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超

个人简介

刘超同志1988年开始从事法医DNA应用研究,在DNA鉴定领域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办案经验。他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3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培养博士/硕士13名,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等行业顶级刊物发表论文58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8篇;在国际法庭科学大会作学术报告5次。先后5次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大会,受到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6项,特别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其中3项排名第一。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公安科技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HPLC进行线粒体分型的研究”(编号30400519,排名第2,资助金额:21万元,2004年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甲基苯丙胺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和药物成隐性形成机理的研究”(编号30572090,排名第4,资助金额:27万元,2005年度) 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人体个人识别与物证溯源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2BAK02B00,资助金额:500万,分题排名第1,2012年)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疑难生物检材DNA检验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06BAK07B01,400万、分题排名第1,2006年)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法医学DNA检验试剂的研制”(编号2001BA801B02, 430万元,2001) 公安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粤、桂、琼地区9个STR位点频率调查、建库标准及质量控制”(编号20004421404,主持,资助金额:80万元,2000) 公安部科技强警基础工作专项:多联真空抽滤富集硅藻装置的研发及法医学应用(2012年立项,编 号2012GABJC012资助金额10万元)。 公安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生物样本自动分检设备”(编号201201ZDYJ004,主持,资助金额:100)万元) 公安部科技基础工作专项项目“钾离子通道基因突变与猝死的相关性研究”(编 号2011GABJC009,资助金额:20万元) 公安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种法医学硅藻检验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编号2010ZDKJGDST017主持,资助金额:25万元) 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Y染色体法医学基础信息与比对应用研究(编号2011YYCXGDST076,主持,资助金额:39.5万元) “端粒DNA变化与年龄相关性法医学应用研究”(编号994421484,主持,资助金额:5万元,1999) “脑干损伤病变的定量及应用研究” (编号994421484,主持,资助金额:5万元,1999) 公安部重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SNP技术的法医学应用研究”(编号20034421401,排名第2,2003) 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微量及降解检材DNA分型研究” (编号2005YYCXGDST136,主持,资助金额:53万元,2005年度) 广东省公安机关DNA实验室质量控制专家系统(编号20011B031500009,排名3,资助金额:10万元,20011年度) 广东省法医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建设(编号2010A0801001,排名1,资助金额:2100万元,20010年度) 广东省东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人体病理标本的个体识别研究(编号2009B030801057,排名2,资助金额:4万元,2009年度) 广东省东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脱落细胞DNA分型及法医学应用” (编号2005B33701008,主持,资助金额:10万元,2005年度) 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甲基苯丙胺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和药物成隐性形成机理的研究”(编号2004B33801008,排名第2,资助金额:13万元) 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STR突变及法医学应用研究”(编号2002B31003,排名第2,资助金额:15万元,2002) 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甲基苯丙胺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和药物成隐性形成机理的研究”(编号2004B33801008,排名第2,资助金额:13万元) 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建立DNA数据库及其应用的研究” (编号99M018-01,排名第1,资助金额:10万元) 学术及科研成果、专利: 科研成果: “法医硅藻检验关键技术及设备”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致伤致死原因与死亡时间鉴定关键技术研究” 获2016年公安部科学技术二等奖 (排名第3) “法医硅藻检验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获2015年公安部科学技术一等奖 (排名第1) “单细胞捕获及接触性检材检验关键技术” 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排名第7) “STR法医学应用基础信息及关键技术”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陈旧腐败检材性别鉴定及9个STR位点基因分型法医学应用研究”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排名第1) 专利: 一种法医学硅藻检验方法,发明专利证号:ZL200910214550.2 一种法医学硅藻检验的自动化方法,发明专利证号:ZL201010115728.0 一种基于混合酸消解的法医学硅藻检验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1110356926.0

研究领域

混合生物物证检验关键技术研究、DNA检验新试剂研发、亲缘鉴定数据库建设、死亡时间推断、个体识别及死因鉴定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Li, S., L. Chen, Y. Wang, Q. Xu, H. Liu, Y. Li and C. Liu (2018). "Developmental validation of a 6-dye STR kit with 27 loci." Int J Legal Med 132(2): 335-342. Du, W., L. Chen, H. Liu, P. Qiu, F. Li, J. Gao, Y. Zhou, B. Wang and C. Liu (2017). "Developmental validation of the HomyGene19+14Y System." Int J Legal Med 131(3): 605-620. Yang, X., X. Zhang, J. Zhu, L. Chen, C. Liu, X. Feng, L. Chen, H. Wang and C. Liu (2017). "Genetic analysis of 19 X chromosome STR loci for forensic purposes in four Chinese ethnic groups." Sci Rep 7: 42782. Yang, X., W. Wu, L. Chen, C. Liu, X. Zhang, L. Chen, X. Feng, H. Wang and C. Liu (2016). "Development of the 19 X-STR loci multiplex system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a Zhejiang Han population in China." Electrophoresis 37(15-16): 2260-2272. Zhao, J., Y. Ma, C. Liu, J. Wen, S. Hu, H. Shi and L. Zhu (2016). "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analysis of diatoms in the lung tissues and the drowning medium as an indicator of drowning." J Forensic Leg Med 42: 75-78. Zhao, J., Y. Wang, C. Liu, S. Hu, H. Shi and J. Wen (2016). "Detection of Diatoms by a Combination of Membrane Filtration and Transparentness()." J Forensic Sci 61(6): 1643-1646. Zhao, J., Y. Wang, G. Wang, Y. Ma, H. Shi, J. Wen, X. Li, S. Hu, F. Chen and C. Liu (2015).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wave digestion-vacuum filtration-automat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method for diatom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drowning." J Forensic Leg Med 33: 125-128. Wang, H., Y. Liu, J. Zhao, S. Hu, Y. Wang, C. Liu and Y. Zhang (2015). "A simple digestion method with a Lefort aqua regia solution for diatom extraction." J Forensic Sci 60 Suppl 1: S227-230. Zhao, J., Y. Wang, Y. Zhang, S. Hu and C. Liu (2014). "Types of diatoms in China’s three major rivers and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 for an automatic forensic diatom test." Australian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47(3): 268-274.

学术兼职

中国法医学会物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刑事技术(法医)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