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熊强

个人简介

副院长 教育背景 1987.09-1989.07: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专科 1998.09-2001.06: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工学硕士 2003.09-2019.06: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工学博士 教学工作 主讲《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和《食品安全概论》等本科生课程,《食品安全学》等研究生课程。指导的学生先后在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教学方面的荣誉有:首届工大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先后两次获得“工大集团奖教金”;2017-2018年度校“教书育人”竞赛先进个人;2019年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校首届“明发杯”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南京工业大学第十三届“师德十佳”。 近5年主持和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如下: 1.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BE2019372),2019-2022,项目主持,在研。 2.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省食品安全指数评价实施项目,2019,项目主持,已结题。 3. 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化学性污染物智能化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2018YFC1602800),2018-2021,主要参加人,在研。 4. 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基于昆虫和微生物协同转化技术的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CX2018(3062),2018-2020,项目主持,在研。 5. 江苏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追溯集成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BE2016803),2016-2018,主要参加人,已结题。 6. 科技部“863”项目:中低温油藏微生物定向激活与模拟技术研究(2013AA064402),2013-2016,主要参加人,已结题。 7. 科技部“973”项目:非油脂组分资源化利用优化及微藻能源规模化系统集成(2011CB200906),2011-2015,主要参见人,已结题。 8. 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γ-谷氨酰转肽酶催化一步法合成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BE2010727),2011-2013,项目主持,已结题。 代表性论著 1.钱建亚, 熊强主编. 食品安全概论[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邓泽元, 乐国伟主编, 熊强等副主编. 食品营养学[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

研究领域

营养与食品安全、生物高分子材料、食品及农业固态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熊晓辉, 熊强, 陆利霞, 韩应龙. 一种高密度细胞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反应装置[P], ZL2005100094737.5, 2007. 熊强, 熊晓辉, 姚忠, 陆利霞. 一种利用餐厨垃圾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P], ZL200910264713.8, 2009. 熊强, 宗丹, 孙开裕. 一种高压静电灭菌装置. CN208676276U, 2019. 熊强,陈海超,于春涵, 等. 利用豆渣制备木塑材料的方法[P], ZL201710635579.2, 2019. Qiang Xiong, Muhan Zhang,Ting Wang, Daoying Wang, Chong Sun, Huan Bian, Pengpeng Li, Ye Zou, and Weimin Xu. Lipid oxidation induced by heating in chicken meat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oxidants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activities [J]. Poultry Science, 2020,99(3):1761-1767. 宗丹,王延斌,熊强(通讯作者).醋酸菌发酵产细菌纤维素的过程优化[J].现代食品科技,2019,35(6):200-206. B.-W. Zhu, iD Q. Xiong, F. Ni, Y. Su,. Yao. High-level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k-carrageenase from marine bacterium Pedobacter hainanensis NJ-02[J]. Applied Microbiology, 2018, 66(5):409-416. 陈海超,王延斌,熊强(通讯作者). 醋酸菌发酵产细菌纤维素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J].现代食品科技,2018,39(03):117-121. 王冀宁,潘晓晓,熊强等.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的我国食品生产环节安全监管指数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 19:209-215. Qiang Xiong, Zheng Xu, Lu Xu, Zhong Yao, Sha Li, Hong Xu.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γ-GABA Using Recombinant E. coli Expressing Glutamate Decarboxylase (GAD) Derived from Eukaryot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J].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2017, 183:1390-1400 熊强, 王延斌, 韩浩. 双歧杆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的比较[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 42(12): 45-48. 熊强, 王凯, 王延斌. 植物乳杆菌的功能评价[J].生物加工过程,2016,14(6): 46-53.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