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谢基伟

个人简介

现任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生于江西省赣州市,1999-2002 毕业于赣州市第三中学,2002-2006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本科,2006-2011南京大学研究生,2008-2010佛罗里达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11-2013多伦多大学博士后。2014-2020为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 2010年获首届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2获年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013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18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9年得到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支持,并获得中国天文学会第七届“黄授书奖”,亚太地球科学学会(AOGS)“卡米德讲座奖”以及江苏省天文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二完成人)。研究成果曾分别被评为2016年度和2018年度中国十大天文科技进展。 承担课程 《理论力学》,《天文与天体物理热点研究》,《千亿星辰》,《科学之光》,《天文探秘》

研究领域

为太阳系外行星的普查、形成和演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用我国LAMOST望远镜揭示系外行星轨道规律和发现新的行星族群。巧妙的结合我国LAMOST数据和Kepler数据,对系外行星进行统计分析,并因此揭示行星圆轨道的普遍性以及偏心率和轨道倾角的线性规律,为理解系外行星的形成机制提供重要观测参考依据。新的热海王星行星族的发现不仅为检验各种具体的行星形成模型提供了观测依据,还为揭开热木星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Xie et al. 2016, Dong et al. 2018) (2) 通过统计分析斯皮策太空望远镜(Spitzer)和斯隆数字化巡天望远镜(SDSS)的观测数据,结合数值模拟和理论推导,提出了环白矮星尘埃盘和白矮星大气金属污染的演化模型,揭示了白矮星吞噬其周围残留行星物质的演化规律。(Chen et al. 2019) (3) 从Kepler卫星观测数据中发现和证认了54颗系外行星,占当时Kepler发现行星总数的1/4左右。这些发现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报道,被美NASA的系外行星档案中收录并将其论文标注为发现文献 (Xie 2013, 2014) (4) 对双星系统中行星的形成做了系统研究,并提出双星系统中星子生长的新机制。Xie & Zhou (2008, 2009), Xie et al. (2010a,b, 2011)。

学术兼职

中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科学委员会和用户委员会委员、《天文学报》副主编、被聘为江苏省天文学会“科技传播专家”、“科普校园行专家”,“苏州科普大使”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