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周沛

个人简介

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基地、南京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工作、残疾人事业发展;开设“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等课程。1978年9月入南京大学哲学系,1982年7月本科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1983年9月入中央党校理论部,1986年7月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02年9月在职就读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2005年12月获社会工作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 in Social Work);2001年9月在职就读于南京大学哲学系,2005年11月获哲学博士学位。 个人著作及教材 18.《社区社会工作(第二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17.《残疾人发展理论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主编; 16.《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概要》,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主编; 15.《现代社会福利》,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14.《残疾人社会福利》,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13.《残疾人社会工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2.《企业社会工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11.《社会保障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10.《社会工作概论》,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09.《社会工作概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08.《社会福利体系研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07.《社区社会工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06.《农村社区发展模式比较研究》,香港:香港三元出版社,2001年版; 05.《农村社会发展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04.《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论》(与孙霞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03.《马克思社会思想史纲》(参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02.《江苏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与对策》(参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01.《中西哲学简史》(参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译著 01.《发现的模式》(Patterns of Discovery)(美汉森著,与邢新力合译),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公司1988年版。 科研项目 32. 201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残疾人家庭与社会支持机制构建及案例库建设,2017ZDA115,主持人; 31. 2017,无锡市横向课题:无锡市与波士顿市残疾人发展比较研究,主持人; 30. 2017,江苏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 重点项目:当代残疾人就业问题及解决策略,SC01001,主持人; 29.2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积极福利视角下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14BSH104,主持人; 28.2014,中国残联2014-2015年度项目:残疾人社会交往网络研究,2014&ZD004,主持人; 27.2014,深圳龙华新区项目:工青妇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主持人; 26,2013,中国残联、香港嘉道理重点项目: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人力资源研究,NCCJR&2013—15C,主持人; 25.2012,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苏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与并轨研究,12DDA010,主持人; 24.2011,教育部2011聘请外国专家项目: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主持人; 23.2011,江苏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城市社区养老体制机制研究,2011ZDIXM006,主持人; 22.2011,南京市残联:南京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研究,主持人; 21.2011,南京市国土局:南京市土地管理与耕地保护研究,主持人; 20.2011,江苏省计生委:家庭与人口福利研究,主持人; 19.2010,江苏省残联: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创新研究,主持人; 18.2010,深圳招商银行:养老需求测度及产品设计,主持人; 17.2010,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项目: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康复工作研究,2010&YB009,主持人; 16.2009,国家教育部规划项目: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以江、浙地区若干企业为例,09YJA840020,主持人; 15.2009,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项目: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研究,主持人; 14.2008,香港理工大学资助项目:企业社会工作研究,主持人; 13.2008,国家教育部聘请外国专家重点资助项目: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研究,主持人; 12.2008,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2008年度曾宪梓助残研究 基金科研项目招标课题: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政府责任研究,2008CDIB09,主持人; 11.2007,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长江三角洲地区残疾人事业 发展研究(国家级课题),主持人。; 10.2006—200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研究, 06BSH048,主持人; 09.2004—2005,国家教育部聘请外国专家重点资助项目:乡镇社区发展研究,主持人; 08.2002—2005,国家教育部项目:乡镇社区发展模式与道路研究——以江苏省三个 周庄为例,02JA840006,主持人; 07.2004—2005,南京市科技局软科学课题:城市弱势群体生存状况及救助机制研究, 主持人; 06.2003—2004,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与救助机制研究, 主持人; 05.2002—2003,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课题:城市绝对贫困问题研究,主持人; 04.2001—2003,南京大学985分项目:新时期农村社会风险研究,参与者; 03.2001—2002,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乡镇社区教学实证研究,组织者; 02.1994—199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研究,主持人; 01.1992—199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研究,主持人。 学术交流 15.2009/1 香港理工大学学生互动及学术交流 14.2008/11,韩国光州全南大学学术会议。演讲; 13.2008/12,香港浸会大学访问; 12.2006/6, 第二届国际青年增权会议,香港城市大学。 11.2006/4,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福利改革国际会议,香港浸会大学。 对外交流 11.2006/5,香港浸会大学, 《农村居住集中化过程中农民住房福利研究》。 10.2005/11,中、日、韩社会福利研讨会,日本福祉大学,名古屋。演讲: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住房规划与保障》。 09.2005/4,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访问学者。演讲:《农村发展模式研究》。 08.2004/9, 资产建设国际研讨会,山东大学。 07.2004/2-5,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学习。 06.2003/10,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行政系访问学者。 05.2003/10,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访问学者。演讲:《内地社会救助制度分析》。 04.2002/9, 台湾政治大学学术交流。 03.2002/1,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访问学者,演讲:《内地城市绝对贫困研究》。 02.2000/12, 转变中的中国社会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 01.1998/6-9,福特基金交流,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 学术获奖 05. 2000年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04. 1999年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03. 1997年南京大学首届文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02. 1996年南京大学春兰教学奖; 01. 1995年南京大学育才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87. 2021,“PPP模式下社区康养结合服务链的风险及其治理”,《云南社会科学》,第3期。 86. 2021,“社区服务机构运行逻辑与基层政社关系——以江苏省‘残疾人之家’为例”,《学习与实践》,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21年第3期全文复载; 85. 2020,“缘情共同体:农村弱势群体支持中的情感逻辑——基于对两个助残扶贫案例的分析”,《青海社会科学》,第6期。 84. 2020,“‘福利整合’与‘福利分置’:老年残疾人与残障老年人的福利治理”,《内蒙古社会科学》,第3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20年第9期全文复载; 83. 2020,“共享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理论月刊》,第3期,与易艳阳合作; 82. 2020,“社会投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逻辑与效用”,《社会科学辑刊》,第2期; 81. 2020,“文化资本与助残社会组织文化建设”,《宁夏社会科学》,第1期,与易艳阳合作; 80. 2019,“危机与重构:AGIL框架下的农村残障老人家庭支持系统”,《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与易艳阳合作,第二作者; 79. 2019,“残疾人支持中的‘三Ⅰ’范式:内涵逻辑与推进路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第3期; 78. 2019,“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探析”,《江淮论坛》,第2期;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9年第7期全文复载; 77. 2018,“元治理视阈下养老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责任研究”,《兰州学刊》,第4期,与易艳阳合作,第二作者; 76. 2018,“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可及性研究——基于海南省三个民族自治县的调查”,《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与涂爱仙合作,第二作者; 75. 2018,“蒂特马斯三分法视角下的社区医养结合国际经验探究”,《老龄科学研究》,第10期,与易艳阳合作,第二作者; 74. 201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下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理念辨析”,《社会政策研究》,第1期,与匡亚林合作,第二作者; 73. 2018,“基于‘增进民生’的制度性福利与服务性福利整合研究”,《东岳论丛》,第5期;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8年第8期全文复载; 72. 2017,“‘增进民生福祉’需整合保障福利与社会工作福利”,《中国社会工作》,12月(上);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8年第4期全文复载; 71. 2017,“民办养老机构抗逆力探究”,《理论月刊》,第12期;与易艳阳合作,第二作者; 70. 2017,“‘+康复’残疾人精准扶贫模式及其运作路径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第3期; 69. 2017,“发展型社会政策视域下的残疾人非正规就业:分析框架、支持困囿与政策耦合”,《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与李静合作,第二作者; 68. 2017,“协同视角下社会救助模式与机制创新”,《江淮论坛》,第1期; 67. 2016,“城市‘老漂’群体实态:一个副省级城市证据”,《重庆社会科学》,第12期;与易艳阳合作,第二作者; 66. 2016,“残疾儿童福利困境与精准助残发展策略——以无锡、荆州、西安、宝鸡四市调查为例”,《东岳论丛》,第11期;与徐倩合作,第二作者; 65. 2016,“社会治理背景下中国残疾人福利模式构建——问题、逻辑及优化”,《南京大学学报》,第5期; 64. 2016,“差异化养老:基于老年残疾人异质性特点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与涂爱仙合作,第二作者; 63. 2016,“加快江苏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与并轨”,《唯实》,第1期; 62. 2015,“论我国老年社会福利供给中政府角色的嬗变”,《东南学术》,第3期;与陈静合作,第二作者; 61. 2015,“解决残疾人医疗保障问题根本在制度改革”,《中国医疗保险》,第6期; 60. 2015,“社会治理视角下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探略及发展路径分析”,《社会科学》,第8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5年第11期全文复载; 59. 2015,“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社会服务伙伴关系演化、本土化及治理之道”,《社会科学研究》,第4 期,与王磊合作;第二作者; 58. 2015,“老年社会福利供给中的市场作用及实现机制研究——基于福利多元主义视角”,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与陈静合作;第二作者; 57. 2015,“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三个向度”,《河南社会科学》,第1期;与梁德友合作;第二作者; 56. 2015,“泰国残疾人赋权模式及启示——兼论我国现代残疾人社会福利模式构建”,《甘肃社会科学》,第1期;与王磊合作;第二作者; 55.2014,“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构与弥合”,《求索》,第11期;与祝萍合作;第二作者; 54.2014,“社会福利理论:福利制度、福利体制及福利体系辨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4年第12期全文复载; 53.2014,“积极福利视角下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研究”,《东岳论丛》,2014年第5期; 52.2013,“企业社会工作目标指向探讨——一个有别于其他社会工作实务的视角”,《社会工作》,2013年第3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3年第10期全文复载; 51.2013,“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残疾人研究》,2013年第1期; 50.2012,“社会福利视野下的发展型社会救助体系及社会福利行政”,《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3年第3期全文复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3年第3期全文复载; 49. 2012,“论企业社会工作的概念、目标与原则”,《社会工作》,2012年第2期; 48. 2011,“论社会工作的‘介入性’与‘嵌入性’”,《浙江工商大学学报》,第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1年第12期全文复载; 47. 2011,“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创新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与曲绍旭合作); 46. 2011,“人口与家庭福利”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第6期(与李静合作); 45. 2011,“普惠型福利视角下城市高龄者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东北大学学报》,第4期(与管向梅合作); 44. 2011,“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研究》,第1期(与曲绍旭合作);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工作》 2011年第8期全文复载; 43. 2011,“从社会管制到社会治理——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创新”,《领导之友》,第4期(与李静合作); 42. 2010,“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研究”,《江苏社会科学》,第5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工作》 2011年第1期全文复载; 41. 2010,“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研究”,《南京大学学报》,第4期(与陈静合作); 40. 2010,“城市流动人口的非福利状态与促进策略”,《领导之友》,第4期(与管向梅合作); 39. 2010,“论灾害救助中的社会救助网络构建与社会工作介入”,《社会工作》,2010,第3期(与曲绍旭合作); 38. 2009,“长江三角洲地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江苏省残疾人状况分析和事业发展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2009; 37. 2009,“新型社会救助方式探讨”,《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第4期(与易艳阳合作); 36. 2009,“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建设的制度创新与模式选择”,《领导之友》,第4期,(与 赵海林合作); 35. 2009,“独生子女风险及其保障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第1期,(与周进萍合作);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 2009年第4期全文复载; 34. 2008,“福利国家和国家福利——兼论社会福利体系中的 政府责任主体”,《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 33. 2007,“论社会福利的体系构建”,《南京大学学报》第6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 2008年第3期全文复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体制改革》 2008年第2期全文复载; 32. 2007,“农村居住集中化过程中农民住房保障与福利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第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 2007年第10期全文复载; 31.2006,“城市贫民的生存现状与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 《南通大学学报》,第5期; 30.2006,“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同源性及其在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意义”,《江苏社会科学》,第2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第6期全文复载; 29.2006,“乡镇社区发展模式和道路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三个周庄为例”,《南京大学学报》,第2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学》2006年第7期全文复载; 28.2006,“城市弱势群体生存现状与救助机制研究”,《唯实》第2期; 27.2005,“一项急需而有价值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论企业社会工作”,《社会科学研究》,第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学文摘卡》2005年第10期摘录; 26. 2003,“社区工作中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及其意义”,《社会科学研究》,第6期; 25. 2003,“关于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几个问题”,《江苏社会科学》,第3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学》2003年第9期全文复载; 24. 2003,“论社会工作当中的社区保障”,《江海学刊》,第2期; 23. 2002,“社区照顾;社会转型时期重要的社会工作模式”,《南京大学学报》,第5期; 22. 2002,“集镇社区的经济依托和发展基础,兼论廿八都古镇的兴衰与开发”,《浙江省委党校学报》,第6期; 21. 2001,“农村发展三题”,《江苏经济》,第6期; 20. 2001,“重视和重建农村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学》,第2期; 19. 2000,“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城市绝对贫困现象研究”,《南京大学学报》,第6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1年第4期全文复载; 18. 2000,“农村社区发展模式研究”,《南京社会科学》,第11期;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农业经济》2000年第12期全文复载,2000年中国 社会学年会二等奖优秀论文; 17. 1999,“权威结构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第11期; 16. 1999,“再就业:农民问题的新内容”,《社会科学研究》,第5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2000年第1期全文复载; 15. 1999,“对一个共产主义小社区的考察”,《社会》,第5期; 14. 1999,“农村社区综合发展的十个问题”,《江苏社会科学》,第5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第9期全文复载; 13. 1999,“失业、失业保险、社会救济与经济增长”,《南京大学学报》,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第4期全文复载; 12. 1998,“我国两次劳动力剩余及转移的社会机制与社会功能、相互作用及基本对策”,《南京社会科学》,第11期; 11. 1997,“论社会保障的阶级属性、资金来源及建立原则”,《南京大学学报》,第2期;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第4期全文复载; 10. 1995,“建立三元社会结构是“民工潮”有序流动的战略选择”,《南京社会科学》,第10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学》1996年第1期全文复载; 09. 1995,《毛泽东农村社会调查与职业社会学家农村社会调查比较》,《南京大学学报》,第4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学》1996年第1期全文复载;南京大学1997年 文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08. 1995,“调查计划是社会调查中的重要一环——马克思《工人调查表分析》”, 《社会学与社会调查》,第4期。 07. 1993,“社会调查是克服主观主义的有力武器——试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工作 作风理论”,《南京大学学报》,第4期; 06. 1993,“街道经济与城市社区的现代走向”,《唯实》,第11期; 05. 1993,“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史的几个问题”,《南京大学学报》,第1期; 04. 1993,“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的是与非”,《南通师专学报》,第2期; 03. 1987,“家庭经济在苏北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江苏经济探讨》,第9期; 02. 1987,“主观主义与一般认识错误之区别”,《唯实》,第2期;《文摘报》1987年 7月12日转摘; 01. 1983,“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唯实》,第2期。

学术兼职

04.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 副秘书长 03.江苏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 副秘书长 02.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理事 01.江苏省社区发展研究会 副会长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