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王建华

个人简介

安徽固镇人,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与省部级课题,专著先后获得南京大学人文社科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年入选“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21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同时兼任江苏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首席专家、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等。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共党史、现当代中国政治、政党理论与实践研究。目前开设课程:中共党史专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党建理论与实践、政党制度专题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专题研究等。 开设课程: 中共党史专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党建理论与实践、政党制度专题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专题研究等。 学术专著 《夭折的合法反对——民初政党政治研究(1912-1913)》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南京大学人文社科一等奖) 《中国革命的乡村道路》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主持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思想百年发展史研究(1921—2021)。 2.国家社科专项工程: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下的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研究。 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乡村政权建设研究。 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乡村社会改造研究。 5.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选举研究。 6.江苏省委统战部委托项目:民主党派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7.江苏省委统战部委托项目:中国多党合作的民主监督问题研究。 8.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的政党与社会关系研究。

研究领域

中共党史、现当代中国政治、政党理论与实践研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威权主义政治下政党话语的双重性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2.《民初政党经费来源研究——以共和(统一)国民(同盟)两党为个案》(《民国档案》2007年第1期) 3.《政见商榷会与毁党造党说》(《历史教学》2007年第2期) 4.《民初宪政对国民党早期政治发展的影响》(《学海》2007年第4期) 5.《共和精神的缺失——民初政党失败再思考》(《人文杂志》2007年第1期) 6.《乡村社会改造中“公民塑造”的路径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7.《群众路线:民主的中国路径》(《人文杂志》2008年第6期) 8.《民初共和党基层党员研究——以江苏昆山、川沙为个案》(《民国研究》2008年总第13、14辑) 9.《革命视域下的乡村妇女解放》(《天府新论》2010年第1期) 10.《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户计划》(《中国农史》2010年第1期) 11.《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识字运动》(《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2期) 12.《政党与现代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复旦学报》2010年第2期) 13.《中国共产党各时期入党誓词考证》(《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8期) 14.《改造民主:抗战时期“三三制”选举的革命面像》(《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 15.《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党员登记》(《党的文献》2011年第1期) 16.《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理论的独创性发展》(《西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17.《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制度建设的逻辑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18.《陕甘宁边区的新文字运动——以延安县冬学为中心》(《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19.《社会治理视域下政党组织变革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20.《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情况的历史考察》(《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9期) 21.《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资源配置研究——基于国家治理的考察视角》(《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22.《我国多党合作的民主监督问题研究——基于比较政党制度的视角》(《学术界》2013年第1期) 23.《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兼析新民主主义理论生成的实践逻辑》(《福建论坛》2013年第3期) 24.《阶级民主的工具效用——中央苏区的选举动员》,《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25.《从代表性到代表力——政党研究的可能路径》,《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 26.《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根据地政权建设中的选举委员会》,《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6期。 27.《组织发展的弹性空间——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吸纳党员机制的历史考察》,《人文杂志》2014年第10期。 28.《互联网时代的政党与社会沟通——基于中国情境的现实观察与理论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11期。 29.《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实践的中国特色——以组织发展为中心的历史考察》,《东南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30.《革命语境中“群众”内涵的演变——基于新中国成立前中共文献的文本分析》,《党的文献》2016第2期(第二作者)。 31.《建立有组织的生活——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乡村支部建设》,《人文杂志》2016年第5期。 32.《政治领域的“游击战”与红色民主的建构——中共局部执政时期的政权选举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33.《权力竞争抑或制度消费——国外政党“碎片化”趋势反思》,《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6期。 34.《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政权选举的特点》,《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 35.《革命的理想人格:延安时期劳动英雄的生产逻辑》,《南京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36.《如何勘定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基因》,《人民论坛》2016年第26期。 37.《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治党的必然逻辑》,《人民论坛》2016年11月特期。 38.《革命的组织艺术——以中共与群众团体为中心的考察》 《人文杂志》2017年第8期 39.《权利抑或责任——革命情境下妇女解放的行动逻辑》 《江海学刊》2017年第4期 40.《探寻党建科学化的创新机制——基于组织建设的维度》 《理论探索》2017年第5期 41.《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财政动员》 《东南学术》2017年第5期 42.《以历史自信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人民论坛》2017年9月上 43.《中国经验为世界提供新选择》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0月30日 44.《乡村观念世界的现代转型——以延安时期改造巫神为中心的历史考察》,《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45.《群众路线是如何炼成的——基于陕甘宁边区征粮的观察视角》,《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46.《提升新时代思想建党水平的辩证思考》,《东南学术》,2018年第3期。 47.《革命的群众艺术——延安时期的新秧歌运动》,《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48.《党的政治建设的着力点》,《光明日报》,2018年3月29日。 49.《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行动方略》,《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50.《提高新时代党建质量的辩证思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51.《人民战争对制度成长的多重影响》,《中共党史研究》2020年第1期 5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自我革命的?——基于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的文本分析》,《东南学术》2021年第3期; 53.The Latinxua Sin Wenz Movement in the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 of China: Centred on winter schools in Yan’an County.Cultu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Culture and Axiology 17(2), 2020 (A&HCI来源期刊) 54.《中国共产党与百年反贫困的中国方案》,《南京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 55.《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反贫困的中国化道路》,《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11期。 56.《中共党内会议的政治与技术分析——基于组织史的考察视角》,《复旦政治学评论》第24辑。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