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高传胜

个人简介

江苏淮阴人。 兰州大学 经济学系 国民经济管理学专业 学士(1996年); 南京大学 商学院 国民经济学专业 硕士(2003年); 南京大学 商学院 政治经济学专业 博士(2006年); 清华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脱产博士后(2008年)。 现为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 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学方向: 社会保障与服务研究(博士生) 公共财政研究(硕士生)、非营利组织管理(MPA);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本科生)、社会政策(本科生)、经济学原理(本科生) 出版著作: 高传胜著:《老有所养,当问谁?——包容性发展视角下养老保障与服务再思讨》,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高传胜著:《包容性发展:理论、政策与践行路径》,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参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刘志彪、江静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 参著:《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问题与对策》(刘志彪、陈东等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年。 参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三角地区的探索与实践》(刘志彪、黄繁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参著:《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刘志彪、陈东等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年。 参著:《市场取向改革的胜利》(刘志彪、陈启斐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年。 参著:《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长三角地区的试验》(刘志彪、姜宁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参著,《集聚中实现包容性发展》(李善同、吴三忙等著),科学出版社,2014年。 高传胜、高春亮主编:《劳动经济学:理论与政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著,《“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李善同、刘志彪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 参著,《2030年的中国经济》(李善同、刘云中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参著,《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童星、林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2011年。 李善同、高传胜等著:《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参著,《我国制造业发展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年。 参著,《长三角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刘志彪等著,“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参著,《长三角托起的中国制造》(刘志彪等著,“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高传胜、陈祖华等译:《新闻中的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精要》,中信出版社,2005年。 主持和重点参与的部分科研项目(2007年以来): 2021.7-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江苏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与基于老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首席专家 2021.4- ,国家部委交办、国家高端智库委托课题,“构建我国‘一老一小’家庭支持政策体系研究”,负责人 2020.4-8,国家部委交办、国家高端智库委托课题,“十四五”非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思路研究,负责人 2020.4-8 ,江苏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助课题,江苏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主持人 2020.3-9 ,南京大学“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研究专项,疾病防控视角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协同建设与治理研究,主持人 2019.5-12,江苏省“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关于“十四五”时期江苏构建高质量民生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的思路研究,主持人。 2019.4-6,国家部委交办、国家高端智库委托课题,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负责人 2019.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包容性发展与治理视角下非户籍人口市民化的突破路径研究,主持人。 2018.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区域价值链分工协作的行政障碍、激励机制与政策措施研究,主持人。 2014.6- 2018.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包容性发展视角下加快我国老龄服务业分类协同发展研究,主持人。 2016.2-2016.8,民政部公开招标课题,国内及境外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研究,主持人。 2014.5-2016.6,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包容性发展视角下江苏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与服务体系研究 ,主持人。 2011.7—2015.1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包容性发展理论与江苏战略研究,主持人。 2010.3-2012.5,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委托项目,面向“十二五”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以***为例,主持人。 2010.1-201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济服务化的中国悖论与突破:基于服务功能视角的分类研究,主持人。 2009.11- 201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面向制造业升级的生产者服务业促进政策研究(刘志彪教授主持),项目申请与执行协调人。 2009.8-2013.12,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一般项目,国际金融危机与江苏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主持人。 2009.8-2012.12,江苏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产业互动与价值链形成的江苏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主持人。 2009.8-2010.7,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立项资助课题,加快苏州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主持人。 2008.2-2009.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委托项目,县域工业城市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以***为例,主持人。 2007.10-200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主持人。 2007.1-2008.6,第40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与升级的现实路径选择,主持人。 学术交流: 2014.10-2015.10,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政策学院,访问学者 2011.8,台湾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 2010.9-2011.8,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研究学者 2011.5,第二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南京 2010.11,第二十届中-日-韩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 2007.12,All China Economics (A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Hongkong 2007.11,第二届中国管理学年会,南京 学术奖项: 高传胜、李善同等,《中国服务业的短处、未来努力方向与政策着力点选择——基于中、美、日、德四国投入产出数据的比较分析》,第二届中国管理学年会优秀论文,2007

研究领域

社会保障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与治理;公共服务与治理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高传胜:《“十四五”时期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 高传胜:《供需两侧双向发力推进养老服务改革》,《思想理论动态参阅:财经参阅》(人民日报内刊),2021.94。 高传胜:《包容性治理与“十四五”医疗卫生治理现代化》,《人民论坛》,2021.5(中)。 高传胜:《新时代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建设再思讨——兼论人口流动对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挑战与应对》,《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中国知网首发,2020.10.10。 高传胜:《疫情防控背景下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与治理再思讨》,《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高传胜:《“十四五”时期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21.1。 高传胜、雷针:《高质量发展阶段分级诊疗政策的效果与走向》,《中州学刊》,2019.11。 高传胜:《智能养老:智能时代孕育的养老产业新业态——兼论智能养老与中国人口结构双重不利变化趋向带来的新挑战》,《学术前沿》,2019.9(下)。 高传胜:《领导干部“部门化”的根源与治本之策》,《人民论坛》,2019.7(下)。 高传胜:《基金可借贷融通的个人账户制:社会保险新模式》,《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高传胜:《高质量发展阶段医疗服务业发展与治理的路径选择》,《社会科学战线》,2019.5。 高传胜、李华:《贫困治理的包容性金融路径》,《江汉学术》,2019.2;全文转载于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经济学报》,2019.2。 高传胜:《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道德风险与改革思路》,《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全文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9.7。 高传胜、李善同:《高质量发展:学理内核、中国要义与体制支撑》,《经济研究参考》,2019.3;全文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9.8。 高传胜:《杜绝“吃空饷”,特权治理是关键》,《人民论坛》,2019.1(中)。 高传胜:《在包容性发展中保障与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发展实践总结》,《国家治理(周刊)》,2018.12(甲)。 高传胜:《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社会科学辑刊》,2018.5。 高传胜:《新时代实现“老有所养”的战略路径与政策重点》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4。 高传胜:《以需求导向推进高质量养老》,《群众》,2018.5(江苏省委党刊.思想理论版)。 高传胜:《人口大国能否以及如何续写规模优势》,《治理现代化研究》,2018.1;摘登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文摘(季刊)》,2018.3。 高传胜:《老龄服务业的供给侧改革与包容性发展》,《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高传胜:《论全面深化改革的学理内核——基于包容性发展与治理视角》,《领导之友(理论版)》,2017.7(上);转载于中央党校《党政干部参考》,2017.16。 高传胜:《老有所依,当问谁?——人口和家庭结构新情境下养老服务模式再审视》,《甘肃社会科学》,2017.3;摘登于《中国人口报》(理论版),2017-10-23。 高传胜:《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障碍与破解》,《福利中国》,2017.3。 高传胜:《包容性发展:中国崛起及其对外应对战略》,《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摘登于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05-05),转载于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网站、中国干部学习网、大河网——学术中原。 高传胜:《“十三五”时期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统筹改革思考》,《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1;摘登于《天津社会保险》,2017.4。 高传胜:《社会企业、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创业创新》,《人文杂志》,2016.12。 高传胜:《重构社会帮扶体系的思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摘登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7.2。 高传胜:《“老有所养”,中国该如何养?——基于养老服务与保障关系及发展的思考》,《兰州学刊》,2016.11 ;全文转载于《新华文摘.网刊》,2017.5。 高传胜:《打造“政务淘宝”,降低行政性交易成本》(政策解读),《中国行政管理》,2016.11。 高传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老年长期照护发展再审视》,《云南社会科学》,2016.5。 刘志彪、高传胜:《“放手”“不甩手”,构建服务型政府》,《新华日报》,2016-08-19(013):智库版。 高传胜:《老龄服务业促进政策及现实问题再审视》 ,《社会科学辑刊》,2016.4。 高传胜:《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突出问题与改革攻坚》,《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7。 高传胜:《包容性发展视角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新政再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16.3。 高传胜:《应急帮扶,还缺什么?》,《中国社会报》,2016-02-04。 高传胜:《包容性创新:贫困治理新思维》,《领导之友(理论版)》,2016.1;全文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6.5。 高传胜:《社会企业的积极功能、理论突破与中国纠偏——面向中国新常态的思考》,《人文杂志》,2015.10。 高传胜:《以老龄服务业包容性发展破解中国养老难问题》,《中州学刊》,2015.9;全文转载于国研网。 高传胜:《全面发展老龄服务业必须厘清的几个问题》,《理论与改革》,2015.5;摘登于《宏观经济管理》,2015.10。 高传胜:《社会企业与中国老龄服务供给》,《社会科学研究》,2015.3;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5.8;摘登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10;摘登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文摘(季刊)》,2015.4。 高传胜:《社会企业的包容性治理功用及其发挥条件探讨》,《中国行政管理》,2015.3;全文转载于国研网。 高传胜:《从国际比较看中国人口结构面临的双重风险》,《学术界》,2015.1。 高传胜:《扶贫济困的理念变革:从“输血式”走向包容性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0-17。 GAO chuansheng, Inclusive innovation paves new path to ending poverty,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today, 2014-11-02。 高传胜:《包容性发展:江苏绕不开的战略选择》,《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4.3。 高传胜、史先诚:《金融危机冲击成因与江苏经济发展的突破方向》,《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高传胜:《社会企业:反贫困与社会救助的新力量》,《中国社会报》,2013-10-21(003):理论版。 高传胜:《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事件:社会共责,还是政府全责?——包容性发展视角下关于公共治理机制的思考》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3。 张路、高传胜:《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徐倩、高传胜:《社会企业能否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救助方式?》,《中国民政》,2012.6;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工作》,2012.10;摘登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文摘(季刊)》,2012.4。 高传胜:《论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内核》,《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 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12.5。 高传胜:《论公共服务供给与中国实现包容性发展》,《东岳论丛》,2011.12。 高传胜:《论包容性发展的中国要义》,《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5。 高传胜:《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还可以再做些什么》,《中国民政》,2011.9;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社会工作》,2012.1。 高传胜、李善同:《全球危机与经济复苏:中国服务业的作用》,《经济研究参考》,2010.32。 高传胜:《新医改突破与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6。 高传胜:《中国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中国经济问题》,2008.2。 高传胜、汪德华、李善同:《经济服务化的世界趋势与中国悖论:基于WDI数据的现代实证研究》,《财贸经济》,2008.3;摘登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8;收录于《中国经济学年鉴(2009)》。 高传胜、李善同:《中国服务业:短处、突破方向与政策着力点》,《中国软科学》,2008.2;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8.6。 高传胜:《中国生产者服务对制造业升级的支撑作用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8.5。 高传胜、李善同:《服务业发展不足的结构性动因与突破方略》,《改革》,2007.12。 高传胜、李善同:《中国服务业的短处、未来努力方向与政策着力点选择——基于中、美、日、德四国投入产出数据的比较分析》,《中国经济评论》,2007.11。 高传胜、李善同:《中国生产者服务:内容、发展与结构——基于中国1987-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07.8。 高传胜、李善同:《经济服务化的中国悖论与中国推进经济服务化的战略选择》,《经济经纬》,2007.4;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7.12;摘登于《新华文摘》,2007.24。 高传胜:《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经济增长新动力》,《现代经济探讨》,2006.1。 高传胜、刘志彪:《“林杨之争”与后发国家经济长期发展》,《学海》,2005.5;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6.1。 高传胜、刘志彪:《以国民为基础的国民经济发展观》,《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5);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3; 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5.6;篇目辑览于《新华文摘》,2005.13。 刘志彪、高传胜、吴福象,《南京工业二元结构与国际化突破战略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5.9;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5.10。 高传胜、刘志彪:《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的集聚和发展》,《上海经济研究》,2005.8。 高传胜:《生产者服务业与经济国际化:耦合性与互动发展》,《现代经济探讨》,2004.11。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