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穆雅琴

个人简介

1980年出生,硕士,副教授,主治医师,中华医学会中国免疫学会会员,病原生物教研室主任。省级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现任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主任。承担本校本专科学生的微生物与免疫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工作。近年来,本人主要致力于生殖免疫相关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自任职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6余篇,SCI收录3篇,国家级8篇。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主持课题6项,其中省青年自然基金1项、省高校科技创新项目1项,省教改项目1项,大同市基础研究项目1项、校横向项目1项,校青年科研项目1项,校教改项目3项;参与课题8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1项、省社发项目1项,省高校科技项目2项、市科技项目2项以及校科研项目3项。获得的荣誉有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持山西省精品课程1项(认定课程),山西省精品课程1项(培育课程),参编教材6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 主持和参与的科研和教研项目 1.Foxp3基因表观遗传修饰对复发性自然流产孕鼠妊娠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70621/H0425),2011年7月,65万元,第三参与人。 2.脂类代谢相关分子miRNA、Col6a5、Gpr1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省高校科技创新项目(2020L0468),2020年7月,3万元,主持人。(在研) 3.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PAD课堂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省教改项目,2020年7月,主持人。(在研) 4.HPSE在人类正常妊娠和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作用研究。山西省青年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0021036-4),2010年7月,5万元,主持人。 5.heparanase/syndecan-1调节轴与人类自然流产发生机制的相关性研究。大同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6114),2016年10月,5万元,主持人。 6.HPSE、MMP-9和syndecan-1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与人类自然流产发生机制的相关性研究。山西大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向项目(HX-201948),2019年3月,10万元,主持人。(在研) 7.山西省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母婴健康评估及对策。省重点研发计划(社发领域)一般项目(201903D321021),2019年12月,10万元,第四参与人。(在研) 8.母胎界面Th17/Th22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2017165),2017年04月,3万元,第四参与人。 9.NK、Treg细胞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意义及作用机制研究。大同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6115),2016年10月,5万元,第四参与人。 10以临床病例为引导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践实验教学的研究。大同大学校级教改项目(XJG2015210),2015年6月,0.3万元,主持人。 11.PBL和RISE在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中的研究。大同大学校级重点教改项目(XJG2014104),2014年5月,0.5万元,主持人。 12.HPSE 和Syndecan-1在人类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作用关系研究。校大学生创业项目(XDC2014119),2014年5月,指导老师。 13.以CYP1B1基因为靶点逆转卵巢癌紫杉类耐药研究。大同市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2014102-2),2014年10月,2万元,第二参与人。 14.CYP1A1和MMP-26与山西地区早期宫颈癌发病机制研究. 山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2013011045-3),2013年5月,4万元,第二参与人。 15.Mater、GRP在流产小鼠母胎界面的表达。山西大同大学青年科学研究项目(2007Q17),2007年7月,0.6万元,主持人。 所获得的奖项 1.母胎界面免疫微环境失调机制的探讨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2016-Z-2-011),2017年11月,第三完成人。 2.母胎界面免疫微环境失调机制的探讨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2016年4月,第三完成人。 3.人乳头瘤病毒(HPV)致癌的分子机制以及HPV基因检测对宫颈癌临床诊断的研究。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2011-J3-074),2012年5月,第四完成人。 4.人乳头瘤病毒(HPV)致癌的分子机制以及HPV基因检测对宫颈癌临床诊断的研究。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011年7月,第四完成人。 5.《宫颈病变双语教学》课件获2011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校理科组三等奖,2011年7月,第三完成人。 6.人乳头瘤病毒致癌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以及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的建立。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2009-Z-2-2008),2010年3月,第三完成人。 7.穆雅琴,2010年山西大同大学科技奖先进个人二等奖。 8.人乳头瘤病毒(HPV)致癌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以及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建立。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009年7月,第三完成人。 主编和参编的教材 1.参编《医学免疫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11,撰写第十章、第十八章,2.5万字。 2.参编《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09,撰写第十六章,1万字。 3.参编《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2014.06,撰写第十八、十九章,1.2万字。 4.参编《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5,撰写第五章、第十二章(第一、二节),2万字。 5.副主编《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1,2万字。 6.参编《病原生物学》,人民军医出版社(tbook检索),2011.01,撰写第十八、十九、二十章,3万字。 专利 1.适用于免疫和萃取的穿刺密封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ZL201620052818.2,专利证书号:5316418,2016年6月。 2.一种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ZL201620052819.7,专利证书号:5457115,2016年8月。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Expression of heparanase in the spontaneously aborted human chorionic villus.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bstetrics & Gynecology,2018,(2):174-177.(SCI收录) 2. CYP1B1 enhances the resistance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cells to paclitaxel in vivo and in vitro. Int J Mol Med,2015,35(2):40-348.(SCI收录) 3. Analyses of Bcl-2,Survivin,and CD44v6 expressions and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cervical carcinoma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07,39:441-448. (SCI收录) 4. 以临床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8):74-75。 5. PBL与RISE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实践中的探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5:119-120。 6. HPSE和Syndecan-1与人类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关系。中国公共卫生,2015,31(5):606-608。 7. CYP17基因多态性与大同地区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关系研究。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5,31(3):40-42。 8. 类肝素酶在人类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作用研究。现代免疫学,2014,34(2):99-102。 9. 乙酰肝素酶在人类自然流产中的作用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1):3958-3960。 10.乙酰肝素酶在人类妊娠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306-1308。 11.乙酰肝素酶在人类自然流产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21(1):13-15。 12.乙酰肝素酶与人类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研究。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3,29(6):38-39。 13.促胃泌素释放肽在自然流产小鼠母胎界面作用。中国公共卫生,2011,27(8):1019-1020. 14.促胃泌素释放肽与小鼠自然流产的关系。生殖与避孕,2010,30(10):665-667。 15.宫颈癌凋亡抑制因子表达与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2):1416-1418。 16.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生物学研究进展。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6,26(1):37-39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