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康尔

个人简介

著作、教材 1、《西方电影导读》,康尔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2、《电影艺术通论》,康尔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3、《艺术原理通论》,康尔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4、《八方高论》,康尔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5、《艺术与艺术教育论丛》,康尔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6、《艺术与艺术教育论丛(第二辑)》,康尔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7、《百年电影与江苏》,康尔副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课题 1、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批准号17ZD08),康尔任子课题负责人。 2、2016年,教育部艺术教育专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紫砂艺术传承基地”建设,康尔任执行主持。 3、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剧情片叙事策略研究”(批准号13BC028 ),康尔任主持。 4、2010年,教育部“马工程”项目“艺术学概论”,康尔为课题组专家。 5、2008年,江苏省文化建设重点项目“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炼整合为文化建设资源的研究”,康尔任主持。 6、2007年,教育部素质教育创新项目“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康尔任执行主持。 【获奖情况】 1、2018年,康尔指导的微电影《诚意之作》获第五届“全国大艺展”一等奖。指导教师康尔获教育部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 2、2015年,康尔指导的微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获第四届“全国大艺展”一等奖。指导教师康尔获教育部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 3、2012年,康尔指导的微电影《兔宝》获第三届“全国大艺展”一等奖。指导教师康尔获教育部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 4、2014年,康尔论文《巧智之美与相声艺术》获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理论奖”、第五届“江苏曲艺芦花奖•理论奖”。 5、2014年,康尔论文《默会认识论对艺术教育的启示》获第四届“江苏省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比”特等奖。 6、2011年,康尔论文《把艺术创作论开发、拓展为创造学的几点思考》获第三届“江苏省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比”特等奖。 7、2011年,康尔主编的教材 《艺术原理通论》获“江苏省精品教材”奖。 8、2009年,康尔主持的教学成果“文化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9、2009年,康尔主讲的课程“西方电影赏析”获南京大学“精品课程”奖。 10、2008年,康尔论文《再论公共艺术教育的不可替代性》获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科学论文二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论文特等奖”。 11、2007年,康尔主持的“艺术经典赏析系列课程”获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2、2004年,康尔参与完成的教改项目“在多校区办学中建设优良育人环境的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实践成果】 1、话剧剧本:《中山码头》(该剧本为“国家公祭日”专题创作,由江苏省文联组织排演,2017年11月,该剧获第十届江苏省 “五个一工程奖”。) 2、话剧剧本:《书香茶楼》(该剧本2010年3月获第九届“江苏省戏剧文学奖”二等奖。被江苏省话剧院录用并公演。2010年12月,该剧获得了第七届“中国话剧金狮奖”,并入选“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3、话剧剧本:《书香茶楼Ⅱ》(该剧本被江苏省话剧院录用并公演。2012年5月,该剧入选“韩国(大邱)中日韩国际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该剧本发表于《剧影月报》“江苏省戏剧文学奖2008-2014获奖作品选”专刊,2014年6月出版。) 4、话剧剧本:《激辩38天》(该剧本于2013年3月获第十一届“江苏省戏剧文学奖”唯一的一等奖,被江苏省话剧院录用并公演。该剧获得了第九届“中国话剧金狮奖”,并入选第五届“国际小剧场(山东)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该剧本发表于《剧影月报》“江苏省戏剧文学奖2008-2014获奖作品选”专刊,2014年6月出版。) 5、广播剧剧本:《茅以升·1937》(该剧本被镇江广电集团录用。该剧2014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江苏文艺台播出,并获第九届江苏省 “五个一工程奖”。) 6、电视连续剧剧本《紫玉金砂》(40集)(该剧本由中视传媒投拍,并于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八套黄金时段首出,被评为2006年“央视文化大戏”。) 7、电视剧剧本《鸽友》(该剧本由江苏电视台投拍,并于1993年在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播出,获第十三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8、电影剧本《我给爸爸加颗星》(该剧本由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投拍,1993年公映,获第四届“国际(北京)儿童电影节”优秀影片奖。) 【承担课程】 1、人文智慧与艺术教育(博士生课程) 2、美育与艺术教育专题(硕士生课程) 3、影视文本创作论(艺术硕士课程) 4、创作方法与创新思维(新生研讨课) 5、艺术原理与艺术经典(通识课程) 6、西方电影赏析(通识课程) 7、创意写作(通识课程) 8、紫砂文化与紫砂艺术(通识课程)

研究领域

艺术学理论、美育与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论研究、影视戏剧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杜威晚年的教育思想对于改进高校艺术教育的启迪》,《艺术百家》2017年第3 期。 2、《表象之下的深刻蕴含——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现象学解读》,《中国电视》2017年第8期。 3、《论喜剧性的营造策略与方法》,《艺术百家》2016年第6 期。 4、《影视剧创作中戏剧性的营造策略研究》,《中国电视》2016年第3期。 5、《曲艺学科建设的目标和路径》,《曲艺》2016年第7 期。 6、《通识教育期盼加快曲艺学的教材建设、学科建设》,《曲艺》杂志2015年第3期。 7、《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的叙事理论批判》,《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8、《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炼整合为文化建设资源的研究》,《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成果汇编(2008-2013)》,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9、《高概念:被误读的影视编创策略》,《艺术百家》2015年第4期。 10、《傻乐背后的缺失》,《江苏文艺评论》2015年第4期。 11、《悉德·菲尔德剧情片叙事理论评析》,《艺术百家》2014年第5期。 12、《默会认识论对艺术教育的启示》,《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4年第3期。 13、《从民间“口述剧”看社会表演的传统与特性》,《艺术百家》2014年第1期。 14、《谁在写剧本?》,《南大戏剧论丛》2014年第1期。 15、《营造意味:电影艺术提升品位的路径》,《东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16、《理论的混乱必然导致电视剧灵魂的缺失》,《中国电视》2013年第10期。 17、《灵活的叙事策略:提升中国电影海外影响力的关键》,《艺术百家》2013年第1期。 18、《国产电视剧如何摆脱同质化》,《中国电视》2013年第6期。 19、《张扬不可替代性——谈话剧艺术生存与发展之道》,《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3年第1期。 20、《“黑马”绝尘而去之后的冷思考————对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叙学分析》,《艺术百家》2013年第3期。 21、《论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的变异与升级》,《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3年第4期。 22、《影视剧创作规避虚假的谋略》,《艺术百家》2013年第6期。 23、《巧智之美与相声艺术》,《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24、《再问艺术是什么?》,《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25、《把〈资本论〉拍成电影:效果与初衷大相径庭的历险》,《艺术百家》2012年第4期。 26、《从艺术创作论中提炼具有普泛价值的创新路径的思考》,《艺术与艺术教育论丛(第二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27、《将中国‘非遗’转化为公共艺术教育资源的几点思考》,《中国艺术与传媒教育的当下文化思考》,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版。 28、《把艺术创作论开发、拓展为创造学的几点思考》,《艺术与艺术教育论丛(第一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9、《紫砂文化与风雅人生》,《艺文行思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30、《对电影文化研究的回眸与思考》,《中国电影理论评论六十年》,2009年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31、《对艺术文化研究的追问与思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9年第3期。 32、《再论公共艺术教育的不可替代性》,《艺术教育》2009年第5期。 33、《社会表述研究:艺术文化学新的发展向度》,《艺术百家》2009年第2期。 34、《论国产电视剧表述策略的调整与变化》,《艺苑》2008年第3期。 35、《放谈壶艺名家》,《人物》2008年第4期。 36、《论电视剧表述策略的变化》,《民营的激情与想象——论中国新文人电视剧》,中国广播出版社2008年5月版。 37、《居室电影三论》,《艺术百家》2007年第1期。(2008年1月获“第一届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研究奖”优秀论文一等奖) 38、《论公共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江苏高教》2006年第1期。 39、《放谈交响音乐》,《八方高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40、《探究表述之道:完善电影创作论的路径》,《当代电影》2005年第5期。 41、《放谈在综合性大学中普遍开展的音乐舞蹈教育》,《艺术百家》2005年第5期。 42、《提升校园文化的内在品质》,《光明日报》2005年5月17日理论版。 43、《认识•研究•动笔——由一把“蹩脚壶”开始了我的创作三部曲》,《文艺报》2005年12月1日影视版。 44、《公共艺术教育与创新素养的提高》,发表于《素质教育——南京大学的思考与实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5、《重审谢克纳——〈环境戏剧〉读后三思》,《艺术百家》2003年第4期。 46、《面对带病工作的语言》,《粤海风》2003年第4期。 47、《戏剧教育与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戏剧艺术》2002年第1期。 48、《关于提升国产电视剧美誉度的思考》,《中国传播论坛》,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学术兼职

南京大学艺术文化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紫砂艺术传承基地主任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曲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江苏省写作学会副会长 江苏省艺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江苏省双创人才联合会文化专委会副主任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