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李乾坤

个人简介

1987 年生,河南商丘人。2010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2017 年6 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2015 年10 月-2016 年9 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柏林洪堡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曾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国际卢卡奇协会年鉴》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 余篇,译文1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译著4 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 开设课程: 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译文: 1. [德] 海德格尔:《道路回顾》,发表于《江海学刊》(CSSCI ),2011 年第4 期; 2. [日] 平子友长:《“物象化”与“物化”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发表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 年第4 期(缩减版),《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5 辑(完整版); 3. [日] 平子友长:《<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中的“Versachlichung ”和“Verdinglichung ”》,发表于《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5 辑 4. [德] 格特鲁德·海德格尔:《“他一直没有中断哲学研究”》,发表于《社会科学报》,2013 年2 月28 日 5. [德] 汉斯-格奥尔格·巴克豪斯:《新马克思阅读的开端》,《哲学基础理论研究》2016 年下; 6. [苏] 梁赞诺夫:《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的最新进展》,《江苏社会科学》(CSSCI ),2017 年第1 期; 7 . [德] 古斯塔夫·迈耶尔:《“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的“发现”》《江苏社会科学》(CSSCI ),2017 年第1 期; 8. [德]J. 罗扬:《< 德意志意识形态> 的形成特别会议》《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 ),2017 年第3 期; 9. [苏]阿多拉茨基:《<神圣家族>以及马克思1843年至1845年初的写作——MEGA1第一部分第3卷导言》,《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10. [苏]梁赞诺夫:《马克思恩格斯论费尔巴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部分导言》《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0辑; 11. [德]巴克豪斯:《论价值形式的辩证法》,《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1辑; 12. [德]安得利亚斯·阿恩特:《黑格尔的本质逻辑及马克思对其的阐释与说明》,《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1辑 学术著作: 1.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导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与张亮教授合著) 2. 《价值形式、国家衍生与批判理论——德国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德国‘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的理论与思想史效应研究”(项目编号:19CZX005)(主持); 2.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舒尔茨< 生产的运动> 翻译”(项目编号:17HQ004 )(主持);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马克思学’形成和发展、意识形态本质及其当代走向研究”(项目编号:13&ZD070)(子课题参与); 4. 南京大学文科青年跨学科团队专项项目:“后财富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的当代西方激进社会理论研究”(项目编号:0124/14370107)(主持); 5. 南京大学2020年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改研究课题:“南京大学劳动教育理论课程的研究与建设”(主持)。 教学和科研获奖: 南京大学思政专项奖教金(2021); 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0); 江苏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2020); 南京大学“校外实践教学优秀导师”(2019); 南京大学青年教师人文科研原创奖(2019); 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7)。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目前研究集中于马克思主义价值形式分析传统与德法批判理论比较研究

目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马克思从“类”到“社会”的话语转变:赫斯的贡献》,《学海》(CSSCI ),2012 年第3 期; 2. 《“自然形成的”是怎样的形成?——对<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 中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解读》,《社会批判理论纪事》(CSSCI ),第5 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年; 3. 《中国当代哲学研究中里程碑式的文本——纪念<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公开发表80 周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第6 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年; 4. 《<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 中的物与事物——对物化和事物化概念的一个文本考察》,发表于《现代哲学》(CSSCI ),2015 年第1 期; 5. 《社会主义图景的描绘及其哲学困境——评亚当·沙夫晚年的社会主义问题思考》,《学术交流》(CSSCI ),2015 年第8 期; 6.《“新马克思阅读”运动: 当代德国马克思研究的一种新纲领的探索》,《山东社会科学》(CSSCI ),2015 年第10 期; 7. 《还原被阉割的生命政治与犬儒理性》,《社会科学报》2015 年10 月29 日; 8. 《“新马克思阅读”的理论影响》,《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 年1 月29 日; 9. 《“生”之生产:马克思与生命政治学批判的理论关联》,《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 ),2016 年第2 期; 10. 《理性自我否定的现实根源——析< 启蒙辩证法> 中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求是学刊》(CSSCI ),2016 年第2 期; 11. 《新马克思阅读的当代书写:英格·埃尔贝访谈》,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7 年第1 期; 12.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德法历史主义与结构主义之争——一场基于< 资本论> 解读的话语争锋》,《天府新论》(CSSCI )2017 年第5 期; 13. 《中国学界< 资本论> 研究热潮的动因、路径评析》,《学术交流》(CSSCI 扩展)2017 年第9 期; 14. 《舒尔茨< 生产的运动> :马克思生产话语形成的重要坐标》,《哲学研究》(CSSCI ),2017 年第11 期; 15. 《走进学园后的MEGA2 :对MEGA2 编辑现状的考察》,《山东社会科学》(CSSCI ),2018 年第1 期; 16. 《生命政治与犬儒主义:福柯对新自由主义治理术的批判》,《国外理论动态》(CSSCI ),2018 年第4 期; 17. 《对MEGA 历史上三个编辑原则的比较》,《现代哲学》(CSSCI ),2018 年第2 期; 18. 《批判与建构的冲突:论阿多诺之后的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格局》,《江海学刊》(CSSCI ),2018 年第4 期; 19. 《历史的还是逻辑的?——价值形式分析的两个不同阐释方向》,《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CSSCI ),第15 辑,人民出版社2018 年; 20. Lukács in China, in: Jahrbuch der Internationalen Georg-Lukács-Gesellschaft2017/2018. 2018.9; 21. 德国“新马克思阅读”的兴起、基本理论及其成就》,《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18年第6期; 22. 《重思法兰克福学派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传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月31日; 23. 《对《资本论》价值形式理论的三种哲学阐释》,《江西社会科学》(CSSCI),2019年第2期; 24. 《德国国势学传统与舒尔茨的方法论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9年第2期; 25. 《自我保存:生命政治的内在逻辑——兼论福柯与社会批判理论的政治哲学关联》,《内蒙古社会科学》(CSSCI),2019年第3期; 26. 《德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失去的三十年”及其思想史效应》,《西南大学学报》(CSSCI),2019年第4期; 27. 《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定在概念》,《学海》(CSSCI),2019年第4期; 28. 《何谓批判理论?——阿多诺《关于批判理论的要点说明》解读》,《现代哲学》(CSSCI),2019年第4期; 29. 《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CSSCI),2019年第4期; 30. 《历史唯物主义形成史中一个被忽略的对象:舒尔茨和他的<生产运动>》,《教学与研究》(CSSCI),2019年第4期; 31. 《新马克思阅读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政治经济学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2019年(第4辑) 32. 《价值形式、国家形式与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基于德国新马克思阅读的探讨》,《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0年第3期; 33. 《福柯的赌注:知识权力生产的经济学话语》,《哲学分析》(CSSCI),2020年第2期; 34.《马克思柏林笔记文本群的形成、内容及其意义》,《南京大学学报》(CSSCI)2020年第3期; 35.《直言与生命美学:福柯晚年的犬儒主义研究》,《学术交流》(CSSCI扩展),2020年第7期。 36.《论马克思的社会劳动概念及其批判性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2辑; 37. 《批判理论与批判哲学的厘定与探源:霍克海默和福柯的比较》,《福建论坛》(CSSCI),2020年第11期; 38.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对“资产阶级社会”本质的解剖》,《东南学术》(CSSCI),2021年第1期; 39. 《马克思对现代犬儒主义的批判》,《哲学动态》(CSSCI),2021年第3期。 40. 《价值形式分析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西方左翼理论话语转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年第5期; 41. 《发达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阶级分析:霍克海默的“帮会理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24辑,2021年; 42. 《马克思《巴黎笔记》中的政治经济学探索及其哲学基础》,《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11期; 43. 《青年马克思对货币问题的理解及其意义》,《厦门大学学报》2021年第11期; 44. 《资产阶级国家形式的拜物教批判——西德20世纪70年代的国家衍生论争》《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0辑,2021年。 教学论文 1.《把握好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价值导向》,《群众·大众学堂》2020年第6期 评论文章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面对资本主义的最新变化? ——“第三届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哲学研究》2012 年第3 期,第二作者; 2. 《“鲍德里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 年第1 期; 3. 《第一届海峡两岸社会批判理论论坛综述》,《哲学动态》2014 年第8 期; 4. 《当代批判理论阐释的不同路径与共同担当——“第一届海峡两岸社会批判理论论坛”综述》,《现代哲学》2014 年第4 期。

学术兼职

任全国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与文献研究会理事,国际卢卡奇协会会员,柏林批判理论研究所(InkriT)Fellow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