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蒋刚

个人简介

工作经历 2021.03-至今 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2013.11-2014.12 中组部第 14 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厅长助理(挂职); 2013.04-2021.03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副院长; 2010.06-2013.04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教授; 2011 年 5 月兼任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0.03-2011.03 美国堪萨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Kansas)访问学者,2010.6 晋升教授; 2004.06-2010.06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工程系副主任、系支部书记,2007年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负责人; 2001.06-2004.05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2003.8 晋升副教授; 2000.07-2001.05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讲师; 1996.07-1997.08 深圳龙岗地质技术开发公司,工程师; 教育背景 1997.09-2000.06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博士(岩土工程); 1993.09-1996.06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工程系,硕士(岩土工程); 1989.09-1993.06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力发电工程系 本科(水利水电工程建筑);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地下建筑结构、基础工程学、土质学与土力学; 研究生课程:高等基础工程、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理论、隧道结构设计理论、桩基工程; 招生方向 岩土工程、隧道工程、土木水利(专业学位)、资源与环境(地质工程专业学位) 科研项目 主要纵向课题: [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71468):能源桩热-力耦合承载机理及理论分析方法研究,2017.09-2020.12,已结题; [2] 江苏省建筑节能科技示范项目(2013SF01):地源热泵与桩基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2014.01-2016.12,已结题; [3]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06B04):大型商业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已结题,参加; [4]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D 类),2012-JZ-009,既有建筑(群)地下空间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2013/01-2015/12,已结题,主持; [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4420,复合桩基整体极限承载力与破坏机理研究,2004/01-2007/12,已结题,主持; 主要横向课题: [1]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复杂地层深基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2019.05-2020.12 [2]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三角软基处理问题与软土参数特性调查分析研究,2015.09-2017.10 [3] 昆山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能量桩热效应-静载荷联合测试体系研究与应用,2014.01-2016.10 [4] 广东省水利厅工程技术中心,电热-排水井联合地基处理技术研究,2014.11-2015.12 奖励荣誉 1. 肖军华, 蔡立艮, 施烨辉, 许建军, 卢浩, 黄牧, 董军, 梅国雄, 韩爱民, 蒋刚, 高康华, 郑军, 王长明, 王长俊, 胡光亮. 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理论与实践。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 10/15),2012; 2. 江苏省第九批“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计划资助对象,2012; 3.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8; 4. 南京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南京市政府,2005,排名 1/4; 5. 蒋刚*, 宰金珉, 陈国兴, 胡庆兴, 苏静波(2003). 复合桩基设计与沉降分析[J]. 2003;岩土力学. 24(3):405-409. 南京市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南京市政府,2003,排名 1/4 教材、著作、参编规范、专利 [1] 《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参编; [2] 《基础工程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参编; [3] 《基础工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一副主编; [4] 《岩土工程监测与检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参编; [5] 城市地下空间规程技术规程,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CECS285),2017,参编 [6] 行业规范《复合桩基础设计规程》HG/T 20709-2017,化工行业,2017,参编,第4 参编人; [7] 蒋刚, 路宏伟, 王彬彬, 刘伟庆(2016). 带有地源热泵双螺旋管状换热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 中国, ZL201410572810.4[P]. 2014. [发明专利], 2016-01-20 授权. [8] 刘伟庆, 路宏伟, 王彬彬, 蒋刚(2015). 带有地源热泵双半圆 W 并联形换热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 中国, ZL201420618931.3[P]. 2014. [实用新型] 2015-01-28 授权. [9] 蒋刚, 路宏伟, 王彬彬, 刘伟庆(2015). 带有地源热泵双螺旋管状换热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 中国, ZL201420618625.X[P]. 2014. [实用新型] 2015-01-21 授权.

研究领域

1. 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理论、极限分析理论; 2. 桩基工程、能源地下结构、深基坑工程; 3.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与地下空间开发; 4. 非饱和土力学、膨胀土边坡稳定;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Gang Jiang, Cheng Lin, Dong Shao, Mian Huang, Hongwei Lu, Gen Chen, Chenfeng Zong(2021). Thermo-mechanical behavior of driven energy piles from full-scale load tests[J]. Energy and Buildings, https://doi.org/10.1016/j.enbuild.2020.110668. [2] Dong Shao, Gang Jiang*, Chenfeng Zong, Yun Xing, Zirui Zheng, Shuangshuang Lv(2021).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behavior of energy pile under thermo-mechanical loads[J]. Soils and Foundation, https://doi.org/10.1016/j.sandf.2020.09.010 [3] 蒋刚*,李仁飞,王昊,陈根,路宏伟,邵东(2019). 摩擦型能源桩热–力耦合全过程承载性能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38 (12): 2525-2534. [4] 宗宸锋, 邵东, 黄胤培, 吴倩, 蒋刚*, 宋著(2019). 考虑径向温度效应的能源桩荷载传递分析方法研究[J]. 防灾减灾学报, 39(4): 658-664. [5] 黄胤培, 蒋刚*, 路宏伟, 宋著, 徐新丽, 洪鑫(2019). 基于指数模型的能源桩热-力耦合荷载传递分析方法[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1(1): 96-103. [6] 蒋刚*,张小兵,肖飞, 罗春雨, 韩杰(2018). 下卧倾斜地层的双层地基不排水承载力分析[J]. 建筑结构学报, 39(S1):344-349. [7] 路宏伟, 蒋刚*, 王昊, 洪鑫, 史春乐, 龚红卫, 刘伟庆(2017). 摩擦桩型能源桩荷载- 温度现场联合测试与承载性状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39(2): 334-342. [8] Lu, Hong-Wei, Jin, Xing, Jiang, Gang*, Liu, Wei-Qing(2017).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Energy Pile with U-Tube[J]. Energy Procedia, 105:4731-4737. [9] 王昊, 路宏伟, 洪鑫, 史春乐, 龚红卫, 蒋刚*(2016). 能源桩荷载-温度联合测试技术研究[J]. 工业建筑, 46(6): 111-118. [10] 蒋刚*, 江宝, 王旭东, 周峰(2013). 桩间距对桩筏基础结构性能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32(7): 1504-1512. 2.

学术兼职

1. 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副理事长; 2.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地下空间分会 常务理事; 3.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 桩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软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4. 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家库委员; 5. 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