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周宪

个人简介

专著: 周宪:《文化间的理论旅行》,译林出版社2017年版。 周宪:《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第三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周宪:《美学是什么?》(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周宪:《从文学规训到文化批判》,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 周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周宪:《走向创造的境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周宪:《文化研究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周宪:《20世纪西方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周宪:《现代性的张力》,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课题: 周宪, 2017,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美学经典及其中国传播接受比较文献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A021 周宪,2012,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攻关课题“当代中国转型期的视觉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2JZD019 周宪,2006,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重点项目“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从现代到后现代”,项目编号:06AZW001 周宪,2001主持“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文化现代性研究”,项目编号:200007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周宪:《王广义的中国波普艺术图像学》,《学术月刊》2018年第1期 周宪:《视觉建构、视觉表征与视觉性》,《文学评论》2017年第3期 周宪:《小说修辞如何关乎伦理?》,《读书》2017年第4期 周宪:《从“沉浸式”到“浏览式”的阅读转向》,《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 周宪:《换种方式说“艺术边界”》,《北京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周宪:《审美回归之路》,《文艺研究》2016年第1期 周宪:《文学研究与研究文学的不同范式》,《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第3期 周宪:《从舞台到街角:舞蹈现代性的思考》,《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周宪:《文学理论的创新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周宪:《时代碎微化及其反思》,《学术月刊》2014年第12期 周宪,《关于跨文化研究中的理解与解释》,《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5期 周宪,《艺术现代建构的文化逻辑》,《文学评论》2014年第4期 周宪,《艺术理论的三个问题》,《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第3期 周宪,《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的紧张》,《文艺研究》2014年第5期 周宪,《从形象看视觉文化》,《江海学刊》2014年第4期 周宪,《从异面看同相:关于艺术和科学》,《学术界》2014年第3期 周宪,《在知识和政治之间》,《读书》2014年第2期 周宪:《当代设计观念的哲学反思》,《装饰》2013年第6期 周宪,《福柯话语理论批判》,《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1期 周宪,《剪不断理还乱的艺术边界》,《学术月刊》2012年第11期 周宪,《当代视觉文化与公民的视觉建构》,《文艺研究》2012年第11期 周宪,《经典的编码和解码》,《文学评论》2012年第4期 周宪,《文学理论范式:现代和后现代的转换》,《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周宪,《易卜生和蒙克的中国镜像》,《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第1期 周宪,《美学的危机或复兴?》,《文艺研究》2011年第11期 周宪,《布莱希特的中国镜像》,《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5期 周宪,《关于解释和过度解释》,《文学评论》2011年第4期 周宪,《跨文化研究:方法与观念》,《学术研究》2011年第10期 周宪,《身体表征:从美到极端》,《文汇报》2011年11月7日 周宪,《意识形态:从“自然化”到“陌生化”》,《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周宪,《速度政治与空间体验》,《文化研究》第10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周宪,《当代中国传媒文化的景观变迁》,《文艺研究》2010年第7期 周宪,《传媒文化:做什么和怎么做?》,《学术月刊》2010年第3期 周宪,《从同一性逻辑到差异性逻辑》,《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周宪,《重心迁移:从作者到读者》,《文艺研究》2010年第1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