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丁珊珊

个人简介

专著 《中国电影刊物史稿1921-1949》,中国电影出版社,2017年7月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导演卷)副主编 《中国电影通史》(上、下),1937年-1945年部分。 《中国电影历史图志(1896-2015)》(上、下),1930年-1950年部分。 课题 1、2018年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当代‘红色经典’作品的影像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8CZW042 2、2014年主持江苏省人文社科项目重点项目“民国时期南京学派影视研究之研究”,项目编号:14YSA002(已结项) 3、2017年作为第一参与人负责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呐喊与低语——重塑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1937-1945)”,项目编号:17FYS010(已结项) 4、2012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电影刊物与中国电影史”。项目编号:12YJC760014(已结项) 【获奖情况】 2020年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 2019年获得江苏省优青称号 2018年获得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7年获得仲英青年学者称号 2017年获得南京大学科研原创奖二等奖 2015年南京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原创奖 2014年紫金文艺评论奖三等奖 2012年获江苏省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实践成果】 2018年指导的南京大学天健社拍摄的系列短片《寻味金陵》获得了由共青团中央、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社联合颁发的“百佳创意短视频”奖。本人也获得了中国共青团“优秀指导教师奖”提名。 【承担课程】 1、《电影的奥秘》本科生通识课程 2、《中国电影史》本科生核心课程 3、《中国经典电影赏析》本科选修课程 4、《类型电影分析》本科选修课程 5、《电影艺术专题》硕士课程 6、《艺术学论文写作》硕士课程 7、《论文写作与研讨》博士生课程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电声〉的办刊理念及电影史意义》,《文艺研究》,2010年第11期。 2、《纸上光影:电影刊物与早期中国电影史书写》,《文艺研究》,2013年第5期。 3、《“内参片”的放映及其对新中国电影的影响》,《文艺研究》2016年第8期。(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 4、《论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史料意识》,《江苏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影视版》2018年第5期全文转载。 5、《从追逐摩登到感时忧世——史东山电影论》,《文艺争鸣》,2018年第9期。 6、《电影史研究中史料的跨界与扩容》,《文学研究》,2018年第4卷第2期。。 7、《坚守类型的多元化追求——新世纪以来韩国商业电影述评》,《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8年12月 。 8、《战时“沦陷区”的中日合拍片述评》,《当代电影》,2017年第3期。本文被收录进北京师范大学主编《影史影人新研究》文集。 9、《莺歌燕舞外的政治杂音——重读影片<万紫千红>》,《当代电影》,2016年第3期。 10、《苏里的电影人生及其艺术特色初探》,《当代电影》,2013年第9期。 11、《20世纪30年代上海“附属性电影刊物”初探——以<联华画报>、<明星月报>为例》,《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3年第3期。 12、《新世纪以来中国商业电影的生存境遇》,《南方文坛》,2012年第5期。 13、《从电影刊物看沦陷时期上海电影的“抗议性”——以<上海影坛>为中心的考察》,《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14、《抗战后上海电影刊物的形态特征——以<电影杂志>为例的考察》,《当代文坛》,2012年第5期。 15、《电影特刊与早期中国电影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16、《论中国水墨动画影片的艺术风格》,《文艺争鸣》,2007年第4期。(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 17、《从电影杂志看早期中国电影商业美学的传统资源——以〈电声〉、〈青青电影〉为例》 18、《〈影戏杂志〉:中国电影刊物的初始探索》,《当代电影》,2011年第9期。 19、《论“满映”的女明星形象及其文化内涵》,《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学术兼职

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江苏省高校美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江苏传媒研究会理事 中国好创意江苏赛区理事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