3. 杨红强、聂影 著.《中国木材资源安全论》. 人民出版社, 2012年12月. 4. 聂影、杨红强等 著.《中国林产品:流通、市场与贸易》.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年12月. 5. 程宝栋、杨红强 主编.《林产品贸易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20年6月. 6. 李文臣主编,尤宏兵、陶忠元、杨红强副主编.《国际贸易实务》. 科学出版社, 2008年1月.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2073064) : 基于“碳负债-碳偿还”的时间动态林业碳减排集成评估系统与测度. 主持. 2021-2024.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1703069) : 林产品贸易碳平衡的国际博弈:体系建构与机理研究. 参加. 2018-2021. 3.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4AJY014):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林业国家碳库构建与预警机制研究. 主持. 2014-2018. 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001):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子项目负责人. 2011-2014. 5.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JY026): 中国木材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主持. 2010-2012. 6.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ZH114): IPCC气候框架下中国林产品国际贸易的碳流动问题研究. 主持. 2013-2018. 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2M521058):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HWP减排贡献研究. 主持. 2012-2014. 8.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201204107): 国际林产品贸易的碳转移监测与计量. 子课题负责人. 2013-2015. 9.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科研项目(BRA2018070): 全球林产品贸易碳流动及碳减排潜力研究. 主持. 2018-2020. 10. 江苏省发改委重点项目: 苏南地区建设现代化示范区战略定位与重大政策措施研究. 子项目负责人. 2012-2013. 11. 江苏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BR2010072): 后危机时代苏北木材加工产业提档升级研究. 主持. 2010-2011. 12. 江苏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BR2009049): 江苏外贸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研究. 主持. 2009-2010. 13.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010ZDAXM016): 江苏省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战略、思路、模式与政策. 子课题负责人. 2010-2012 14.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07SJD790014): 产业内贸易测度与江苏外贸产业调整序列研究. 主持. 2007-2010. 1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软科学项目(2018-R21): 中国HWP生命周期碳收支核算与监管策略研究. 主持. 2018-2020. 16. 国家林业局科研项目: 气候变化林业议题谈判与中国木材资源供给的关联性识别研究. 主持. 2013-2014. 17. 国家林业局科研项目: 长江三角洲区域进口热带木材资源利用及资源安全问题研究. 主持. 2012-2013. 18. 中国林学会科研项目: 应对国际非法采伐与贸易的法治化合作协同机制研究. 主持. 2015-2016. 19. 中国林学会科研项目: 中国重点产业集聚区域木材加工贸易产业升级问题研究. 主持. 2014-2016. 20. 中国林科院科研项目: 全球均衡市场下的中国热带材贸易趋势及应对策略研究. 主持. 2014-2015. 21. WB/Kreditanstalt für Wiederaufbau(KfW): The Market Study of Sino-German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Project in China. 主持. 2008-2010. 科研成果奖 1. 江苏省人民政府, 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Life-cycle carbon budget of China's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in 1900-2015(中国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收支核算与评估:1900–2015)(论文), 排名第二(责任作者), 2020年12月. 2. 国家教育部, 第七届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教社科证字2015-603):《中国木材资源安全论》(专著), 排名第一, 2015年12月. 3. 江苏省人民政府, 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30162): 《中国木材资源安全论》(专著), 排名第一, 2014年10月. 4. 江苏省人民政府, 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10340): 《中国林产品:流通、市场与贸易》, 排名第二, 2011年3月. 5. 国家林业局, 第七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6-KJ-2-12): 《国际林产品贸易中的碳转移计量与监测研究》, 排名第五, 2016年9月. 6. 国家商务部, 第六届外经贸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外经贸研04-22): 《多哈回合与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环保制约》, 排名第二, 2004年12月. 7. 国家商务部, 中国商务发展征文三等奖(MOFCOM05015): 《美欧贸易壁垒调查立法及应对机制的制度分析》, 排名第二, 2006年3月. 8. 国家林业局、中国林学会, 第四届梁希科技成果青年论文奖二等奖 (2012-LW-2-39): Study on China's Timber Resource Shortage and Import Structure: Nation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 Outlook, 排名第一, 2012年9月. 9.中国林业经济学会, 第四届全国农林院校林产品贸易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Eliminating Illegal Timber Consumption or Production: Which Is the More Economical Means to Reduce Illegal Logging, 排名第二, 2018年11月. 10. 中国林学会, 第十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中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和碳流动研究》, 排名第二, 2012年9月. 11. 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 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JSSJ2015-1-05): 全球气候变化与政府间气候责任分担, 排名第二, 2015年11月. 12. 中国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教学研究会, 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我国农林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排名第一, 2014年8月. 13.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基于机制转换模型的资产最低买入价格问题研究》, 2018年8月. 14.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高校第七届哲学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效果评价的实证研究》, 排名第一, 2010年12月. 15.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外贸发展与改革成果三等奖: 《美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安排与中国地位研究》, 排名第一, 2005年10月. 16. GFEEF 2009 of IUFRO, Nanjing (Best Paper): The Impact on Forest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Chinese Log Imports, 排名第二, 2009-08. 教学成果奖 1.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高峰学科引领 多维协同驱动"林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排名第五,2022年1月. 2.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林科国际高层次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排名第三,2021年6月. 3.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厚植中国林业基因来华留学生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排名第三,2021年4月.

研究领域

气候变化与林业碳中和、林业资源经济学、林产品贸易与环境、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贸易与环境、气候变化与资源经济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Shanshan Wang, Jiaxin Chen, Ter-Mikaelian Michael, Levasseur Annie, Hongqiang Yang(*). From Carbon Neutral to Climate Neutral: Dynamic Life Cycle Assessment for Wood-based Panels Produced in China.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2022, 27(XX). https://doi.org/10.1111/jiec.13286 (SCI, JCR Q1) 2. Ting Peng, Zhuo Ning, Hongqiang Yang. Embodied CO2 in China’s trade of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based on an MRIO model. Ecological Indicators (Elsevier), 2022, 137(108742). https://doi.org/10.1016/j.ecolind.2022.108742 (SCI, JCR Q2) 3. Zhihan Yu, Han Zhang, Qingshi Tu, Hongqiang Yang(*). Methodological Comparison of the Production Approach 2013 and 2019 for Quantifying the Carbon Stock in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in China. 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2,10(758857). https://doi.org/10.3389/fenvs.2022.758857 (SCI, JCR Q2) 4. Aixin Geng, Qingshi Tu, Jiaxin Chen, Weifeng Wang, Hongqiang Yang(*). Improving litterfall production prediction in China under vari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lsevier), 2022, 306(114515). 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22.114515 (SCI, JCR Q1) 5. Wenqi Pan, Wei-Yew Chang, Ting Wu, Han Zhang, Zhuo Ning, Hongqiang Yang(*). Impacts of the China-US trade restrictions on the global forest sector: A bilateral trade flow analysis.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Elsevier), 2021, 123(102375). https://doi.org/10.1016/j.forpol.2020.102375 (SSCI, SCI, JCR Q1) 6. Xiaobiao Zhang, Jiaxin Chen, Ana Cláudia Dias, Hongqiang Yang(*). Improving Carbon Stock Estimates for In-Use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by Linking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A Global Case Stud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 54(5): 2565-2574. DOI: 10.1021/acs.est.9b05721 (SCI, JCR Q1) 7. Wenqi Pan, Man-Keun Kim, Zhuo Ning, Hongqiang Yang(*). Carbon leakage in energy/forest sectors and climate policy implications using meta-analysis.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Elsevier), 2020, 115(102161). https://doi.org/10.1016/j.forpol.2020.102161 (SSCI, SCI, JCR Q1) 8. Jiaxin Chen, Hongqiang Yang, et al. Using machine learing to synthesize spatiotemporal data for modelling DBH-height and DBH-height-age relationships in boreal forests.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Elsevier), 2020, 466 (118104). https://doi.org/10.1016/j.foreco.2020.118104 (SCI, JCR Q1) 9. Aixin Geng, Jiaxin Chen, Hongqiang Yang(*). Assessing the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Potential of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Substitution in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53(3): 1732-1740. DOI: 10.1021/acs.est.8b06510 (SCI, JCR Q1) 10. Aixin Geng, Zhuo Ning, Han Zhang, Hongqiang Yang(*). Quantifying the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potential of China's furniture sector: wood substitution benefits on emission reduction. Ecological Indicators (Elsevier), 2019, 103: 363-372. doi.org/10.1016/j.ecolind.2019.04.036 (SCI, JCR Q1) 11. Hongqiang Yang(*), Xi Li. Potential variation in opportunity cost estimates for REDD+ and its causes.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Elsevier), 2018, 95: 138-146. doi.org/10.1016/j.forpol.2018.07.015 (SSCI, SCI, JCR Q1) 12. Xiaobiao Zhang, Hongqiang Yang(*), Jiaxin Chen. Life-cycle carbon budget of China's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in 1900-2015.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Elsevier), 2018, 92: 181-192. doi.org/10.1016/j.forpol.2018.05.005 (SSCI, SCI, JCR Q1) 13. Chen JX, MT Ter-Mikaelian MT, Yang HQ, Colombo SJ. Assessing the greenhouse gas effects of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manufactured from managed forests in Canada. Forestry (Oxford University), 2018, 91(2): 193-205. doi.org/10.1093/forestry/cpx056 (SCI, JCR Q1) 14. Aixin Geng, Hongqiang Yang(*), Jiaxin Chen, Yinxing Hong. Review of carbon storage function of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and the potential of wood substitution in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Elsevier), 2017, 85: 192-200. doi.org/10.1016/j.forpol.2017.08.007 (SSCI, SCI, JCR Q1) 15. Aixin Geng, Han Zhang, Hongqiang Yang(*). Greenhouse gas reduction and cost efficiency of using wood flooring as an alternative to ceramic tile: A case study in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Elsevier), 2017, 166: 438–448. doi.org/10.1016/j.jclepro.2017.08.058 (SCI, JCR Q1) 16. Han Zhang, Jari Kuuluvainen, Ying Lin, Penghui Gao, Hongqiang Yang(*). Cointegration in China's log import demand: Price endogeneity and structural change. 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 (Elsevier), 2017, 27: 99-109. doi.org/10.1016/j.jfe.2017.03.003 (SSCI, SCI, JCR Q2) 18. Chunyi Ji, Hongqiang Yang(*), Ying Nie, Yingxin Hong.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Carbon Flow in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for China. 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view, 2013, 15(02). doi: 10.1505/146554813806948530 (SCI, JCR Q2) 19. Hongqiang Yang(*), Ying Nie. Study on China’s Timber Resource Shortage and Import Structure: Nation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 Outlook, 1998 to 2008. Forest Products Journal, 2010, 60(05). doi: 10.13073/0015-7473-60.5.408 (SCI) 20. Ying Nie, Chunyi Ji, Hongqiang Yang(*). The forest ecological footprint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log imports.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Elsevier), 2010,12(03): 231-235. doi.org/10.1016/j.forpol.2009.11.003 (SSCI, SCI, JCR Q1) 中文期刊部分论文(*通讯作者) 1. 余智涵, 宁卓, 杨红强(*). 随机价格下杉木人工林的碳汇收益及最优轮伐期确定.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03), 753-768 (CSSCI) 2. 张楠, 杨红强(*). 欧美典型国家林地投资的产权结构演变与组织模式比较. 资源科学, 2020, 42(07), 1361-1371 (CSSCI) 3. 许恩银, 王维枫, 聂影, 杨红强(*). 中国林业碳贡献区域分布及潜力预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05), 36-45 (CSSCI) 4. 耿爱欣, 潘文琦, 杨红强(*). 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替代煤炭的减排效益评估. 资源科学, 2020, 42(03), 536-547 (CSSCI) 5. 王珊珊, 张寒, 聂影, 杨红强(*). 林产品生物碳通量的动态生命周期评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03), 65-73 (CSSCI) 6. 许恩银, 陶韵, 杨红强(*). LULUCF关联林业碳问题研究进展. 资源科学, 2019, 41(09), 1641-1654 (CSSCI) 7. 王珊珊, 杨红强(*). 基于国际碳足迹标准的中国人造板产业碳减排路径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29(04), 27-37 (CSSCI) 8. 王珊珊, 张寒, 杨红强(*). 中国人造板行业的生命周期碳足迹和能源耗用评估. 资源科学, 2019, 41(03), 521-531 (CSSCI) 9. 李茜, 芮晓东, 杨红强(*). 中国退耕还林项目机会成本的差异: 基于REDD+成本异质性. 林业经济, 2018, 40(08), 68-74 10. 陈家新, 杨红强(*). 全球森林及林产品碳科学研究进展与前瞻.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8, 42(04), 1-8 (CSCD) 11. 耿爱欣, 杨红强(*). 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成本有效性拓展模型: 基于时间价值视角.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 33(05), 533-539 (CSSCI) 12. 杨红强(*), 王珊珊. IPCC框架下木质林产品碳储核算研究进展: 方法选择及关联利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02), 44-51 (CSSCI) 13. 季春艺, 杨红强(*). IPCC框架下中国HWP碳库的碳流动与碳平衡研究. 林业经济, 2016, 38(12), 34-40 14. 张旭芳, 杨红强(*), 袁恬. 复合链式结构下中国林业碳库系统测度模型构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04), 80-89 (CSSCI) 15. 张旭芳, 杨红强(*), 张小标. 1993-2033年中国林业碳库水平及发展态势. 资源科学, 2016, 38(02), 290-299 (CSSCI) 16. 袁恬, 杨红强(*). 全球林产品模型(GFPM)研究趋势及中国应用. 林业经济, 2015, 37(11), 51-56+89 17. 张小标, 杨红强(*). 基于GFPM的中国林产品碳储效能及碳库结构动态预测. 资源科学, 2015, 37(07), 1403-1413 (CSSCI) 18. 杨红强(*), 张小标.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 基于全球HWP碳库替代减排的责任分担.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5, (03), 309-318 (CSSCI) 19. 邬松涛, 杨红强(*). 标准仓单质押组合的价格风险: 基于中国农产品期货规范市场的实证研究. 技术经济, 2014, 33(10), 98-105 (CSSCI) 20. 张小标, 杨红强(*), 聂影. GFPM模型: 研究综述与应用范畴. 林业经济, 2014, 36(07), 79-84 21. 杨红强(*), 季春艺, 陈幸良, 聂影.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碳流动: 基于气候谈判的视角. 林业科学, 2014, 50(03), 123-129 (CSCD) 22. 杨红强(*), 季春艺, 杨惠, 聂影, 陈幸良. 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林产品的减排贡献.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12), 2023-2033 (CSSCI) 23. 季春艺, 杨红强(*). 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研究进展: 文献述评.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1, 12, 23-31 (CSSCI) 24. 杨红强(*), 聂影.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及区域优化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 2011, 05, 90-94+112 (CSSCI) 25. 杨红强(*), 聂影.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生产要素评价. 世界林业研究, 2011, 1, 64-68 (CSCD) 26. 杨红强(*), 聂影. 中国原木进口需求的来源地结构分析. 国际贸易问题, 2008, 06, 51-56 (CSSCI) 27. 杨红强, 聂影, 付春丽. 美国对华木质林产品反倾销措施的影响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02, 49-53 (CSSCI) 28. 杨红强, 聂影. 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效果评价的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问题, 2007, 11, 72-78 (CSSCI) 29. 杨红强, 聂影. FTA、联盟外部性与多哈困境. 世界经济研究, 2007, 08, 41-46+87 (CSSCI) 30. 杨红强, 聂影. 美欧贸易壁垒调查制度及其比较. 亚太经济, 2006, 01, 29-32 (CSSCI) 31. 程南洋, 杨红强, 聂影.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国际贸易问题, 2006, 08, 115-119 (CSSCI) 32. 杨红强, 聂影. 美欧贸易壁垒调查立法及应对机制的制度. 国际贸易问题, 2006, 05, 119-123 (CSSCI) 33. 杨红强, 武亮. 美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安排与中国竞争地位研究.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6, 01, 55-59 (CSSCI) 34. 杨红强, 张晓辛. 《京都议定书》机制下碳贸易与环保制约的协调. 国际贸易问题, 2005, 10, 107-111 (CSSCI) 35. 杨红强.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SCFTA实证研究. 世界经济研究, 2005, 06, 42-47 (CSSCI) 36. 杨红强, 沈文星. CAFTA的制度约束与中新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 国际贸易问题, 2005, 06, 83-88 (CSSCI) 37. 杨红强, 聂影. 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评价指标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4, 11, 67-70 (CSSCI) 38. 聂影, 杨红强, 刘月眉. 国际多边环境协议与中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经济探讨, 2004, 01, 15-18 (CSSCI) 39. 杨红强. 《WTO估价协议》与我国海关审价制度比较. 对外经贸实务, 2002, 03, 6-9 (CSSCI) 40. 杨红强. 我国木材产品贸易状况与竞争力探析. 林业经济, 2000, 05, 50-57 (CSSCI)

学术兼职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品经济贸易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职务担任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林产品贸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企业管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USDA Forest Service环境政策咨询专家等职。担任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SSCI/SCI) 副主编,《资源开放与市场》等学术期刊编委,Nature Climate Change、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Bioresources Technology 、《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生态学报》等国内外20余期刊匿名审稿人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