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赵光锐

个人简介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获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至201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国际政治专业博士学位,期间获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东方毅奖学金、日本卡乐B基金奖。2008年9月-2010年9月作为博士生就读于德国图宾根大学政治学研究所(Institut für Politikwissenschaft der Universität Tübingen),柏林自由大学访问学者(2019-2021),曾到汉堡大学、巴伐利亚科学院、慕尼黑大学、维也纳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开设中国对外关系史、欧盟研究、“西藏问题”专题等本科生课程以及当代中国外交专题等硕士研究生课程。 德文译著 弗朗西斯·福山:“我们需要另一种文化”,《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1期。 尤尔根·哈贝马斯:“破产之后:新自由主义结束后的世界秩序”,《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3期。 科研项目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20世纪美国的西藏知识生产与涉藏话语体系”(主持) 2020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百年变局与全球人才流动”(主持) 2019年度南京大学文科跨学科青年团队“中国外交”项目(主持) 2018年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百层次项目“德国国际关系(外交)史学的历史发展与思想传统”(主持) 2014国家社科基金“英国与早期西方人西藏形象的塑造”(主持,结项鉴定:优秀) 2013年教育部项目“德国的西藏形象:历史演变与当代影响”(主持) 2012年南京大学文科青年基金“德国人的西藏观及其历史起源”(主持) 2013年外交部项目“国际社会对中非关系的研究现状”(参与) 2011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项目“茉莉花革命中的民族因素”(参与) 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外藏独的历史演变及其现代形态” (参与) 2007年外交部项目“西方发达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及对中国的启示”(参与)

研究领域

主要包括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外交、欧洲一体化、德国历史与政治、民族与民族主义、国际政治中的“西藏问题”等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想象西藏:德国的西藏形象及其历史起源》,中国藏学出版社(专著,即出) "论二十世纪上半期英帝国的西藏知识生产机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 "中欧关系新变化:人权外交、欧美协调及其限度",《中国评论》,2021年第5期。 “论利奥波德·冯·兰克的欧洲观念——以国际关系为中心”,《德国研究》2021年第1期。 “对外政策优先还是国内政治优先?--埃卡特·克尔关于第二帝国海军扩张问题的研究”,《国际政治研究》2021年第1期。 “后疫情时代的欧洲秩序”,《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1年第2期。 “皇家地理学会与近代英帝国的西藏知识生产”,《史林》2020年第4期。(人大 复印报刊资料《近代史》2021年第2期转载) “哈贝马斯的后民族格局理论——对《包容他者》与《后民族格局》的述评”,《亚洲概念史研究》第6卷,2020年。 “欧盟与国际秩序变革:观念、角色与挑战”,《南大亚太评论》2019年第2辑。 “毛泽东关于反对大国主义的思想及其历史遗产”,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年12月12日。 “哈贝马斯的欧洲一体化思想:世界公民理论下的欧洲联邦建设”,《德国研究》2018年第3期。 “施拉君特怀特兄弟的喜马拉雅之行及其历史影响”,《藏学学刊》第十四辑,2018年。 “哈贝马斯的欧洲认同思想评析”,《国际论坛》2018年第3期。 “最早进入西藏腹地的德国人威廉·菲尔希纳”,《中国西藏》2018年第5期。 “最早进入拉萨的德国人恩斯特·舍费尔及其西藏考察队”,《中国西藏》2018年第2期。 “二十世纪初德国的涉藏活动和西藏政策考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7年第12期转载) “斯文·赫定:游走在德英俄之间的探险者”,《德国研究》2017年第1期。 “基督教与藏传佛教的相遇:德国摩拉维亚传教士在西喜马拉雅地区活动考”,《四川大学学报》2016年 第6期。 “西方人视野中的汉藏关系:以入藏德国人作品为中心的分析”,《德国研究》2016年第1期。 “西方的西藏形象:以传统词汇为中心的考察”,《中国藏学》2016年第2期。 “二战期间德国的西藏和中亚考察与研究计划”,《藏学学刊》第12辑,2016年。 “一战前德国发展海权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载朱锋主编:《21世纪的海权:历史经验与中国课题》,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年。 “纳粹时期德国的西藏人类学研究及其影响”,《中国藏学》2015年第1期。 “历史追溯与现实关切:德国学界西藏研究的新进展”,《国际政治研究》2014年第6期(《民族社会学研究通讯》转载)。 “德国党卫军考察队1938-1939年的西藏考察”,《德国研究》201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历史》转载。) “西方有关德国涉藏历史的研究述评”,《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转载。) “当代德国涉藏情况及原因分析”,《德国研究》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转载,亦载《民族工作研究内参》。) “西方学人反思西藏认知的研究述评”,《民族研究》2011年第6期。 (《中国西藏》论点摘编。) “香格里拉—西方人的西藏认知及其成因”,《民族工作研究》2011年第4期。(《民族工作研究内参》转载。) “德国纳粹曾想在西藏寻找什么?”,《中国民族报》2011年12月7日。 “英国与早期‘西藏独立’形象的塑造”,《国际政治研究》2010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3期转载) “中德关系中的‘西藏问题’及其历史起源”,《欧洲研究》2009年第3期。 “纳赛尔的阿拉伯统一思想及其当代影响”,《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第2期。 “欧洲公民与国家公民:欧盟双重公民身份研究”,《同济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9年第1期转载) “论欧盟制宪对欧洲公民身份建设的积极影响”,《欧洲研究》200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7年第10期转载) “欧洲公共领域建设视角下的欧盟制宪过程”,《德国研究》2007年第2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7年第9期转载;亦载曹德明主编:《文化视角下的欧盟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 “论日本因素对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鲁东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亦载《日本卡乐B基金成果论文集》,北京大学,2008年。) “欧洲大众传媒领域一体化运动评析”,《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 “美国的战争红利及其战争利益集团”,《国际论坛》2003年第4期。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